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植入物相关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of orthopedic implant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骨愈灵胶囊活性成分治疗骨质疏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唐晔翎, 梁鹏晨, 史俊峰, 孙苗苗, 周紫艳, 朱莉莎, 李 田, 梁冬雨, 沙 爽, 易清清, 常 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2): 1899-1906.   DOI: 10.12307/2022.514
    摘要789)      PDF (1989KB)(122)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症: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的全身骨骼疾病,表现为患者的骨强度减低,骨折的风险大,其主要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分子对接:两个或多个分子之间通过几何匹配和能量匹配而相互识别的过程,实现了在短时间内针对靶蛋白高通量虚拟筛选和评价可能的配体。

    背景:临床研究表明骨愈灵胶囊对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效,但作用机制不明确。
    目的:文章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中的分子对接技术筛选骨愈灵胶囊中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相关靶蛋白的活性成分。
    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和中药综合数据库(TCMID)筛选骨愈灵胶囊中的化学成分,筛选条件为生物利用度≥20%,类药性值≥0.18。根据文献和数据库记载构建骨质疏松症相关靶蛋白库。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DS 2016)软件进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bsorption,Distribution,Metabolism,Excretion,Toxicity,ADMET)预测和分子对接。
    结果与结论:①在中药数据库中筛选并下载骨愈灵胶囊的生物利用度较好的潜在活性成分130个,通过Discovery Studio 2016软件的ADMET预测功能筛选得到63个吸收良好、低毒性的活性成分,如L-α-甘油棕榈酸酯、芝麻素等;②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库,选取与骨质疏松有确切相关性的17个膜蛋白受体,如对细胞生长分化具有调节作用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AKT、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等;主要与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等通路有关,可能通过调节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促进骨形成;③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苏式-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23E)-20,25-二羟基达玛-23-烯-3-酮、L-α-甘油棕榈酸酯、芝麻素、(24S)-20,24-环氧-25-羟基达玛树脂-3-酮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等膜蛋白具有较高对接得分,可能主要通过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治疗骨质疏松;④上述结果证实,骨愈灵胶囊中的活性成分苏式-二羟基脱氢二松柏醇、(23E)-20,25-二羟基达玛-23-烯-3-酮、L-α-甘油棕榈酸酯、芝麻素、(24S)-20,24-环氧-25-羟基达玛树脂-3-酮可能通过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激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等膜蛋白结合,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骨形态发生蛋白、Wnt、雌激素受体等信号通路,进而发挥治疗骨质疏松的疗效,为进一步展开相关实验研究提供大数据分析基础及思路。

    https://orcid.org/0000-0003-3952-2802 (唐晔翎) ;https://orcid.org/0000-0001-7268-6310 (梁鹏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膝关节旋转与髌骨不稳
    郭宗磊, 王业华, 刘广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13): 2099-2103.   DOI: 10.12307/2023.281
    摘要680)      PDF (1140KB)(29)   

    文题释义:
    髌骨不稳:是膝关节的常见疾病,常见于儿童与青少年,女性多见。影响髌骨不稳的因素很多,包括髌骨形状、髌骨倾斜、股骨滑车发育不良、胫骨结节-滑车沟距离过大。
    膝关节旋转角度:股骨髁后缘连接线和在胫骨结节水平胫骨后缘连线之间的角度。

    背景:髌骨不稳与胫骨、股骨以及软组织的一系列解剖形态异常有关,髌骨不稳与膝关节旋转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目的:分析膝关节旋转角度对髌骨不稳的影响因素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1年1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6例,收集患者膝关节三维CT与髌骨(merchant位)X射线片影像资料,通过测量胫骨近端旋转角度、股骨远端旋转角度、膝关节旋转角度、髌骨倾斜角度及髌骨外移距离等影像学参数,分析膝关节旋转与髌骨不稳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①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膝关节旋转角度与髌骨倾斜角度(R=0.440,P < 0.001)、髌骨外侧移位距离(R=0.453,P < 0.001)中等相关,随着膝关节外旋转角度的增加,髌骨倾斜角度与髌骨外侧移位距离均增加;胫骨近端旋转角度与髌骨倾斜角度(R=0.578,P < 0.001)和髌骨外侧移位距离(R=0.654,P < 0.001)呈现出强相关,胫骨近端外旋转角度的增加,髌骨倾斜角度和髌骨外侧移位距离随之增加;股骨远端旋转与髌骨倾斜角度、髌骨外侧移位距离无相关性;②结果显示,在影像学表现中,髌骨外侧移位距离相比髌骨倾斜角度受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影响小,胫骨近端旋转角度与膝关节旋转角度强相关,膝关节旋转的改变主要是受胫骨近端旋转影响,而股骨远端旋转与膝关节旋转无相关性。

    https://orcid.org/0000-0003-4984-4610 (郭宗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研究热点与内容的可视化分析
    许 杰, 周文琪, 罗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2): 1877-1887.   DOI: 10.12307/2022.511
    摘要568)      PDF (5188KB)(165)   

