人工假体Artificial prosthesis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止血带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王 浩, 马成豪, 覃祚海, 周海波, 丁皓原, 韩大鹏, 聂智兴, 潘培军, 高晨鑫, 欧阳桂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31): 4943-4948.   DOI: 10.12307/2023.694
    摘要273)      PDF (1564KB)(42)   


    文题释义: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滑膜炎,可侵袭全身关节,最终导致关节破坏,影响关节正常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是一种治疗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手术,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等。

    背景:不使用止血带行全膝关节置换可以减少围术期总失血量。而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在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不使用止血带会影响围术期出血量,尤其是隐性失血。
    目的:探讨止血带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行全膝关节置换,试验组39例患者全程不使用止血带,对照组41例患者全程使用止血带。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总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百分比、术后输血率、手术时间、术后3 d膝关节肿胀度、术后换药次数及切口延迟愈合率。 

    结果与结论:①试验组术后隐性失血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试验组术后3 d膝关节肿胀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术后换药次数、切口延迟愈合例数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提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全程不使用止血带,不会增加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且可以减少术后肢体肿胀的发生。

    https://orcid.org/0000-0002-6330-5667 (王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br#
    薛亚东, 周新社, 裴立家, 孟繁宇, 李 键, 王金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9): 1424-1428.   DOI: 10.12307/2022.440
    摘要365)      PDF (4992KB)(102)   

    文题释义:
    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指存在严重骨缺损的同时累及髋臼周围所有承重结构,旋转中心移位> 3 cm,并常伴有骨盆不连续,其中Ⅲa型指中重度骨缺损,累及整个髋臼缘及髋臼后柱,旋转中心向侧上方移位,30%-60% 承重骨骨量丢失;Ⅲb型指重度骨缺损,累及整个髋臼缘及前后柱,旋转中心向内上移位,60%以上承重骨骨量丢失。
    Sharp角:即髋臼角,是双侧泪点下缘和泪点下缘与髋臼外上缘连接线夹角,通常2岁儿童为48°,4岁为42°,15岁以上应< 40°,若髋臼角大于正常值提示髋臼发育不良。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于Paprosky Ⅲ型髋臼缺损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常用的重建方法有钽金属垫块、髋臼加强杯-加强环、骨水泥髋臼假体及重建钢板和钛金属网等。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治疗中应用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髋关节翻修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47-78岁,均进行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体征及X射线片表现。评价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测量术后髋臼杯的前倾角、外展角及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中心边缘角、髋臼角,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12-60个月随访,其中1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未出现钢板断裂、骨溶解、感染和假体周围骨折;②15例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5);③15例患者术后髋臼杯前倾角和外展角分别为(16.96±0.76)°和(41.64±0.81)°,均处于安全范围;15例患者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的髋关节中心边缘角、髋臼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对于Paprosky Ⅲ型髋臼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块联合钛板重建髋臼环能够恢复髋关节解剖结构,为假体提供坚强的初始固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https://orcid.org/0000-0003-0551-0686 (薛亚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稳定增强型内衬髋关节系统在偏瘫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庄至坤, 吴荣凯, 林行会, 龚志兵, 张前进, 魏秋实, 张庆文, 吴昭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9): 1429-1433.   DOI: 10.12307/2022.441
    摘要363)      PDF (9980KB)(61)   

    文题释义:
    Pinnacle ES稳定增强型内衬髋关节系统:股骨柄假体为Corail股骨柄(包括标准柄、高偏心距与内翻柄3种型号),不同颈长的股骨头选择提供额外张力,Pinnacle内衬提供“+4 mm 偏心距”。内衬为聚乙烯材质,渐大的内径能提供高达113°的活动度。钛金属锁定环能牢固地将ES内衬固定在Pinnacle臼杯内,理论上能减少脱位的发生。
    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偏瘫:股骨颈骨折是老年常见骨折类型,临床中> 65岁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患者建议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由于老年患者平衡能力下降和知觉障碍,跌倒的风险增加,偏瘫侧持续性的骨量丢失加剧了这一结果,脑卒中患者髋部骨折发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4倍,偏瘫导致臀中肌肌力低于3级,全髋关节置换后髋关节脱位的风险高,为全髋关节置换的相对禁忌证。

