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构建与生物力学 tissue construction and biomechanics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
    林秦兆, 魏梦力, 钟亚平, 吴 倩, 周博韬, 王海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 (26): 4209-4215.   DOI: 10.12307/2024.439
    摘要151)      PDF (1427KB)(37)   


    文题释义:

    经颅直流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通过放置在头皮上的2个或多个电极释放低振幅电流(通常为1.0-2.0 mA)来提升皮质兴奋性,可显著改善人体本体感觉、下肢力量,进而提高人体动作稳定性。
    单腿落地稳定性:指人体单腿落地时维持身体姿态平衡、抵抗外部干扰的能力,该能力具体可表现为核心稳定性、下肢关节稳定性、压力中心稳定性3个方面。


    背景:经颅直流电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脑刺激技术可即时提高人体肌肉力量,或可即时提升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但尚未有相关研究进行论证。

    目的:验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武汉体育学院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和B组(n=5),A组受试者先接受假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B组受试者先接受经颅直流电刺激,随后经过3 d的清洗期,再接受假刺激,刺激后即刻进行单腿落地测试,采集并分析受试者单腿落地时的生物力学参数。将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试验组数据,假刺激干预的数据汇总为对照组数据。

    结果与结论:①核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躯干最大屈曲角具有交互效应(P < 0.05),在3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屈曲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具有主效应(P < 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躯干最大侧屈角、躯干侧屈角速度显著降低;②下肢关节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踝关节最大外翻角具有主效应(P < 0.05),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踝关节最大外翻角显著降低;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主效应(P < 0.05),相较于假刺激,真刺激后腓肠肌外侧头的峰值激活水平显著提升;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胫骨前肌的峰值激活水平具有交互效应(P < 0.05),在60 cm落地高度条件下,相较于假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后受试者胫骨前肌峰值激活水平显著升高;③压力中心稳定性: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与落地高度对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横向平均位移速度、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距离、压力中心纵向平均位移速度等指标均无交互作用(P > 0.05),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对各压力中心指标均无主效应(P > 0.05);④结果表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可即刻改善人体单腿落地时的核心稳定性与下肢关节稳定性,可将其作为运动前的重要热身手段,提高人体单腿落地稳定性、降低下肢损伤风险。

    https://orcid.org/0000-0001-6708-8447(林秦兆);https://orcid.org/0000-0001-8451-185X(魏梦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血管数量对小血管网计算流体力学的影响
    代越星, 郑利钦, 吴敏辉, 李志鸿, 李少彬, 郑德声, 林梓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 (8): 1206-1210.   DOI: 10.12307/2023.961
    摘要266)      PDF (1677KB)(56)   


    文题释义:

    计算流体力学:将流体力学控制方程中积分、微分项近似地表示为离散的代数形式,使其成为方程组,再通过计算机和数值方法求解流体力学的控制方程,获得离散的时间/空间点上的数值解,对流体力学问题进行模拟和分析,通过计算流体力学可以无创性地获得血流动力学指标,广义上从属于有限元法。
    成血管-成骨偶联:在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及修复重建过程中,血管与骨联系密切且相互作用,骨血管系统起着为骨骼提供氧气、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及代谢废物等作用,而成骨细胞、骨细胞等对血管生成具有调节作用,血管生成与骨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密切关系称成血管-成骨偶联。


    背景:力学因素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成血管能力,血管数量变化如何影响微血管流体力学性能还有待阐明。

    目的:基于计算流体力探讨血管数量对小血管网流体力学的影响。
    方法:利用ANSYS 19.0软件Geometry模块构建3种不同血管数量的小血管网三维模型,在Mesh模块进行网格划分,属性设定小血管网管壁为无滑移的刚性壁,血液为层流、黏性、不可压缩的牛顿流体,设定血液密度、入口血液流速等物理信息,采用Navier-Stokes(NS)方程组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在不同血管数量的情况下,小血管网不同部位流体力学性能差异。

    结果与结论:血液流线、血液流速及质量流量在小血管网内均呈现出、入口处大,血管网中间交接处小;血管数量越多,小血管网各部位血液流线越稀疏,血液流速、质量流量、管壁剪切力随血管数量增加均呈下降趋势。血管数量会改变小血管网内流体力学环境。计算流体力学可以反映出小血管数量变化对血液流体力学性能的影响,为基于成血管-成骨偶联的补肾活血法治疗骨内灌注不足引起的相关骨骼疾病(骨折不愈合、骨缺损、骨质疏松症等)提供新的思路。

    https://orcid.org/0000-0002-0740-7378(代越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青年男性下肢力线和髌股疼痛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韩 冰, 刘宏滨, 王和洪, 赵汉青, 赵日光, 孙燚炎, 张 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 (8): 1211-1216.   DOI: 10.12307/2023.858
    摘要252)      PDF (1035KB)(82)   


    文题释义:

    组织内环境的稳定学说:由美国加州大学SCOTTF.DYE提出,认为关节不只是一个机械结构,它是有生命的、代谢活跃的系统。疼痛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病理状态导致的“外壳作用”的下降。
    功能外壳:指的是在一定的活动强度范围内进行活动,关节不会出现症状,超出了活动强度的上限,会出现关节功能的内环境紊乱,从而出现疼痛等症状。功能外壳由解剖因素、运动学因素、生理因素及治疗干预等因素共同决定。功能外壳由内在因素(解剖结构、肌肉力量、身体的柔韧性及灵活性)和外在因素(活动的强度、场地条件、自身装备等情况)共同决定。