    文题释义: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膝周弥漫性疼痛,在负重屈膝过程中疼痛加重。
    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是一个Java应用程序,它可以生成基于参考文献引用的共被引网络,以揭示特定研究领域的结构,支持通过书目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进行视觉探索。通过渐进的知识领域可视化方法,可以直观地绘制出被引用次数最多且至关重要的文档,知识领域内的专业领域以及研究主题的出现,以检测和可视化科学文献中的趋势和模式。

    背景: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运动损伤领域常见疾病,国内外对其研究逐年递增,但目前中国尚无针对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可视化分析。
    目的:客观分析近13年国内外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文献信息,总结该领域近期研究方向并梳理国内外知识结构。
    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收集近13年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相关指标的可视化分析,最终呈现该领域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结果与结论:①最终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纳入1 679篇文献,其中发文最多的作者是来自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De Oliveira Silva D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Crossley KM;热点关键词是Hip(髋关节)、Biomechanics(生物力学)、Prevention(预后)、Prevalence(患病率)、Consensus statement(共识声明)、Gender differences(性别差异)、Electromyographic activity(肌电活动)、Risk factor(风险因素)和Osteoarthritis(骨关节炎)等。②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共纳入分析214篇文献,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的缪萍;热点关键词是关节镜、生物力学、力量训练、股外侧肌、表面肌电、髌股关节炎和关节置换等。③此领域的国际研究结果显示,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运动过程中可呈现膝关节外旋增加、髋内收增加、髋内旋减少的生物力学特点;强化髋外展外旋肌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并促进功能恢复;目前国际上治疗该疾病最合适的方法是个性化定制的多模式干预方案,包括臀肌和股四头肌强化、强调教育方法和活动调整。④此领域的主要中国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关节镜下手术可改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而髌股关节置换对此类患者早期单纯严重髌股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此病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以髋关节力量训练为主,辅以核心肌群、下肢离心力量和神经肌肉控制训练;与国外疗法相比,具有中国特色的针灸和中医敷药等治疗方法的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https://orcid.org/0000-0001-5311-4704 (许杰) ;https://orcid.org/0000-0002-3366-0385(罗小兵)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中老年人体成分与骨密度的关系
    袁嘉尧, 林燕平, 林贤灿, 黄佳纯, 陈桐莹, 林 适, 连晓航, 万 雷, 黄宏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5): 2394-2399.   DOI: 10.12307/2022.597
    摘要538)      PDF (1384KB)(50)   

    文题释义:
    体成分:指身体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如肌肉、骨骼、脂肪、水和矿物质等),其总质量就是体质量,能反映人体的体质状况、体型特征和身材大小。
    骨密度:指单位体积 (体积密度) 或者是单位面积 (面积密度) 所含的骨量,目前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基于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量的骨密度值。

    背景:骨质疏松症容易导致中老年人自理能力下降、死亡率和相关医疗费用增加,人体内主要体成分脂肪、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并未阐明,因此需要研究它们的关系,并确定患者患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预测因子。
    目的:测量中老年人体成分和骨密度相关指标,并分析之间的关系。
    方法:纳入109例中老年人受试者,记录身高、体质量等信息,通过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及体成分。根据骨密度结果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分析两组基础资料、骨密度、各部位骨矿含量、肌肉质量和脂肪质量的分布及关系,卡方检验研究不同性别患骨质疏松症的比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各因素与骨密度的相关程度。
    结果与结论:①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②骨质疏松组年龄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③骨质疏松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骨密度、(整体、头部、主干、下肢)骨矿含量、(整体、头部、主干、下肢)肌肉质量、(整体、头部、上肢、下肢)脂肪质量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④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中老年人整体骨密度与身高、体质量、(整体、头部、主干、上肢、下肢)骨矿含量、(整体、头部、主干、下肢)肌肉质量、头部脂肪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⑤提示女性更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而且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年龄更大,各部位骨矿含量、肌肉质量、脂肪质量均较非骨质疏松症人群有所降低;中老年人群骨密度与各部位骨矿含量、肌肉质量相关度较大;因此体成分可以作为评价骨骼健康状况的间接参考指标,各部位骨矿含量、肌肉质量和脂肪质量对整体骨密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https://orcid.org/0000-0002-4557-525X (袁嘉尧);https://orcid.org/0000-0001-6211-9793 (黄宏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建立与验证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后复发风险的预测模型
    李 鑫, 罗鸣然, 李 根, 程 琳, 潘 彬, 袁 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13): 2087-2092.   DOI: 10.12307/2023.224
    摘要528)      PDF (1606KB)(38)   