    背景:对于合并偏瘫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在全髋关节置换中使用限制性髋臼内衬的经济成本相对低且具备较强的防脱位机制,理论上可恢复患者的下肢功能,减少术后脱位的发生。
    目的:探讨使用限制性髋臼内衬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合并偏瘫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及其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9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合并偏瘫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例,其中男3例,女4例,年龄66-77岁,均使用Pinnacle ES稳定增强型内衬髋关节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以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影像学检查观察假体松动、脱位等情况。研究通过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7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7.1±14.4) min,术中出血量为(350±119) mL;②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无脱落,随访时间为(32.9±9.0)个月,随访期间均未见假体松动或聚乙烯磨损等征象,无肺栓塞、脱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为0分,Harris评分为(80.3±6.2)分;③结果表明,使用稳定增强型内衬髋关节系统对合并偏瘫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是一种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https://orcid.org/0000-0002-1444-8346 (庄至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
    周建国, 刘世伟, 袁长红, 毕声荣, 杨国平, 胡伟全, 刘 辉, 钱 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6): 892-897.   DOI: 10.12307/2022.172
    摘要653)      PDF (9532KB)(37)   

    文题释义:
    全膝关节置换:是利用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系统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膝关节终末期疾病的一种主要手术方式,能有效矫正畸形、解除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膝关节置换假体根据是否保留后交叉韧带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及后方稳定型假体,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能够保留更多本体感觉,降低髌股关节应力,通过股骨后轮滚动增强股四头肌功能,使潜在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术后步态更趋于正常,提高患者满意度。

    背景:有研究表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使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可保留更多本体感觉,降低髌股关节应力,通过股骨后轮滚动增强股四头肌功能,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增加,使患者术后步态更趋于正常,提高患者满意度。
    目的:探讨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进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患者30例(均为单膝置换),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检测30例患者的膝外翻角与膝关节活动度,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研究已通过南昌大学附属赣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TY-ZKY2021-009-01)。
    结果与结论:①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膝外翻角检测结果均小于术前(P < 0.05),术后3周与术后3个月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检测结果均高于术前(P < 0.05),术后3周与术后3个月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30例患者术后2周、3个月的总体HSS评分均高于术前(P < 0.05),术后3周与术后3个月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膝外翻畸形能够有效纠正膝关节畸形、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患肢肌力、显著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https://orcid.org/0000-0001-6651-2701 (周建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止血带与驱血带联合使用对膝关节镜术后短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杨 阳, 李纳玺, 张 建, 王 勉, 龚泰芳, 辜刘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6): 898-903.   DOI: 10.12307/2022.173
    摘要481)      PDF (2228KB)(83)   

    文题释义:
    肌间静脉血栓:通常指肌肉间小静脉产生的血栓性疾病,一般指小腿的肌间静脉血栓,因小腿内有较多肌肉如腓肠肌等,且静脉血管较细,较易形成血栓。在下肢手术中,由于术后患者活动减少、长期卧床或是术后制动等因素常会发生下肢肌间静脉血栓,虽然是小静脉栓塞,却仍可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的发生,危及生命。
    肺动脉栓塞: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在院内,特别是骨科患者,多数都因下肢静脉血栓的脱落而造成,因创伤、长期卧床、盆、髋及下肢手术容易诱发下肢血栓形成,所以对骨科患者常会在未发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下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避免继发致命性肺栓塞。

    背景:膝关节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在0.27%-17.5%之间,因此积极预防膝关节镜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术中常规止血带下使用驱血带驱血对患者术后早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行膝关节镜手术的患者200例,年龄40-60岁,根据术中是否使用驱血带驱血分为驱血带组(n=100)和抬腿驱血组(n=100),驱血后两组均使用加压止血带止血。术前1 d及术后1,3,7,14 d,检测两组患者血液凝血功能状态;术后2 d,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术后1,3,7 d,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研究获得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伦理审批(医院伦理批件号:2021KS096)。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术后1,3,7 d,驱血带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D-二聚体水平较抬腿驱血组增加(P < 0.05);术后14 d,两组患者3个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但有较多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驱血带组患者的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抬腿驱血组(28%,16%,P < 0.05)。③两组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止血带联合驱血带使用后可加重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由此引起的继发性肺栓塞风险,但不会增加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https://orcid.org/0000-0002-1354-3675 (杨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初次下肢全关节置换后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
    张 宇, 田少奇, 曾国波, 胡 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40-134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4010
    摘要463)      PDF (674KB)(163)   

    文题释义:
    全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髋、膝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是通过手术将人工髋/膝关节假体置入患者髋/膝关节部位,以替代原有的病损关节,达到缓解疼痛、恢复下肢力线、改善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全关节置换术后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是全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危重并发症,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常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既往研究报道下肢关节置换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为0.18%-1.8%。