    背景:目前有关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尚不明确,为提高该病的治疗效果,危险因素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

    目的:探讨青年男性跑步人群下肢力线和髌股疼痛综合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于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选择同一个跑步人群中的男性受试者70名,其中双膝痛者21名,单膝痛者29名,正常者20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射线片检查,测量外侧远端股骨角、内侧近端胫骨角、关节间隙角、髋膝踝角、生理外翻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各组组内,左膝与右膝的各指标检测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与正常组比较,单膝痛组、双膝痛组的外侧远端股骨角、内侧近端胫骨角、关节间隙角、髋膝踝角无明显变化(P > 0.05),生理外翻角增大(P < 0.05);③结果显示,生理外翻角的增大或许是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https://orcid.org/0000-0001-7475-5519(韩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三维有限元分析不同特征骨组织中应力的分布规律
    霞黑达·依拉尔江, 尼加提·吐尔逊, 热依拉·库尔班, 白布加甫·叶力思, 陈 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 (8): 1277-1282.   DOI: 10.12307/2024.214
    摘要240)      PDF (2005KB)(73)   


    文题释义:

    皮质骨:又称为骨密质,其质地致密,抗压强度、抗扭曲性能均较强,主要位于骨的外层,内层主要是松质骨;皮质骨中骨板呈同心圆排列,其包饶的小腔内环绕着中央哈佛管,其内包含血管及神经,骨组织从中得到营养。
    位移:组织在力学环境下会发生空间位置的改变,任意一点位移是指该点从最初位置至最末位置的空间距离和方向,位移是矢量。


    背景:关于皮质骨厚度的改变对位移值及等效应力值影响的三维有限元研究较少。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不同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骨界面位移及应力分布的影响,为口腔种植治疗提供一定的建议。
    方法:选取1例拟行下颌第一磨牙种植修复男性患者(27岁)的锥形束CT影像资料,首先在Mimics 13.0软件建立下颌骨模型,然后导入Solid works 2022软件中,根据相关产品信息绘制出锥形种植体(4.1 mm×10 mm)及上部修复体模型,根据不同皮质骨厚度(2.5,2.0,1.5,1.0 mm)获得皮质骨模型,分别命名为D1,D2,D3,D4,将所有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 2021软件中并交叉组合,最后对4组模型静态载荷,分析各组模型受力后的应力分布。

    结果与结论:①等效应力峰值在松质骨最小,在上部修复体即基台-种植体连接处最高;②整体等效应力峰值随着皮质骨厚度减小而增高;③基台处等效应力峰值会随着皮质骨厚度减小而增大,类似的解释也适用于其他种植修复部件;④骨组织和种植体中应力峰值随着皮质骨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D1,D2,D3中种植体应力峰值大于骨组织,D4相反。

    https://orcid.org/0000-0002-7438-7450(霞黑达·依拉尔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My jump 2应用程序测量大学生下肢垂直刚度的信度和效度
    宋维君, 毛鑫玉, 陈 超, 王志海, 曲开源, 杨明明, 王 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 (2): 172-176.   DOI: 10.12307/2023.850
    摘要279)      PDF (935KB)(44)   


    文题释义:

    下肢垂直刚度:通常用于描述下肢在矢状面上的运动,是指身体质心在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下的变形程度,描述了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与垂直重心位移之间的比率。
    信效度:信度即测量工具的可靠性,效度即测量工具的有效性、准确性。

    My jump 2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为Balsalobre等在苹果系统中发布的应用程序,可进行垂直方向上如反向纵跳、深蹲跳、跌落跳跳跃高度和水平方向立定跳远距离的测量,兼具下肢垂直刚度测量的功能。


    背景:证实My jump 2应用程序测量下肢垂直刚度的信效度水平,可为其作为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量下肢垂直刚度的替代方法提供可能性。 
    目的:验证My Jump 2应用程序测量大学生下肢垂直刚度的信效度。
    方法:通过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My Jump 2应用程序采集受试者的跳深数据并计算受试者的下肢垂直刚度。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My Jump 2应用程序与Kistler三维测力台测得的数据,以验证My Jump 2应用程序的信度。将2个设备之间的偏倚值和平均值绘制成Bland-Altman图,验证2种测试方法之间的一致性。最后,使用克朗巴哈系数(α)和变异系数分析My Jump 2应用程序在30,40 cm高度的重测信度,使用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分析My Jump 2 应用程序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①My jump 2应用程序在测量下肢垂直刚度时具有较高的信效度;②同时由于其具有低成本、携带便捷和可用于大样本的场地测试的优势,可作为测力台的替代工具在大学生以及类似人群中对下肢垂直刚度进行测试。

    https://orcid.org/0000-0003-1528-239X(毛鑫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改进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在肾脏CT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全美霖, 刘 奇, 陈 曦, 邓小波, 何柯辰, 刘艳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 171-176.   DOI: 10.12307/2022.945
    摘要517)      PDF (1267KB)(55)   