    文题释义:
    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是经皮技术与内镜技术结合的产物。PELD技术可经“后外侧椎间孔”及“后侧椎板间隙”2个途径进行微创腰椎间盘切除,具有切口小、软组织损伤少、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预测模型:基于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预测其未来事件转归情况的概率。
    ROC曲线:是根据一系列不同的二分类方式(分界值或决定阈),以真阳性率(灵敏度)为纵坐标,假阳性率(1-特异度)为横坐标绘制的曲线。ROC曲线的评价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有中间状态,可以把试验结果划分为多个有序分类,如正常、大致正常、可疑、大致异常和异常5个等级再进行统计分析。因此,ROC曲线评价方法适用的范围更为广泛。
    AUC(Area Under Curve):被定义为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显然这个面积的数值不会大于1。又由于ROC曲线一般都处于y=x这条直线的上方,所以AUC的取值范围在0.5和1之间。AUC越接近1.0,检测方法真实性越高;AUC等于0.5时,则真实性最低,无应用价值。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是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的不良事件。准确预测术后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风险仍然是脊柱外科医生面临的重大挑战。
    目的:探究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开发和验证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7-01-01/2020-01-01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3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与术后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显著相关的预测因子,建立预测模型。使用增强Bootstrap验证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使用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分析了模型的临床实用性。
    结果与结论:①纳入的365例患者中,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有33例复发腰椎间盘突出症(9.0%);②通过LASSO回归,选择了6个与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后复发有显著关联的因素,包括年龄、手术节段、Modic改变、Pfirrmann分级、吸烟史和高强度体力劳动史;③模型的偏差校正曲线与表观曲线拟合良好,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09,95%置信区间为(0.860-0.958);④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有利于临床医师术前识别高风险患者并进行个体化治疗。

    https://orcid.org/0000-0002-0925-2103 (李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深层肌肉刺激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肌表面肌电变化与 步态时空及动力学的参数变化
    陈 进, 李加斌, 顾铭星, 唐 蓉, 陆建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8): 2894-2899.   DOI: 10.12307/2022.700
    摘要512)      PDF (1392KB)(132)   

    文题释义: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临床十分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据报道,70%-85%的成年人一生中有腰疼经历,对其工作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深层肌肉刺激疗法:以深层肌肉刺激特定频率的机械振动直接作用于肌筋膜触发点,刺激较强,作用深厚,同时振动波可使肌肉内毛细血管开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供给痛点肌肉组织足够的营养成分,能促进淋巴回流,有助于水肿吸收,消除神经根水肿,进一步促进局部疼痛物质吸收,短时间内可有效缓解疼痛。

    背景: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是一种局部振动疗法,可有效缓解因牵拉或劳累所致损伤、乳酸堆积,或筋膜粘连造成的疼痛和功能受限,但其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作用的研究报道相对不足。
    目的:探讨深层肌肉刺激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腰肌表面肌电变化、步态时空与动力学参数特征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2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单盲对照试验设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腰椎节段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传统腰椎节段稳定性训练基础上,给予深层肌肉刺激疗法。统计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1,6个月疼痛程度、腰椎功能、腰肌表面肌电变化、步态时空与动力学参数特征、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
    结果与结论:观察组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82%)(P < 0.05),观察组治疗1,6个月后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5),多裂肌、回旋肌前屈60°、外展90°、后伸45°时最大肌电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步长对称指数、足偏角对称指数、站立相对指数、初始双支撑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单支撑相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终末双支撑垂直地面反作用力均低于对照组(P < 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低于对照组(P < 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2/51),5.9%(3/51),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有助于减轻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疼痛,恢复腰椎功能并改善步态。

    https://orcid.org/0000-0002-4081-2535 (陈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与膝骨性关节炎的遗传易感性
    郭 文, 高斌礼, 杨 勇, 王建华, 李家祺, 温树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2): 1894-1898.   DOI: 10.12307/2022.513
    摘要479)      PDF (1297KB)(34)   