    背景:心肌梗死是全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危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研究报道全关节置换术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
    目的:探讨全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全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临床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及西秀区人民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或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 746例患者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并存疾病、术前检查、手术信息、住院其他信息及随访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基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全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列线图。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校正曲线对列线图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48例患者术后14 d内出现心肌梗死,发生率为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校正后的查尔森共病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麻醉方式和术前合并房颤为全关节置换术后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其中,aCCI≥5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aCCI<5的患者,手术中采用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采用硬膜外麻醉/腰麻的患者,而术前合并房颤的患者其术后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显著高于无房颤患者。ROC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较高的区分度(AUC=0.730,95%CI:0.661-0.799),校准曲线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校准度。基于aCCI、麻醉方式和房颤3项指标的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全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心肌梗死的发生概率。
    https://orcid.org/0000-0002-7644-6741 (张宇) ;https://orcid.org/0000-0003-2014-5701 (胡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膝关节置换疗效及患者满意度与人格特征的关联性
    李大地, 朱 梁, 郑 力, 赵凤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46-135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4007
    摘要404)      PDF (638KB)(66)   

    文题释义:
    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事、对己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行为上的内部倾向性和心理特征,表现为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心身组织。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是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特征:此次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评分)对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试,重点是内外向性及神经质,将人格特征分为4种类型:“外向-稳定”型人格、“外向-不稳定”型人格、“内向-稳定”型人格、“内向-不稳定”型人格。

    背景:患者术后满意度是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心理因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很少有研究涉及人格分型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结果的影响。在患者中识别和确定这些因素,可以针对患者特定的人格分型进行教育干预和预期管理,从而提高总体满意度。
    目的:探讨人格特征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主观结果的影响。
    方法:调查10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根据随访得到的患者满意度,将患者分为2组,满意组82例,不满意组26例。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评分)对患者的人格特征进行测试;术前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特异性测量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及目测类比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术后1年随访患者均没有发生术后并发症需要行翻修手术,所有患者中76%的患者满意,24%的患者不满意;②人格特征分为4种类型:“外向-稳定”型人格的患者中满意为93%,不满意为7%;“外向-不稳定”型人格的患者中满意为40%,不满意为60%;“内向-稳定”型人格的患者中满意为87%,不满意为13%;“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的患者中满意为47%,不满意为53%;4种人格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1年,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满意组显著高于不满意组(P < 0.05),目测类比评分满意组显著低于不满意组(P < 0.05);满意组及不满意组的美国膝关节协会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人格特征及术后疼痛是影响满意度的独立危险因素;⑤提示人格特征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和全膝关节置换后的临床结果,因此患者的人格特征可能是全膝关节置换后满意度的一个有用的预测因素,这一特征对于准备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很重要,因为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以改善预后。
    https://orcid.org/0000-0002-0637-0569 (李大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膝或全髋关节置换后老年人首次活动时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
    韦 玮, 李 剑, 黄林海, 兰敏东, 卢显威, 黄绍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51-135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3760
    摘要464)      PDF (612KB)(154)   

    文题释义:
    跌倒恐惧:指患者因恐惧跌倒而导致的术后早期不敢进行任何可能会跌倒的活动,包括功能锻炼,若尝试去做这些活动,则可能会出现惊慌失措、焦虑、眩晕、心悸等症状。
    全膝关节置换: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手术方式,患者多在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发生之后所进行的终极治疗,往往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最后选择。通过把破坏的软骨切除,再装上人工假体,可以改变关节的疼痛、肿胀以及活动障碍的一种手术方式。
    全髋关节置换:是指用模拟人体关节结构的材料置换病损的关节来达到消除关节病痛、恢复髋部关节功能的目的。

    背景:髋、膝关节置换是目前改善老年髋、膝关节疾病所致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疼痛的根本措施,但由于跌倒恐惧的存在严重影响老年患者下地活动时间,明确老年髋、膝关节置换患者跌倒恐惧的发生因素对此类患者的早期临床干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后首次下地活动时跌倒恐惧的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的242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跌倒恐惧的风险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跌倒恐惧发生率为65.6%;②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跌倒恐惧和无跌倒恐惧患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存在跌倒恐惧和无跌倒恐惧患者的年龄、置换类型、既往跌倒史、疼痛评分、焦虑、抑郁、合并慢性病种类、视力减退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疼痛目测类比评分7-10分、焦虑、既往跌倒史是导致患者跌倒恐惧的风险因素(P < 0.05);④提示老年患者髋、膝关节置换后首次下地活动时跌倒恐惧发生率较高,术后疼痛、焦虑、年龄、跌倒史等是影响患者跌倒恐惧的风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这些风险因素,以缓解患者跌倒的恐惧心理,促进其早日康复。
    https://orcid.org/0000-0002-3823-6460 (韦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膝关节置换静脉滴注氨甲环酸联合含氨甲环酸鸡尾酒局部应用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
    王金军, 邓增发, 刘 康, 何智勇, 余新平, 梁建基, 李 晨, 郭洲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56-136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3755
    摘要460)      PDF (662KB)(71)   