    文题释义:
    计算机辅助诊断:是指通过影像学、医学图像处理技术以及其他可能的生理、生化手段,结合计算机的分析计算,辅助发现病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现在常说的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主要是指基于医学影像学的计算机辅助技术。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又被称为医生的“第三只眼”, 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医生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水平集模型:美国加州大学的 OSHER和SETHIAN 两位教授于1988年首先提出水平集的概念,他们用哈密顿-雅克比方程模拟闭合的曲线或曲面随时间改变的状态,如火苗的外部形状变化。水平集方法是起源于曲线演化模型的经典空间连续方法,该方法基本思想是一个初始演化曲线在图像内力和外部约束力的共同作用下驱使初始曲线演化,当满足一定的收敛条件时演化曲线停止在图像目标边界,从而实现目标的分割。

    背景:肾脏CT图像质量较差且腹腔CT图像中肾脏与周围组织灰度相似,用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难以准确分割出肾脏。
    目的:提出一种改进的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辅助肾脏疾病的诊断,提高CT图像中肾脏分割的精度。
    方法:在对比分析多种传统医学图像分割算法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改进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的肾脏分割算法,根据先验知识勾画出感兴趣区域,在预处理阶段中获得肾脏的初始轮廓;再以水平集方法中的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为基础,增强肾脏区域的边界响应并采用改进边缘指示函数,使轮廓曲线的演化结果更接近真实目标边界。
    结果与结论:在328张二维肾脏CT图像上的平均Dice系数为0.974 9,平均重叠度系数为0.907 1,相较于其他水平集方法有所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测地线活动轮廓模型可以提高腹腔CT图像中肾脏区域的分割精度及分割效率。

    https://orcid.org/0000-0001-9460-0506 (全美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血管性高危因素预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支持向量机模型构建及应用
    张 倩, 卞敏洁, 何 琴, 黄东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 287-292.   DOI: 10.12307/2022.1016
    摘要659)      PDF (801KB)(69)   

    文题释义: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脑血管相关疾病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与血管性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相关,从主观认知下降、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早期仅表现为轻度的记忆力下降或行为异常,很容易被患者及家属忽视。有研究表明,早期针对血管性高危因素或认知障碍进行干预可延缓疾病进展,甚至部分患者可恢复正常。
    支持向量机:是一类按监督学习方式对数据进行二元分类的分类器,其决策边界是在不同数据类型之间找到一个最大边距的超平面。支持向量机主要用于解决数据的分类或回归问题,例如图像识别、文本数据的分类,其也是适用于小样本量研究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轻度认知障碍患者逐步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性高危因素与血管性认知障碍有显著的相关性。因此,血管性高危因素也可作为识别和预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方法之一。
    目的:探索以血管性高危因素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识别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中的临床价值,以期作为一种简易的筛查工具应用于基层机构、社区以及居家康复中。
    方法:纳入研究的受试者行认知功能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分为正常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组和痴呆组;同时采用方差分析筛选出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血管性高危因素,从而构建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筛查的支持向量机模型,使用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
    结果与结论:①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受试者中,根据认知功能评估结果分为正常组(39例)、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组(24例)和痴呆组(17例);②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尿酸5个血管性高危因素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 < 0.05);③故用上述5个因素构建模型,结果显示筛查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的灵敏度为0.845 3,特异度为0.919 4,阳性预测值为0.818 0,阴性预测值为0.932 7,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892 3;④提示基于常规体检项目中血管性高危因素构建支持向量机模型在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筛查中具有较高的辨别效能,且其简单易行,可作为一种筛查的方法应用于基层机构、社区以及居家康复中。
    缩略语: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aMCI;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

    https://orcid.org/0000-0002-5228-6851(张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采集不同扳动方式下侧卧定点踩跷法的力学特征
    刘沛娜, 李远明, 范志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35): 5577-5582.   DOI: 10.12307/2022.973
    摘要312)      PDF (971KB)(122)   

    文题释义:
    侧卧定点踩跷法:是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吴山教授在多年跟师广东省名老中医、岭南林氏正骨推拿流派创始人林应强教授的基础上,结合林氏正骨手法中立体定位斜扳法的特点,将传统踩跷进行创新的一种新型正骨手法。这套手法既有立体定位斜扳的特点,即能使病变节段从立体上位于旋转中心,又结合了踩跷法比徒手正骨力量更大的特点,在常规斜扳法或传统踩跷法治疗效果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运用该手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扳动方式:林氏正骨推拿手法在扳动时有快扳法及缓扳法之分。快扳操作时,治疗者足跟贴实、压紧目标关节,当关节处于被动活动的终末端时快速发力,小幅度扳动关节使其超过关节活动的允许范围,主要针对年轻或身体壮实的患者。缓扳操作时,治疗者足跟贴实、压紧目标关节,当关节处于被动活动的终末端时小幅度、缓慢扳动关节,每次活动要使关节临近关节活动范围的终末端,并能感觉到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弹性及抵抗感,主要针对不耐疼痛的年轻患者、身材瘦小女性及老年患者。