    文题释义: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DNA序列中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改变,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频率很高,现已被用作第三代遗传标记,是目前研究最热的分子遗传标记物。
    基质金属蛋白酶:属于一类高度保守的蛋白水解酶家族,常存在于结缔组织间隙中,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pH值为中性时在Ca2+的参与下其活性中心的Zn2+被激活,其中氨基端参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化,羧基端参与底物的结合。基质金属蛋白酶3可以降解细胞外基质,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基质溶解素类的一种,主要降解的蛋白质包括层粘连蛋白、蛋白聚糖的核心蛋白、弹性蛋白、连接纤维蛋白及Ⅲ、Ⅳ、Ⅴ、Ⅵ、Ⅶ等多种类型胶原。

    背景:虽然近年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起因、发展及防治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在致病因素中,遗传因素占40%-60%,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有着紧密的联系。
    目的: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发病的关联性。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00例与健康体检者197名,均为汉族男性,采用试剂盒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后,采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平台对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的8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39752、rs650108、rs520540、rs646910、rs602128、rs679620、rs678815、rs522616)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采用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单核苷酸多态性在5种遗传模型下(共显性、显性、隐性、超显性和加性模型)与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联性。
    结果与结论:①经Pearson卡方检验可知,所有位点在等位基因模型下与膝骨性关节炎的患病风险无相关性;②通过关联分析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4个位点(rs639752、rs520540、rs602128和rs6796204)的多态性在显性和超显性模型下与膝骨性关节炎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性;③结果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因位点rs639752、rs520540、rs602128 和rs679620会增加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男性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但该结果需要在更大的样本中行进一步验证。

    https://orcid.org/0000-0002-2241-2298 (郭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影响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马 威, 庞 坚, 张洁帆, 许 坤, 王用玉, 张 旻, 陈 博, 石 瑛, 詹红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9): 4690-4695.   DOI: 10.12307/2023.650
    摘要479)      PDF (1682KB)(130)   


    文题释义:

    跌倒恐惧:是指进行某些活动时为了避免跌倒而出现的自我效能或信心降低,跌倒恐惧是老年人群中重要的健康问题,跌倒恐惧对老年人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又称ROC曲线,最初运用在军事上,现在更多应用在医学领域用来推断某个阳性事件诊断标准值的重要方法,ROC曲线下面积显示僵硬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其面积的大小代表了此预测因素的临床准确性概率大小。

    背景:跌倒恐惧会加重膝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不稳定性,导致患者减少活动而身体整体功能衰退,因此,对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影响因素进行筛选及构建列线图模型,能够减少跌倒恐惧产生的伤害并为个体化诊疗方案制定提供借鉴。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及状况,并尝试建立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就诊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60例,其中跌倒恐惧组469例,无跌倒恐惧组9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膝骨关节炎指数评分量表及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后得出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的影响因素,将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得到具有跌倒恐惧诊断价值的约登指数,各因素约登指数最大值为膝骨关节炎跌倒恐惧的最佳诊断值(截断值),绘制列线图,建立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预测模型。
    结果与结论: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身高、男性为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的保护因素,年龄、失业、膝骨关节炎指数僵硬量表评分、焦虑量表评分为膝骨关节炎患者跌倒恐惧的危险因素;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表明,膝骨关节炎指数僵硬量表评分对膝骨关节炎患者有显著的诊断价值(约登指数=0.733),其次为年龄、焦虑、性别有一定诊断价值;③列线图结果表明,膝骨关节炎指数僵硬量表的最大评分(8分)可占膝骨关节炎跌倒恐惧预测因素的41.6%;④结果显示,膝骨关节炎患者具有较高的跌倒恐惧发生率,关节僵硬、女性可能是跌倒恐惧的风险因子,低身高可能是跌倒恐惧的保护因素,在临床治疗干预中有必要关注跌倒恐惧及相关因素的处理。
    https://orcid.org/0000-0003-4065-0924(庞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基因芯片筛选骨性关节炎差异表达基因及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陈 财, 曾 平, 刘金富, 钱晓芬, 陆冠宇, 熊 波, 陈莉华, 黄 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2): 1907-1914.   DOI: 10.12307/2022.515
    摘要461)      PDF (4260KB)(113)   