    文题释义:
    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出血:由于膝关节有着血运丰富、滑膜多的特点,术中操作会损伤正常血管、滑膜而导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增多。加上术中需要使用止血带,这一因素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下肢血管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等其他风险,进而导致释放出血管内皮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物的释放又可引起纤溶反应从而影响最终的手术疗效。可见在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针对失血原因采取合理的止血措施,不但能够缓解患者的病情、加强临床手术疗效,还能够改善预后,最终提升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氨甲环酸:化学名称为反式对氨基环已酸,一种合成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抑制赖氨酸结合位点对纤溶酶原的作用,减少纤维蛋白的局部降解凝血纤维蛋白溶酶,从而产生手术切口的止血作用,在全髋及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得以广泛研究。

    背景:膝关节置换围术期出血较大,含有氨甲环酸的“鸡尾酒”有止血和镇痛的双重作用,然而如何联合静脉使用氨甲环酸进一步减少出血仍值得探讨。
    目的:在使用含氨甲环酸的“鸡尾酒”前提下,对比联合不同方式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中山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收治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膝骨关节炎6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成3组,其中A组26例术中关闭切口前局部给予含有氨甲环酸的“鸡尾酒”;B组25例在A组基础上术前切皮前静脉点滴1.0 g氨甲环酸;C组11例在B组基础上于术后3 h再次静滴1次1.0 g氨甲环酸,对比分析3组患者显性、隐性及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最大丢失量、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①在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显性失血量、血红蛋白最大丢失量方面,B、C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B组与C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输血率和术后住院时间,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3组在伤口并发症、关节腔积液、肌间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且3组均未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动脉栓塞;④结果表明,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切皮前静脉使用1次1.0 g氨甲环酸以及联合含0.5 g氨甲环酸的“鸡尾酒”具有明显的止血效果,但是术后3 h再次静脉使用1次1.0 g氨甲环酸未能进一步减少出血;而且前两者均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有一定的安全性。
    https://orcid.org/0000-0002-7666-0991 (王金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
    肖国庆, 刘选泽, 严钰皓, 钟喜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62-136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3761
    摘要500)      PDF (638KB)(54)   

    文题释义:
    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通过一个盒式结构的装置来代替后交叉韧带实现膝关节屈曲过程中的后滚机制。试验采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选择膝正中切口和内侧髌旁入路,松解支持带外翻髌骨后屈膝(髌骨只做修整不做置换);凿除股骨髁边缘骨赘,切除脂肪垫和两侧半月板前角,切断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后根止点进一步屈膝至110°(屈曲活动度≤45°的患者股四头肌腱可能需要斜切)。
    膝关节屈曲受限:日常生活中膝关节所需要的最小屈曲活动度是 90°,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不理想,<90°可认为屈曲受限。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受到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和非手术因素的影响。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保守治疗无效或晚期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手术效果和满意度仍有待提高。膝关节活动度是评价患者术后功能和满意度的重要参数。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17例,其中男29例,女88例,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影响因素(手术因素: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股骨前髁偏距比率变化;非手术因素: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HSS评分、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前目测类比评分、术后主动锻炼)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屈曲受限的独立影响因素。研究获得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术前HSS评分、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前目测类比评分、术后主动锻炼、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对术后膝关节屈曲功能有显著影响(P均< 0.05);②Logistic 回归分析:体质量指数[OR=0.131,95%CI(0.065,0.261),P < 0.001]、术前HSS评分[OR=4.297,95%CI(2.139,8.634),P < 0.001]、术前关节活动度[OR=10.612,95%CI(6.565,17.153),P < 0.001]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的非手术独立影响因素;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OR=0.255,95%CI(0.167,0.387),P < 0.001]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受限的手术独立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呈显著负相关,术前HSS评分、术前关节活动度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呈显著正相关;③结果表明,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屈曲功能与患者体质量指数、术前HSS评分、术前关节活动度、术后关节线高度变化存在显著相关性。
    https://orcid.org/0000-0002-1086-3251 (肖国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活动平台单髁置换后下肢力线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的关系
    彭智浩, 冯宗权, 邹勇根, 牛国庆, 吴 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68-1374.   DOI: 10.3969/j.issn.2095-4344.3762
    摘要464)      PDF (728KB)(81)   