    背景:目前对侧卧定点踩跷法的研究较少,缺少对手法力学特征的分析,亦无关于快扳法及缓扳法的相关研究。
    目的:利用数字化方式分析不同扳动方式下侧卧定点踩跷法的各项力学参数异同。
    方法:选择2020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推拿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快扳方式下的侧卧定点踩跷治疗与缓扳方式下的侧卧定点踩跷治疗,每组20例,通过多点薄膜压力测试系统采集操作者在两种扳动方式下运用侧卧定点踩跷法时的手法轨迹图及相关力学参数。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两种扳动方式均存在预加载相、助跑相及冲击相,快扳组预加载力、谷值、峰值、扳动速度及冲量均大于缓扳组(P < 0.05),两组间加载时间、冲击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 < 0.05),快扳组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低于缓扳组(P < 0.05);③Pearson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值与预加载力、峰值(即冲击力)的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6,P < 0.001;r=0.740,P < 0.001);④结果显示,两种扳动方式下侧卧定点踩跷法单次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痛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以快扳方式下的镇痛效果更佳;治疗前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差值与预加载力及峰值大小存在显著相关性。

    https://orcid.org/0000-0002-5474-9645 (刘沛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疼痛强度可影响跨越障碍动作模式
    陈一言, 范志英, 宋宏晖, 陆阿明, 周海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35): 5639-5645.   DOI: 10.12307/2022.888
    摘要355)      PDF (951KB)(55)   

    文题释义:
    疼痛强度:疼痛是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其强度可以用目测类比评分法、数字评级法等进行量化。
    动作模式:指的是运动对象在执行运动任务时,具有角度、速度、相位、方向等一系列时间、空间特征的解剖动作组合。

    背景:疼痛是半月板损伤的重要体征并会影响患者的动作模式,研究疼痛对半月板损伤患者动作模式的影响有利于制定针对性的动作模式康复方案。
    目的:探寻疼痛强度对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跨越障碍时下肢动作模式的影响。
    方法:用8个惯性传感器与常速摄像机对80例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跨越障碍物时的下肢动作模式进行采集,以疼痛强度为自变量,分别对男性与女性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疼痛强度升高使男性摆动腿摆动相百分比、摆动腿足尖位于障碍物正上方时的支撑腿膝屈角、摆动腿摆动期髋膝相对相位角绝对值的平均值(MARP)与女性摆动腿摆动相百分比、支撑腿摆动相百分比、摆动腿支撑期髋膝MARP增大;②疼痛强度升高使男性摆动腿足跟-障碍物距离、摆动腿摆动期大腿角速度与女性摆动腿足跟-障碍物距离、摆动腿足尖位于障碍物正上方时的摆动腿膝屈角、摆动腿支撑期大腿角速度减小;③疼痛强度加重使外侧半月板损伤患者在跨越障碍物时的下肢动作模式质量下降;在面对疼痛强度加重时,男性比女性采取的积极性应对策略多,女性跌倒风险比男性大。

    https://orcid.org/0000-0002-6387-5504(陈一言);https://orcid.org/0000-0002-5782-4604(范志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不同大脑半球损伤脑卒中患者双下肢足底压力参数差异分析
    王耀霆, 卢 燕, 姚佳琴, 杨春花, 徐文静, 王红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35): 5646-5651.   DOI: 10.12307/2022.887
    摘要301)      PDF (1082KB)(84)   

    文题释义:
    大脑半球损伤:在临床诊断中,脑卒中类型通常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根据脑内病灶位置不同亦分为右脑半球侧损伤和左脑半球侧损伤。一般情况下,因上运动神经元受牵连,一侧大脑半球损伤患者往往伴随着对侧上、下肢体功能障碍,其中包括平衡功能障碍。
    足底压力:人体在保持静态站立时,由于自身重力作用,双足会受到接触地面传来的一个垂直向上的反作用力,即为足底压力。足底压力设备可以检测人体动力学和运动学参数。一般健康人群左右侧足底压力参数较为对称,且足底压力中心动态图像变化区域较为集中,而脑卒中患者往往因患侧下肢功能受损,左右侧足底压力参数呈现出不对称、压力中心图像显示波动范围较大等特点,因此,足底压力可以有效反映该两种人群下肢的受力特点。

    背景:足底压力可有效评估脑卒中后静态站立平衡功能,不同大脑半球损伤可能会造成不同的足底压力表现。
    目的:探究不同大脑半球损伤脑卒中患者、健康人群静态站立下足底压力参数的差异性。
    方法: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1例右脑损伤与15例左脑损伤脑卒中患者,招募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其周边的12名健康受试者,采用Footwork动态足部测力台检测受试者静态站立时的足底动力学(平均及最大压力对称指数值)及运动学参数(压力中心摆动轨迹,包括椭圆面积和前后、左右位移,以及与其对应的对称指数值),每次持续10 s,共测量3次,取平均值。
    结果与结论:①睁眼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右脑损伤组前掌平均压力对称指数值升高(P < 0.05),左脑损伤组前掌最大压力、足跟平均及最大压力对称指数值升高(P < 0.05);②闭眼状态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右脑损伤组前掌平均压力、足跟平均及最大压力对称指数值升高(P < 0.05),左脑损伤组前掌最大压力、足跟平均及最大压力对称指数值升高(P < 0.05,P < 0.01);③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左脑损伤组睁眼状态下的椭圆面积和左右位移对称指数值、闭眼状态下的左右位移对称指数值降低(P < 0.05,P < 0.01);④与健康对照组对应状态下的指标比较,左、右脑损伤组闭眼状态下的椭圆面积、前后及左右位移幅度均增大(P < 0.05,P < 0.01);⑤与睁眼状态下的对应指标比较,右脑损伤组闭眼状态下的前后位移幅度增大(P < 0.01),左脑损伤组闭眼状态下的椭圆面积、前后及左右位移幅度均增大(P < 0.01);⑥结果提示,右或左脑球损伤的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将体质量压在健侧以维持身体平衡,患侧前掌和足跟的受力低于健侧;排除单侧空间忽略因素,左脑损伤患者患侧在左右平衡控制上弱于健侧,且静态站立稳定性受视觉信息影响更大。

    https://orcid.org/0000-0002-6227-0327 (王耀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棒击推拿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表面肌电值的变化
    王铁刚, 潘丽娜, 王 海, 杨添淞, 孙忠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35): 5693-5699.   DOI: 10.12307/2022.885
    摘要487)      PDF (977KB)(132)   