    文题释义:
    生物信息学:是一个跨学科领域,开发用于理解生物数据的方法和软件工具。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领域,生物信息学将计算机科学、统计学、数学和工程学结合起来,用来分析和解释生物学数据。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是一种系统生物学方法,用来描述基因间的相关模式,可用于寻找高度相关的基因集;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促进了基于网络的基因筛选方法,可用于寻找疾病的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骨性关节炎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采用整合生物信息学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法鉴定骨性关节炎中的关键基因,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芯片原始数据集4组,利用CIBERSORT算法进行免疫浸润分析;通过R语言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基因本体论、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将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http://string-db.org/)在线工具得到的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文本文件,将其导入Cytoscape软件编辑可视化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R语言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条形图获取degree值前10的差异表达基因。整合4组芯片数据集运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算法筛选出相关性最高的基因共表达模块的基因,采用Venn分析法筛选出交集基因。收集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和4例关节创伤患者滑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验证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共筛选出107个差异表达基因;包含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61个;②基因本体论富集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骨化和细胞黏附的正调控等生物学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主要富集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路、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和受体酪氨酸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免疫浸润结果表明在骨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中M0巨噬细胞和M2巨噬细胞含量较高;③基质金属蛋白酶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是获得的交集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表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在骨性关节炎患者与关节创伤患者滑膜组织中的表达量具有明显差异性;④筛选出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4、层粘连蛋白亚基α3和卵泡抑素3可能是骨性关节炎的治疗靶点。
    缩略语: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https://orcid.org/0000-0001-7279-0281(陈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压力生物反馈训练治疗颈椎病
    周劲衍, 钟远鸣, 李智斐, 许 伟, 张家立, 梁梓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31): 5052-5057.   DOI: 10.12307/2023.196
    摘要441)      PDF (2073KB)(136)   


    文题释义:

    压力生物反馈:压力生物反馈训练是国外广泛应用于颈痛和腰痛的评估与治疗的客观方法,它借助压力生物反馈仪器,在颈部进行运动训练时提供实时反馈,有利于提高患者训练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但目前结合颈深屈肌训练的有关临床研究国内甚少报道。
    颈深屈肌锻炼:颈深屈肌训练是针对颈部腹侧颈长肌等深层屈肌的功能锻炼方法,其能够支持颈椎前凸的姿势。慢性颈痛患者常出现“探颈”的头部前倾姿态,加重颈椎支撑头颈的负载,对椎间关节、椎间盘产生更大的压力。此外,当颈伸肌疲劳损伤后,肌梭、高尔基腱器官等本体感觉功能下降,不利于头颈的稳定、自主运动和抵御损伤的稳健性。

    背景:压力生物反馈作为肌肉训练的测量和治疗是一种新颖而客观的方法,其配合颈部深层肌肉锻炼使用,能提供实时反馈以有利于提高患者训练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但目前结合颈部深层肌肉锻炼的相关临床研究国内甚少报道。
    目的:探讨压力生物反馈结合颈深屈肌锻炼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 2021年4-10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骨科病房治疗的慢性颈痛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压力生物反馈进行颈深屈肌锻炼,后者进行常规的颈深屈肌锻炼。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后1,2,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应用压力生物反馈测量的峰值压力;次要观察指标为压力生物反馈测量的峰值压力维持时间及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评分(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节点压力生物反馈测量的压力峰值、峰值维持时间与锻炼前比较均显著增加(P < 0.05);同一时间点试验组测得的气囊压力峰值和峰值维持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②两组患者各随访时间节点NPQ评分均显著低于锻炼前(P < 0.05);试验组在锻炼后2个月和3个月NPQ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 0.05);③结果说明,压力生物反馈结合颈深屈肌锻炼治疗能有效减轻慢性颈痛症状,为患者反馈实时的锻炼效果增加了功能锻炼的可持续性,且符合简、便、廉原则,可以成为社区防治颈部疼痛再教育方案中的一环。

    https://orcid.org/0000-0001-5231-152X(梁梓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
    刘修齐, 陈 方, 仲鹤鹤, 熊华章, 吕国庆, 吴术红, 刘 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13): 2093-2098.   DOI: 10.12307/2023.226
    摘要424)      PDF (1851KB)(29)   