    文题释义:
    活动平台单髁假体:Oxford®单髁膝关节假体是活动平台单髁的一种,是一种内侧单髁膝关节置换系统,由股骨组件、胫骨组件以及可自由活动的半月板衬垫组成,股骨及胫骨假体材质为钴铬钼合金,垫片为超高分子聚乙烯,单一半径设计的股骨假体,正球形设计接触面完全一致,增加接触面积,无边缘应力,解剖型活动垫片在膝关节不同活动度时保持完全一致的关节面接触和应力。主要应用于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下肢力线:也称作下肢机械轴线,站立前后位股骨头中心与踝关节中心的连线,一般通过膝关节中心。膝内翻时,该线通过膝关节中心内侧,外翻时通过膝关节中心外侧。

    背景:长期随访报道发现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是单髁置换翻修的重要原因,而术后下肢力线被认为是导致单髁置换后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的重要因素。
    目的:探讨活动平台单髁置换下肢力线对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行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患者84例,运用Kellgren-Lawrence X射线分级评估随访时外侧间室骨关节炎的情况,根据末次随访时外侧间室骨关节炎是否较术前进展分为外侧关节炎进展组和未进展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与术前髋-膝-踝角、下肢机械轴Kennedy区域分布等下肢力线情况,同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同时分析下肢力线与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患者术后随访36-72个月,均未出现感染、伤口愈合不良、假体周围骨折、聚乙烯垫片脱位等并发症;②84例患者中进展组27例,未进展组57例;末次随访未进展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均优于进展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末次随访时,进展组患者平均髋-膝-踝角为(-1.02±3.13)°,未进展组为(3.94±1.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同时两组患者末次随访与术前髋-膝-踝角差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两组患者末次随访下肢机械轴Kennedy区域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进展组术后下肢力线位于3区及C区居多,而未进展组位于2区居多;⑤提示良好的下肢力线是影响活动平台单髁置换后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膝关节内侧活动平台单髁置换功能良好的患者机械轴平均内翻角度约3.94°,而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患者外翻较多(平均外翻1.02°)。
    https://orcid.org/0000-0003-4684-907X (彭智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全膝关节置换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变化的相关性
    黄泽晓, 杨 妹, 林诗炜, 何和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75-138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3763
    摘要407)      PDF (628KB)(102)   

    文题释义:
    n-3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但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只能依靠膳食补给;深海鱼类及植物油中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碳六烯酸。
    股四头肌无力: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见早期并发症之一,股四头肌无力可以高达术前水平的80%左右,恢复时间长达1年甚至数年,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延长了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跌倒风险,影响假体的使用年限。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股四头肌无力加重可能由手术创伤和/或止血带使用诱导的缺血再灌注所致,而摄入n-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减少与缺血再灌注相关的组织损伤。
    目的:探讨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股四头肌无力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术后第1天检测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术前1 d和术后第4天检测股四头肌肌力、股四头肌测试时的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周长。根据股四头肌肌力检测结果分为高肌无力组(<-63.7%,n=33)与低肌无力组(≥-63.7%,n=33),对比两组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股四头肌测试时的膝关节疼痛和膝关节周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股四头肌无力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股四头肌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获得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66例患者全膝关节置换后的股四头肌肌力明显下降,膝关节疼痛加重,膝关节周长增加(P < 0.01);②高肌无力组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股四头肌肌力低于低肌无力组(P < 0.05),膝关节疼痛重于低肌无力组(P < 0.05),膝关节周长大于低肌无力组(P < 0.05);③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与股四头肌无力呈显著的正相关(r=0.356,P=0.004);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膝关节疼痛、膝关节肿胀及体质量指数为全膝关节置换后股四头肌无力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5);⑤结果表明,血清n-3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为全膝关节置换后股四头肌无力的独立保护因素。
    https://orcid.org/0000-0002-7941-1384 (黄泽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后引流的安全和有效性
    张 冲, 刘志昂, 姚帅辉, 高军胜, 姜 岩, 张 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381-138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3756
    摘要367)      PDF (625KB)(103)   

    文题释义:
    氨甲环酸:是一种赖氨酸合成衍生物,可结合纤溶酶和纤溶酶原上的纤维蛋白亲和部位的赖氨酸结合部位,通过阻止纤溶酶、纤溶酶原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了纤溶酶介导的纤维蛋白分解,导致纤溶活性不足而达到减少术后出血。目前,关于氨甲环酸在骨科围术期的应用主要有全身应用与局部应用2种。
    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的有效治疗方法,可恢复患者髋关节的部分功能,促进患者早日进行日常工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目前该术式已成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流手术方法。