    文题释义:
    棒击:棒击法是少林内功推拿流派的标志性技法,医生手持特制的桑枝棒运用适宜的力度,按照一定的方向、顺序、强度对人体特定部位或穴位进行敲打,桑枝棒由新鲜桑枝包裹绵纸捆扎外套布袋制成,富有弹性,棒击治疗中及结束后患者无疼痛感反觉舒适,能振奋人体正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疼痛、体虚、麻木等疗效显著。
    表面肌电:是采集人体肌肉表面电信号的一种检查技术,相较于针式肌电图检查,表面肌电不使用针电极,是无创式检查、更加安全,可以对成组的肌肉进行肌电采集;受试者可以运动从而进行动态信号采集,并可配合生物反馈系统进行治疗性训练。表面肌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评估与诊断中,例如肌肉的耐力、爆发力、肌纤维募集数量等,也适合用于盆底肌功能评估。

    背景:棒击推拿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临床有效,但与电刺激生物反馈的联合治疗方案尚未见报道。
    目的:评估棒击推拿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21年1-9月在大庆市中医医院女性康复门诊就诊的尿失禁确诊患者72例,使用随机数字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36例,治疗组患者接受棒击推拿及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20 d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接受盆底肌表面肌电图检查、1 h尿垫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及改良牛津肌力分级测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0 d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病情及疗效,并在疗程结束后6,12周进行随访。
    结果与结论:①治疗20 d后,两组患者在表面肌电、1 h尿垫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评分及牛津肌力分级方面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高(P < 0.05);②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67%),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经过6,12周随访,治疗组的尿失禁问卷简表评分依旧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棒击推拿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尿失禁频率及程度,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盆底功能,且棒击推拿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还能改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伴随症状,维持更长的治疗效果;⑤此外引入神经肌肉电生理指标评估疗效较为客观,棒击推拿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尿失禁的治疗方案,有一定深入研究和推广价值。
    缩略语: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rinary Incontinence Short Form,ICI-Q-SF

    https://orcid.org/0000-0002-6659-5102 (王铁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对核心肌群的表面肌电和等速屈伸肌力的影响
    陈科奕, 王定宣, 张梦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7): 2744-2748.   DOI: 10.12307/2022.545
    摘要417)      PDF (1478KB)(50)   

    文题释义:
    加压训练:指使用专业的加压绑带,对身体上肢或下肢的根部施加一定的压力,使血液循环受到适度控制,并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低负荷运动的方法。
    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表面肌电是一种使用表面电极,相对安全、无创和操作简单的肌电图,能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位变化,从而产生肌电图和反映相关肌肉活动特征的参数。均方根振幅(RMS)是表面肌电数据中用来反映肌电信号的幅值大小变化的指标,可以表示信号的集中趋势,与运动单位的募集和兴奋节律的同步化有紧密联系,研究表明通过RMS值可以显示肌肉的激活程度,应用于运动功能测试及康复的评价。

    背景:加压四肢低强度训练能对四肢产生肌肉肥大的作用,但是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能否对核心肌群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对核心肌群的表面肌电、等速屈伸肌力的影响,旨为各类需要提高核心肌群力量人群的运动康复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将16名在校大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加压组(n=8)和对照组(n=8)。加压组进行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在四肢加压条件下进行3组25%1RM的5个训练动作;对照组进行低负荷训练,7周后比较表面肌电、等速肌力的变化。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成都体育学院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为自愿参加,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躯干屈曲动作训练后,加压组腹直肌、腹外斜肌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显著大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 < 0.05);②躯干伸展动作训练后,加压组的竖脊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显著大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 < 0.05);③站姿腿伸展动作训练后,加压组的竖脊肌、多裂肌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大于训练前和对照组训练后(P < 0.05);④卧推和坐姿伸膝动作训练后,核心肌群的肌电信号均方根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⑤加压组在测试角度为30,90和120 (°)/s时躯干屈肌峰力矩显著小于训练前,伸肌峰力矩显著大于训练前(P < 0.05);⑥7周规律的加压四肢低负荷训练能对核心肌群达到肌肉锻炼效果。

    https://orcid.org/0000-0001-5227-2954 (陈科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护膝干预影响跑步者髌股关节痛主观痛感、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的性别差异
    杨 辰, 冯 茹, 周志鹏, 万祥林, 曲 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7): 2749-2755.   DOI: 10.12307/2022.546
    摘要433)      PDF (769KB)(76)   

    文题释义:
    护膝:是指用于保护人们膝盖的一种物品,其具有运动保护、防寒保暖、关节养护的作用,分为运动护膝、保健护膝,适宜运动员、中老年人及膝部疾病患者使用。
    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又被称为跑步膝,是最常见的膝关节过劳损伤之一。髌股关节痛的主要症状为跑、跳等运动中髌周或髌后出现疼痛,这也会限制患者参加日常活动,并降低体力活动水平。50%以上的髌股关节痛患者在5-8年后仍可能存在膝关节的疼痛症状和功能障碍,且早期的膝前痛症状可能进一步发展成为髌股关节炎。