    文题释义:
    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膝关节后外侧区域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构的复合损伤。
    膝关节:是全身滑膜面积最大的关节,是人体一个大而复杂的屈曲关节,它承受很大的应力,结构稳定灵活。人类膝关节由股骨下部、胫骨上部、髌骨、关节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组成。

    背景: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会导致胫骨外旋,影响患者的下肢功能和生活质量。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能恢复膝关节外侧的稳定性,但对其作用机制报道较少。
    目的:观察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治疗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的疗效。
    方法:选择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自体腘绳肌腱和骨-髌腱-骨重建,观察组患者使用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治疗。在术前、术后评价及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股四头肌肌力,术后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并进行对比。
    结果与结论:①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 0.05);②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③术后7 d观察组患者股四头肌的峰力矩、作功量均低于对照组(P < 0.05);④术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⑤术后2个月评估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患者的活动范围、疼痛评分、跑步能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及踝关节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P < 0.05);⑥提示部分腓骨长肌腱重建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后外侧复合体损伤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减轻疼痛感,促使其股四头肌肌力恢复,减少住院时间。

    https://orcid.org/0000-0003-0876-4120(刘修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严重并发症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翁友林, 蔡 昱, 李祖涛, 郭 彬, 徐江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18): 2915-2920.   DOI: 10.12307/2023.343
    摘要411)      PDF (1742KB)(98)   

    文题释义:
    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在自髋关节囊外股骨颈基底部,沿小转子至髓腔近端区域的骨折,绝大多数转子间骨折发生在低能量损伤的老年人中,尽管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转子间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问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然很高。
    临床预测模型:是指利用多因素模型估算患有某病的概率或者将来某结局发生的概率。临床预测模型包括诊断模型和预后模型,此次研究主要通过诊断模型预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概率,以便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从而制定针对性治疗策略。

    背景:准确的围术期风险预测至关重要,目前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预测模型较少,医生和患者的临床决策缺乏依据,此次研究旨在开发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列线图,指导围术期临床决策。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19例的临床资料,记录纳入患者的人口特征、术前化验指标和手术变量,研究结局为术后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采用向前逐步法及似然比检验进行最佳预测模型的筛选,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进行准确性和稳定性评估,并绘制诺莫图。
    结果与结论:①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改良5项衰弱指数评分、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术前血红蛋白、年龄是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②预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建模组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6,95%置信区间为0.722-0.850;验证组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25,95%置信区间为0.640-0.808;③建模组和验证组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的P值分别为0.738和0.581,证明模型校准度良好;④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建模组和验证组的阈值概率分别为8%-58% 和 11%-54% 时,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后可能受益;⑤此次研究提出了一种有效的预测模型,该模型有助于个体化预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帮助临床医师采取个性化治疗措施。

    https://orcid.org/0000-0003-1582-307X (翁友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李盼盼, 青浩渺, 任思勰, 张园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7): 4379-4384.   DOI: 10.12307/2023.610
    摘要409)      PDF (1783KB)(41)   


    文题释义:

    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关节面与胫骨纵轴并不垂直,而是成一定角度向后下倾斜,该角度即为胫骨平台后倾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增大可能与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增加存在相关性。
    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并不完全一致,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变化范围超过20°,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变化范围超过12°,两者之间的差异即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该值的大小影响胫骨与股骨相对旋转运动。

    背景:相关研究表明前交叉韧带的损伤可能与胫骨近端解剖学形态有关,而胫骨平台后倾角作为膝关节的解剖因素之一,有关其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相关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目的:分析胫骨平台内、外侧后倾角大小及其差值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314例患者的膝关节MRI影像,根据前交叉韧带影像学表现分为正常组123例、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107例、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84例,测量3组之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两者差值,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响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314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组与前交叉韧带完全损伤组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均大于正常组(P < 0.05),3组间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差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是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ROC曲线表明,内胫骨侧平台后倾角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阈值为10.50°,曲线下面积AUC=0.676[95%CI(0.618,0.735),P < 0.001],灵敏度为55.5%,特异度为71.5%;④结果显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胫骨内、外侧平台后倾角增大,但两者差值大小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可能是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预测指标,胫骨内侧平台后倾角越大前交叉韧带越容易发生损伤。
    https://orcid.org/0000-0002-9743-677X (李盼盼)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
    罗 卫, 钟 陶, 黄志锐, 高 燕, 黄 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7): 4362-4366.   DOI: 10.12307/2023.632
    摘要396)      PDF (1477KB)(90)   