    背景: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退变性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引流,但其应用于单纯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
    目的:分析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减少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引流的安全和有效性。
    方法:纳入2019年1至12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男19例,女26例,年龄59-82岁,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其中21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完成缝皮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入氨甲环酸(观察组),24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完成缝皮后经引流管逆行注入生理盐水(对照组)。记录术后引流量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检查凝血功能。试验获得郑州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未出现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②观察组术后3 d内的总引流量、血红蛋白丢失量少于对照组(P < 0.05);③两组术后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结果表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中安全有效,在不影响凝血功能的情况下可显著减少术后引流量。
    https://orcid.org/0000-0001-9535-7317 (张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和单髁置换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比较
    赵中溢, 李勇阵, 陈 峰, 季爱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6): 854-85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387
    摘要479)      PDF (742KB)(49)   

    文题释义:
    单髁置换:指仅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用以代替膝关节胫股关节破坏的软骨表面,适用于仅内侧单侧间室变窄。
    创伤性关节炎:又称外伤性关节炎、损伤性骨关节炎,它是由创伤引起的以关节软骨的退化变性和继发的软骨增生、骨化为主要病理变化,以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多发于创伤后、承重失衡及活动负重过度的关节。

    背景:创伤性骨关节炎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有全膝关节置换和单髁置换,两者的治疗效果仍有待验证。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和单髁置换治疗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 2016年1月至2018年 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双侧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全膝关节置换组和单髁置换组(n=51)。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量、围术期输血患者比例、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比术前及术后2周、3个月、6个月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随访6个月后的患者主观满意度。
    结果与结论:①单髁置换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量明显少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围术期患者输血比例显著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少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前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与全膝关节置换组无明显差别(P > 0.05),术后2周、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西安大略和麦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均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6个月的随访中,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后主观满意度明显高于全膝关节置换组(P < 0.05);④并发症情况:全膝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感染3例,深静脉血栓2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单髁置换组患者术后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单髁置换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膝关节置换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提示单髁置换治疗创伤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明显优势,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患者术后满意度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作为临床治疗创伤性骨关节炎的优先选择。
    https://orcid.org/0000-0002-0570-132X (赵中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前交叉韧带缺陷对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中期疗效的影响
    刘少华, 周观明, 陈希聪, 肖可明, 蔡 剑, 刘效仿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6): 860-86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388
    摘要375)      PDF (793KB)(87)   

    文题释义:
    单髁假体置换:是一种置换范围局限在单侧髁的置换,属于人工膝关节置换的一个特殊类型。膝单髁关节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几乎同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单髁关节置换的目的是尽可能的保留正常关节结构,以期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目前临床上单髁假体有活动平台和固定平台2种。
    前交叉韧带:起自于股骨外侧髁内侧面的半圆形凹陷处,然后经前内侧通过股骨髁间凹插入并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方,与外侧半月板的前中部相连,根据前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的位置将其分为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2部分,主要功能是屈膝时防止胫骨前移,伸膝时阻止膝关节过伸,同时控制膝关节旋转。

    背景: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已成为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单髁假体设计及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年龄、体质量、髌股关节病变不再是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手术的绝对禁忌证,然而对于前交叉韧带缺陷是否影响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假体的生存率还存在争议。
    目的:探讨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技术应用于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缺陷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翻修率。
    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68例,其中男111例,女157例,均接受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根据术前MRI和术中探查分为前交叉韧带缺陷组(n=45)与前交叉韧带完整组(n=223)。术后随访4-6年,统计假体生存率,采用HSS评分、Tegner评分对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析髋膝踝角、后倾角评估下肢力线情况,同时利用红外光导航膝关节三维动态评估系统获取膝关节六自由度运动学参数,客观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研究获得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40317。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均出现术后持续性疼痛、外侧间室进展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前交叉韧带缺陷组术后翻修率为4.40%,前交叉韧带完整组翻修率为4.0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末次随访时,两组间HSS评分、Tegner评分、髋膝踝角、后倾角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屈伸活动角度、内外旋角度、上下位移、内外位移、前后位移运动分析6个自由度数据相似(P > 0.05);④结果表明在随访期内,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术前膝关节稳定的前交叉韧带缺陷患者与前交叉韧带完整患者具有相同的手术疗效和假体生存率。

    https://orcid.org/0000-0001-9062-8026 (刘少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
    张念军, 陈 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6): 866-87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389
    摘要385)      PDF (894KB)(52)   