    背景:护膝常被跑步爱好者用于预防和治疗髌股关节痛,但其所起到的干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目的:确定护膝对不同性别髌股关节痛跑步爱好者跑步时主观痛感、下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
    方法:选取11名男性和9名女性髌股关节痛跑步爱好者作为受试者,通过目测类比量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和测力台采集受试者在有、无穿戴髌骨稳定型护膝跑步时的主观痛感、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研究通过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科学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20021H。参与试验的受试者均为自愿参加,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的目测类比量表得分小于无护膝时(P < 0.01);②女性受试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最大膝屈角度小于无护膝时(P < 0.01),但男性在有、无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最大膝屈角度未出现差异(P > 0.05);男性和女性受试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最大髋内收角度小于无护膝时(P < 0.01);男性和女性患者在有护膝时跑步缓冲期的膝外展(P < 0.01)和外旋力矩峰值(P < 0.01)大于无护膝时;③结果说明,护膝降低了男性和女性髌股关节痛跑步爱好者跑步时的主观痛感;减小了女性跑步时的最大膝屈角度和髋内收角度,以及男性跑步时的最大髋内收角度,护膝对下肢运动学特征的影响具有性别特异性;增大了男性和女性跑步时的膝外展和外旋力矩峰值,护膝可能引起膝关节负荷增大。

    https://orcid.org/0000-0003-1699-9341 (杨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相关性统计分析
    高 毅, 马 越, 赵泽宇, 王 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32): 5103-5108.   DOI: 10.12307/2021.211
    摘要542)      PDF (724KB)(58)   

    文题释义:
    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指人在正常步态情况下,赤足与地面或其他承载客体相接触形成的形态学图像面积。
    身高分析:利用人体部位参数特征对身高进行推算,广泛应用于法医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及实践工作中。

    背景:当前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及足迹学研究均发现足部各信息(如足长、足宽等)与身高、体质量呈现出显著相关性,但国内外文献对有关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人体身高、体质量的量化研究尚不完善。
    目的:分析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之间相关性,创新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等相关学科理论体系,为利用赤足足迹进行人身个体识别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足迹学传统平面足迹油墨捺印方法进行样本收集,再利用MATLAB数字软件对足迹对象进行图像处理。测试对象为随机抽取身高分布在165-190 cm之间健康的青壮年男性100名,记录其身高、体质量,获取正常行走步态下的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并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对人体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
    结果与结论:在健康青壮年男性正常弓类型(排除中断弓和膨胀弓两种弓区类型)条件下:①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与身高、体质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 < 0.01),其与人体身高之间关系可被应用于法医人类学、人体工程学、足迹学的身高分析;②身高相较于体质量而言,对人体赤足形态特征接触面积的影响更加显著,更具有直接相关性。


    https://orcid.org/0000-0001-8130-1291 (高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健康成年人下肢本体感觉与姿势稳定性的关系
    陈泽华, 叶翔凌, 陈伟健, 许学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29): 4692-469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818
    摘要436)      PDF (602KB)(146)   

    文题释义:

    本体感觉是指运动器官(肌、腱、关节等)本身在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因位置较深,又称深部感觉,主要包括位置感和运动感、努力感、力量感和沉重感。

    足底压力中心:压力中心是人体静态站立或行走过程中足与地接触作用力的位置,压力中心的轨迹可反映人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的平衡和姿势稳定性。

    背景:本体感觉是影响姿势稳定性的众多因素之一,但双下肢之间本体感觉和稳定性的关系和差异至今仍不明确。

    目的:调查健康成年人优势腿和非优势腿之间的静态稳定性和本体感觉,探索本体感受与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30位健康成年人采用动静态平衡仪测量双下肢单腿静态站立时的姿势摆动,记录压力中心位移长度和位移面积;在同一台机器上测量本体感觉,记录下肢的平均轨迹误差和完成时间。研究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粤二中医(2019)伦审第50],所有参与者在研究开始前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优势腿平均轨迹误差比非优势腿大(P < 0.05);②左右腿之间的本体感觉和稳定性关系密切(P < 0.050.01),左侧压力中心位移长度与右侧平均轨迹误差、右侧压力中心位移长度与左侧平均轨迹误差有显著相关性(P < 0.05);③优势腿单腿站立稳定性与双下肢站立稳定性关系密切(P < 0.05);④结果说明,优势腿比非优势腿本体感觉差,但二者稳定性无差异。下肢的稳定性不仅与同侧的本体感觉有关,还与对侧的本体感觉有关系。提示,在训练和临床康复治疗过程中,希望增强下肢本体感觉和稳定性时,不仅要加强同侧肢体训练,还要重视对侧肢体的训练。

    ORCID: 0000-0002-1204-679X(陈泽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与功能贴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王 维, 贾玉洁, 蔡洪梅, 王文娟, 孙翠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29): 4697-470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819
    摘要418)      PDF (644KB)(224)   

    文题释义: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表面肌电电极将获取的肌电信息进行处理,转化成声、光等患者能够认知的信号反馈给患者,从而训练患者,使其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活动,以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病治病的目的的一种疗法。

    功能贴布最早由日本的加濑建造(Kenso Kase)博士创用,是一种贴于体表以达到增进或保护肌肉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特殊胶布。常用于各类运动损伤的处理,并广泛延伸到神经康复等领域。