    文题释义: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腰痛最常见的形式,占腰痛总数的85%左右,居发病率首位,且极易复发并呈年轻化趋势,可发生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主要有局部疼痛、关节僵硬、平衡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稳定极限:是指人体双足站立时身体能够倾斜的最大角度范围,是判断人体主动转移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

    背景:平衡能力是影响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姿势控制的重要因素和引发跌倒、骨折、残疾的主要原因。现有研究大多仅从双足站位下分析比较,却鲜见在辨别优势腿和非优势腿带来混杂因素等影响的前提下去探讨单、双足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的特征报道。
    目的:分析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的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特征。
    方法:2020年4月至2021年12月在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实习生中招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20例(腰痛组),健康者20例(健康组)。选择Pro-kin平衡仪,进行单/双足站立静态平衡和稳定极限测试,并记录相应测试的指标数值,例如:双足站立时的足底压力中心和稳定极限,以及单双足站立下的前后和左右摆动幅度标准差、前后和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运动面积、运动长度等。
    结果与结论:①睁/闭眼状态下,健康组的足底压力中心呈轴心处集中分布,腰痛组相较呈更大离散分布,并以非优势腿上分布为主;②比较双足站立静态平衡:睁眼状态下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 > 0.05),闭眼状态下腰痛组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大于健康组(P < 0.05);③比较单足站立静态平衡:腰痛组优势腿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大于非优势腿(P < 0.05),健康组优和非优势腿间无明显差异(P > 0.05);腰痛组优势腿各静态平衡指标数值明显大于健康组(P < 0.05),非优势腿上两组间无显著差别(P > 0.05);④健康组在左方(正左方、左前方、左后方)和右方(正右方、右前方、右后方)上的稳定极限数值均显著大于腰痛组(P < 0.05);⑤结果提示,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闭眼状态下的双足站立静态平衡、优势腿的单足站立静态平衡以及左、右方上的稳定极限平衡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平衡能力的维持存在视觉依赖,并有较大跌倒风险。

    https://orcid.org/0000-0002-3360-6805 (罗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单侧膝关节屈曲受限下肢肌肉的协同特征
    安义帅, 张峻霞, 李 慧, 张雨虓, 徐国良, 高 昆, 于淑晗, 刘泽龙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9): 4704-4711.   DOI: 10.12307/2023.658
    摘要371)      PDF (14716KB)(40)   


    文题释义:

    肌肉协同:是指一组肌肉的协调活动,神经系统事先编码一组肌肉协同元并根据目标任务对其进行排列组合,使肌肉产生协调收缩,从而完成预期的动作。
    表面肌电信号:是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电生理信号,是在体表无创检测肌肉活动的重要方法。将电极片放置在人体皮肤表面即可记录皮肤表面因肌肉收缩而产生的微弱的电位差,再通过肌电采集电路放大和转换形成可用作处理的表面肌电信号。

    背景:膝关节活动受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损伤后表现特征,但是对于膝关节活动受限下的肌肉协同有待研究。
    目的:研究单侧膝关节屈曲受限与正常运动下肢肌肉协同的异同。
    方法:招募20名健康成年人(男性12名,女性8名)作为受试者,分别采集屈曲受限条件下与无屈曲受限条件下自然行走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通过非负矩阵分解算法从受限侧(右腿)的10块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中提取肌肉协同,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在不同条件行走的步态参数显著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屈曲受限条件下,受试者进行行走任务时肌肉协同数量减少,表现出不同的肌肉协调模式控制并且招募新的肌肉协同单元;随着协同模块的减少,内侧腓肠肌、外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激活时间从支撑相向摆动相偏移的越明显;主要依靠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阔筋膜张肌进行代偿,使其在激活水平上表现的异常活跃,同时受限侧表现出划圈、提胯等动作,因此受限后主要以受限侧髋关节代偿;②屈曲受限条件下,受试者受限侧和非受限侧在步态参数(频率、步速、步态周期和支撑相占比)方面对比受限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同时非受限侧单腿支撑时间相较于受限前明显增大(P < 0.01),受限侧支撑相占比和单腿支撑时间显著小于非受限侧(P < 0.01);③因此,膝关节屈曲运动减弱可被认为是导致下肢肢体内协调受损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对运动功能的定量分析以及人体下肢康复指导具有意义,并为了解运动功能受损背后的神经肌肉控制机制提供重要的见解。
    https://orcid.org/0000-0002-2827-8982 (安义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患者髌股关节退变及髌骨高度的改变
    李晓敏, 田向东, 谭冶彤, 薛志鹏, 马 晟, 胡元一, 黄 叶, 丁天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7): 4367-4372.   DOI: 10.12307/2023.601
    摘要367)      PDF (3560KB)(45)   