    文题释义:
    鸡尾酒疗法:是指在膝关节切口周围注射多种药物混合制剂,以达到术后预防性镇痛的目的,类似于含有多种成分的鸡尾酒,故又称为鸡尾酒疗法。鸡尾酒疗法是多模式镇痛中的重要组成环节,可短期内控制术后疼痛、减少不良反应并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股神经阻滞镇痛:是超声引导下的股神经阻滞技术,操作中可观察到股神经的位置和局麻药液的扩散情况和范围,减轻患者的疼痛,降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挽救膝关节功能的重要措施,但术后疼痛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多模式镇痛背景下,鸡尾酒疗法、股神经阻滞被广泛用于临床,镇痛效果确切;但是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不明,因此需要更多的临床证据。
    目的:观察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对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安全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纳入100例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2组(n=50),A组为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镇痛组,B组为等量生理盐水+股神经阻滞镇痛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下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整体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及频次。
    结果与结论:①在术后 24,36,48 h,A组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B组(P < 0.05);而在术后 12,72 h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在术后第1,3天,A组的膝关节活动度高于B组(P < 0.05);术后第14天、1个月、3个月,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术后3个月,两组的整体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在不良反应及追加镇痛药物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提示鸡尾酒疗法联合股神经阻滞能缓解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的静息性疼痛,对早期膝关节活动度有一定的改善,且安全有效。
    https://orcid.org/0000-0002-9901-1724 (张念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局部氨甲环酸浸润在非骨水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止血效果的评价
    袁 俊, 杨家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6): 873-87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390
    摘要404)      PDF (595KB)(94)   

    文题释义:
    非骨水泥全膝关节置换:此类膝关节置换术中不采用骨水泥来固定关节假体。相较于骨水泥型,有着更为长效的生物学固定,更有助于保存骨量和避免骨水泥残渣。在某一端如股骨端采用非骨水泥固定方式称为混合固定。
    氨甲环酸:是赖氨酸的人工合成类似物,可以与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位点可逆性结合来减少纤溶酶原向纤溶酶的转变,以此阻止纤维蛋白的降解以及保持纤维蛋白的结构框架,从而起到止血的效果。

    背景:采用骨水泥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已经被证实可以显著减少围术期失血量从而降低输血的需求。但是还少有研究着眼于混合固定方式(股骨假体压配固定、胫骨假体骨水泥固定)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止血效果是否依然有效。
    目的:探究局部应用氨甲环酸与否对混合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量的影响。
    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中筛选208例,其中混合固定组132例(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水泥固定组76例(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这些患者又依据是否局部应用了氨甲环酸再次分组。从术后24 h引流量、输血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来评价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术后止血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全体患者以及混合固定组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患者与未应用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以及手术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从混合固定组和骨水泥固定组总体来看,局部应用了氨甲环酸的患者相较于没有应用的患者的引流量、失血量以及输血率均显著降低(P < 0.05);在混合固定组,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患者也在这3项指标上显著低于未应用氨甲环酸的患者;无论应用氨甲环酸与否,混合固定组的失血量都要略高于骨水泥固定组;③2组患者均未发现诸如下肢深静脉血栓以及排异反应等严重术后并发症;④综上所述,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在减少混合固定的全膝关节置换后失血以及输血率上同样有效。

    https://orcid.org/0000-0003-4217-1513 (袁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成世高, 王万春, 蒋 栋, 李腾飞, 李 洵, 任 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3): 362-36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947
    摘要430)      PDF (700KB)(75)   

    文题释义:
    PALACOS MV骨水泥:为一种不透辐射的快凝骨水泥,呈微小的初始黏性,其制备方法为一聚合体粉末状成分与一液状单体成分混合。二氧化锆已被作为X射线对比剂加入该骨粉;叶绿素铜(E141)被用来使PALACOS MV变成绿色,以使该水泥在手术区域清晰可见;混合后,形成一种面团状可塑物质,其被作为锚固剂注入骨。该水泥在骨内固化,从而使假体被稳定地固定。
    假体柄长度:目前对于假体柄的长度没有统一的认识,作者认为股骨转子间JensenⅤ型骨折粉碎严重,复位难度大,如果患者手术耐受力差,可以选用加长柄,来缩短操作时间,这种情况下复位困难的小转子骨折可以不复位固定。从这个层面来讲,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骨折似乎有优势。

    背景:高龄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选择标准柄股骨假体还是加长柄股骨假体,一直困扰临床医生。
    目的:对比标准柄与加长柄体假体置换治疗高龄粉碎性转子间Jensen Ⅴ型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娄底市中心医院200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216例高龄粉碎性股骨转子间Jensen Ⅴ 型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根据股骨柄假体长度分为2组,标准柄组92例,加长柄组124例。依据骨折情况,采取钢丝克氏针复位大小转子骨折。术后1年评估髋关节Hariss评分,通过X射线片观察假体周围影像学表现。
    结果与结论:①标准柄组术后死亡2例,加长柄组术后死亡3例,其余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②术后1年标准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8.6±2.9)分,疗效优良率为83.3%;术后1年加长柄组的Harris评分为(86.9±2.7)分,疗效优良率为82.6%,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标准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加长柄组中1例股骨大转子骨折不愈合,3例股骨小转子骨折不愈合,2例发生Brooker 1级异位骨化,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标准柄与加长柄骨水泥型假体置换治疗高龄转子间Jensen Ⅴ 型骨折的近期疗效均满意,且无明显差异,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https//orcid.org/0000-0003-0779-3560 (成世高)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置换的中期随访评价
    王卫刚, 杨植栋, 冯宗权, 王 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3): 368-373.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986
    摘要428)      PDF (769KB)(39)   