    背景:有研究证明运动功能贴布对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持久并且效果明显,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也被证实可改善吞咽功能障碍。

    目的:分析探讨功能贴布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功能贴布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各组于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通过反复唾液吞咽试(RSST)、吞咽造影检查(VFSS)及临床疗效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批件号:201918,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对研究均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各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造影检查及临床疗效均明显改善(P < 0.05),同一治疗时间对比,功能贴布组、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组、联合治疗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次数多于对照组(P < 0.05),会厌移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 < 0.05),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其中联合治疗组反复唾液吞咽试验、吞咽造影检查及临床疗效改善更明显(P < 0.05)②结果说明,功能贴布及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均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疗效,且两者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更佳。

    ORCID: 0000-0001-8587-3633(王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
    陈胜国, 杨文清, 贾 龙, 玛尔哈巴•吐尔地伙加, 王水泉, 白 鑫, 董建江, 凯赛尔江•多来提, 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29): 4702-4708.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784
    摘要782)      PDF (928KB)(116)   

    文题释义:

    头面部:头面部形态学特征的形成与遗传、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营养水平影响着人的头面部发育,饮食成分、营养状况、环境因素会对头面部皮肤、皮下脂肪、弹力纤维的发育产生一定影响,也会影响头面部细胞生理功能。

    容貌:头面部各个部位的形态特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人的容貌,容貌是进行个人识别的主要依据,而不同民族或种族之间常具有一定的差异。

    背景: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西北部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其中约80%的哈萨克族分布在伊犁、塔城和阿勒泰地区。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哈萨克族的体质特征,在新疆伊犁巩留县吉尔格郎乡对20-86岁之间的哈萨克族进行了活体观察和头面部的测量。

    目的:了解新疆伊犁哈萨克族成人头面部形态特征。

    方法按照《人体测量手册》规定的方法,在新疆伊犁巩留县吉尔格郎乡测量了422(219例,女203)哈萨克族成年人31项头面部指标,并计算了12项头面部体质指数。

    结果与结论①哈萨克族人群上眼睑皱褶出现率为92.7%;蒙古褶(内眦褶)现率为9.9%;铲型和平型门齿出现率分别为6.6%93.4%;凸型、凹型和直型鼻梁出现率分别为7.8%36.5%55.7%;斜型、纵型和横型鼻孔出现率分别为69.5%20.8%9.7%;凸型和非凸型下颏类型出现率分别为68.2%31.8%;有耳垂型和无耳垂型出现率分别为96.7%3.3%;有额头发际和无额头发际的出现率为72%28%;直发和卷发的出现率分别为99.1%0.9%。②哈萨克族男性多属于圆头型、特圆头型(81.7%52.5%)、高头型(93.6%)、狭头型(84%)、特狭鼻型(98.2%)、超阔面型(74%);哈萨克族女性多属于圆头型、特圆头型(76.4%55.7%)、高头型(97%)、狭头型(84%)、特狭鼻型(98.2%)、超阔面型(74%)。③哈萨克族成人具有蒙古人种北亚类型头面部特征。

    ORCID: 0000-0002-9692-7585(努尔买买提•巴哈夏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幼儿不同跑步着地方式的生物力学特征
    赵盼超, 文蕊香, 李嘉慧, 纪仲秋, 姜桂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20): 3209-321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604
    摘要494)      PDF (31526KB)(40)   

    文题释义:

    跑:跑是双脚交替接触地面的周期性运动,但跑有一个双脚都离开地面的腾空期。幼儿在 1 岁多开始学习跑步,最初是走跑结合的移动方式,由于身体发育不完善,下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到 2.5岁,幼儿跑步的腾空阶段明显;到 6岁,早期跑步的特点基本消失。

    着地方式:指的是人体在跑步着地阶段足部接触地面的方式,一般分为3种方式:分别为足跟着地(fore foot strike),跟骨先接触地面;全足着地(mid foot strike),全脚掌着地,即足跟与前足同时接触地面;前足着地(rear foot strike):前足部首先接触地面。

    背景:成年人跑步着地方式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而幼儿跑步的着地方式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

    目的: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探究幼儿在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指标的差异,为幼儿正确的跑步着地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在北京市海淀区某公立幼儿园中随机抽取幼儿74名,按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采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和VIXTA录像解析系统同步采集幼儿跑步过程中不同着地方式下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运用Anybody 5.2仿真建模软件计算下肢肌肉力量指标。试验前向受试者父母详细解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试验方案符合北京师范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

    结果与结论:①3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高,足跟着地的比例最低,5岁组全足着地的比例最低,足跟着地的比例最高;前足着地者的蹬伸时间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P < 0.05);②着地时刻,踝屈曲角度足跟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全足着地者大于前足着地(P < 0.05);前足着地者髋内收-外展角度、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髋内-收外展的关节变化量及最大膝内收-外展角速度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踝屈伸最小值大于足跟着地者(P < 0.05),而最大髋内收-外展角速度小于足跟着地者(P < 0.05);③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者的腓骨短肌、腓骨长肌、第三腓骨肌的肌力大于前足着地者(P < 0.05),前足着地者的股中间肌、股外侧肌下束、股外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下束、股内侧肌上束、股内侧肌中束肌力均大于足跟着地(P < 0.01)和全足着地者(P < 0.05);④结果提示:在3-6岁阶段,幼儿多采用足跟或全足着地模式进行奔跑,以满足自己在跑步过程的稳定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前足着地方式的跑步模式;前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髋关节和膝关节额状面的运动来维持人体运动中的稳定,足跟着地和全足着地能够动用更多的小腿前侧和后侧的肌力,而前足着地动用更多的大腿前侧肌力。