    文题释义:
    单髁置换:是相对全膝关节置换而言的一种新型微创手术,只置换病损部位,对膝关节内侧或外侧间室进行表面置换,用以替代膝关节股、胫关节损坏的软骨表面,被称为膝关节置换中的“补牙”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去除前后交叉韧带,最大限度保留了患者的本体感觉和关节功能。
    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评分侧重于患者在日常活动和娱乐活动中对其关节置换的意识,这一新概念整合了各种变量,如疼痛、僵硬、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功能、患者的期望、患者的活动水平和心理社会因素,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主观感受越好,关节遗忘程度越高。

    背景: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了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疗效,而对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同时大部分研究未分析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下肢力线改变情况,也忽视了对单髁置换后患者自我感觉情况的随访。
    目的:探讨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效果,同时观察下肢力线改变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行固定平台单髁置换66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36±16.33)岁,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年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采用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评估单髁置换后假体自我主观感觉情况,治疗前和随访时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 X射线片测量髋-膝-踝角及胫股角评估下肢力线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五六年,平均5.5年,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均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②治疗后1,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治疗后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治疗后1年(P < 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治疗后3,5年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后1年(P < 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后髋-膝-踝角、胫股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 0.05),治疗后1,3,5年时髋-膝-踝角、胫股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结果表明,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置换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假体自我化程度高,经治疗后下肢力线得到改善,治疗后5年随访时下肢力线无明显变化。
    https://orcid.org/0000-0003-3861-5265 (王卫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对侧膝关节置换的风险评估
    郑 力, 李大地, 胡维帆, 唐金龙, 赵凤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3): 374-37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987
    摘要415)      PDF (740KB)(34)   

    文题释义:
    对侧膝关节:指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未手术侧膝关节,对侧膝关节的变化影响患者术后功能状态,为此文主要研究对象。
    下肢全长片:完整呈现全部下肢解剖结构的影像记录方法,可用于评估下肢力线(机械轴垂线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股胫角、髋膝踝角),为膝关节置换提供术前参考及术后功能评价。

    背景: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部分患者会再次行对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但目前对于对侧膝手术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
    目的:评估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后对侧膝再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风险,并通过临床及影像学指标分析对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至2015年因双膝骨关节炎入院并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193例(随访时间1-66个月),根据对侧膝关节是否置换,分为双侧置换组和单侧置换组。采用K-M生存分析法评估对侧膝全膝关节置换的风险比例;评估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初次手术侧、非术侧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疼痛、机械轴垂线角、内外侧关节间隙、股胫角、髋膝踝角和初次手术时的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因素对于对侧膝全膝关节置换的风险。
    结果与结论:①有58例患者(30.1%)接受了对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1年的非术侧膝手术风险为8%,5年的非术侧膝手术风险为32%;②K-L分级与将来对侧膝行全膝关节置换的风险高度相关(P < 0.001);K-L分级为4级的非术侧膝关节平均生存时间为45.7个月,5年的手术风险为44.3%;③年龄、性别、初次手术侧、体质量指数、内外侧关节间隙、髋膝踝角都不是进展为对侧全膝关节置换的危险因素;非术侧膝关节的机械轴垂线角(风险比=1.437,P < 0.001)、股胫角(风险比=1.232,P < 0.001)以及K-L分级(风险比=2.110,P=0.005)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股胫角≥185.8°、机械轴垂线角≥2.75°的患者有更高的风险行对侧全膝关节置换(P < 0.001);④术前双侧置换组对侧膝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明显低于单侧置换组(P=0.039),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单侧置换组(P=0.013);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但双侧置换组仍然低于单侧置换组(P=0.003);⑤并非所有的双膝骨关节炎患者在单侧全膝关节置换后均需要再进行对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而对于膝骨关节炎较重的患者(K-L分级4级)有较高的风险需要行对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对侧膝机械轴垂线角、股胫角、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及疼痛程度可作为建议患者或安排再次手术计划的重要因素。

    https://orcid.org/0000-0001-9875-2099 (郑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