    ORCID: 0000-0002-8337-3931(赵盼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直线前进变换为侧向跨步切入动作时的下肢生物力学变化
    李尚华, 王海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8): 1260-126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473
    摘要503)      PDF (31807KB)(69)   

    文题释义:
    前十字韧带:位于膝关节里面的十字韧带是由纤维所组成,连接着股骨和胫骨,呈交叉状。依其附着于胫骨的部位,分为前十字韧带与后十字韧带,前十字韧带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韧带之一,主要功能在于限制胫骨相对于股骨的前移,限制胫骨内外转,承受膝关节内外翻压力及避免膝关节过度伸直等。
    V型切入动作:是篮球、足球等运动中常见的进攻技术,它需要瞬间的减速支撑,并利用下肢各关节缓和冲击,以及快速地改变方向去闪避防守球员。激烈比赛中,从直线前进突然变换方向的切入动作是常见且需要纯熟运用的技巧,但同时也容易增加运动员膝关节伤害风险。

    背景:侧向跨步切入动作是运动领域最常见的进攻技术,这显著增加了运动员膝关节受伤的风险,但目前相关侧向跨步动作的生物力学表现策略及下肢关节负荷特征并不十分清楚。

    目的:选择大学女子甲组篮球、足球运动员进行侧向跨步切入下肢动作策略,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分析下肢关节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从而为运动员及教练员预防下肢伤害,尤其是膝关节十字韧带损伤提供重要参考。

    方法:选择某高校女子甲组足球及篮球各12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测力台及运动图像拍摄系统同步获取其侧向跨步切入动作的相关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并运用SPSS 21.0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该试验方案经天津体育学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足球运动员有较大的着地瞬间踝关节跖屈角度及髋关节外展角度、最大踝关节外翻角度、膝关节屈曲及内旋角度、膝关节屈曲及内旋角度变化量;②足球运动员有较大的踝关节外旋与髋关节内收力矩峰值,篮球运动员则有较大的踝关节跖屈力矩峰值;③篮球运动员有较小的前后分力制动第一及第二峰值、垂直分力第一峰值及较大的前后分力推蹬力峰值;④结果表明,跨步切入动作过程中,足球运动员习惯于前足着地方式进行急停,进而产生较高的地面反作用力,并增加膝关节屈曲角度进行缓冲,同时有较大的踝关节外翻角度及膝关节内旋角度,而篮球运动员在切入过程中膝关节屈曲角度较少,不利于下肢关节对地面反作用力的缓冲,并进而增加前十字韧带损伤风险。

    ORCID: 0000-0002-7451-0236(李尚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特征
    詹 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22 (20): 3172-317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0257
    摘要468)      PDF (980KB)(154)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简称下颌关节,是颌面部唯一的左右双侧联动关节,包括颞骨关节、窝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关节韧带及下颌骨髁突等组织结构,维持较为复杂的生理形态功能。颞下颌关节的神经来自咬肌神经及耳颞神经的耳前支。其血液供给来自上颌动脉、咽升动脉及耳后动脉等的分支,关节盘除其中央部分外,均有动脉供养。颞下颌关节具有双侧协同运动能力,从而构成统一的功能性能单元,具备言语、表情等性能。颞下颌关节疾病一般包括常见的损伤、紊乱病,进而造成颞下颌关节不正常的生理状态及一些心理障碍等病症。
    下颌骨髁状突:略呈椭圆形,由一横嵴把髁状突顶分为前后2个斜面,前斜面覆盖着较厚的纤维软骨,是关节的功能区,很多关节病最早破坏此区。两侧髁状突的长轴略偏向后方,其延长线成145°-160°角,这个角度可使下颌做侧方运动时不致左右脱位。颞骨关节面的凹部为关节窝,容纳髁状突。凸部为关节结节,是主要承受咀嚼压力区。关节窝比髁状突大得多,这使髁状突运动时非常灵活,能在较大的窝内做回旋运动,这对咀嚼运动有重要意义。
    摘要
    背景:
    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存在形态不规整及复杂性,因此获取CT数据及三维建模存在困难问题,探求可靠的三维建模方法模拟仿真颞下颌关节,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症的研究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基于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颞下颌关节的软、硬整体组织三维模型。
    方法:选取面部骨性结构无异常、正常发育,且无错牙合畸形的成年男性个体1例。①获取颞下颌关节的CT扫描数据,通过影像提取法构建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②根据实际人体颞下颌关节的运动状况,设定模型的功能参数,从而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数值模拟表明,当下颌侧方处于运动状态时,对侧关节盘与同侧关节盘的应力情况分布均不相同;同侧关节盘呈现较高的应力分布情况,主要集中在关节盘的侧方/后带部位;颞骨下壁遭受颞下颌关节盘的巨大压迫,因此使得同侧关节盘的髁状突侧方产生扭曲变形,所以其最容易穿孔或受损;②在建立的模型上模拟分析颞下颌关节侧方功能运动情况,并进行有限元分析,获得应力分布图,进而为髁状突骨折及颞下颌关节置换等手术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2-2989-8497(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