    文题释义:

    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术:是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式的一种,它的特点是截骨线位于胫骨结节下三分之一,同时采用了单平面截骨,较双平面截骨操作简单,力线矫正更为方便。
    髌股关节退变:髌股关节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股骨滑车与髌骨关节面软骨出现磨损提示髌股关节退变,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晚期出现髌周疼痛,膝关节屈伸受限。

    背景: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作为内侧开放楔形截骨术中的一种,在临床应用广泛,但目前尚缺乏该术式对髌股关节退变以及对髌骨高度影响的相关报道。
    目的:探究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对髌股关节退变以及髌骨高度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髌股关节轻中度退变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20例,女43例,均行关节镜清理术联合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术,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在骨折处良好愈合后建议取出内植物并进行再次关节镜探查。采用膝关节轴位45° X射线片Kellgren-Lawrence分级、Iwano分级以及国际软骨修复协会软骨损伤分级评价两次手术时患者髌股关节退变情况;采用Caton-Deschamps指数、Blackburne-Peel指数以及Insall-Salvati指数评价两次手术时髌骨高度的变化情况;以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价两次手术时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采用下肢力线比率评价两次手术时患者下肢力线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6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36个月;②再次手术时的膝关节轴位45° X射线片Kellgren-Lawrence分级、Iwano分级以及国际软骨修复协会分级虽有进展性改变,但与初次手术时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③再次手术时通过3种方法测量的髌骨高度与初次手术时无显著差异(P > 0.05);④再次手术时的膝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以及下肢力线比率均显著优于初次手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提示对于内侧间室膝骨关节炎合并髌股关节轻中度退变、而无髌股关节症状的患者,胫骨结节远端单平面截骨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并且在短期内对髌骨高度以及髌股关节退变没有明显的影响。

    https://orcid.org/0000-0003-3094-1816 (李晓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评价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灌注的改变
    环大维, 袁兆丰, 窦维强, 夏天卫, 邱 越, 张 超, 沈计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36): 5864-5869.   DOI: 10.12307/2023.760
    摘要358)      PDF (2469KB)(50)   


    文题释义:

    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是评估血液循环灌注功能的一种敏感的非侵入性方法,其原理是在同一(或多个)放射平面上重复采集注射对比剂期间的图像并收集组织中的信号增强动力学,增强的时间动力学取决于局部循环系统、注射方式(注射速率、剂量、对比剂浓度)和对比剂类型。DCE-MRI成像的主要目的是研究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与血管外细胞外空间之间的交换功能。DCE-MRI有多种分析方式以获得视觉标准、半定量标准或微循环生理参数。在微循环生理参数方面,DCE-MRI使用Tofts药代动力学双室模型,其假设血流在血管内及血液与血管外细胞外空间进行交换,通过模型可将血流灌注情况进行量化,提取灌注相关参数,绘制时间-强度曲线图、计算半定量参数及定量参数,这些参数反映了灌注组织中的血管流入量、渗透性、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外细胞外间隙等情况。

    背景:目前股骨头坏死血运的临床观察多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通过观察对比剂的进出情况评估股骨头营养血管的通畅与否。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虽然能直观观察到股骨头营养血管,但不能对灌注情况进行量化。另外,股骨头塌陷与否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但对于围塌陷期股骨头内血运变化的研究较少。
    目的:比较股骨头坏死不同区域以及不同分期微循环灌注的差异,总结股骨头坏死微循环灌注特征改变,观察动态对比增强核磁在评估股骨头微循环灌注情况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02-16/09-01于江苏省中医院就诊的股骨头坏死37例(69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9例,女8例;年龄(35.35±12.19)岁(18-65岁)。采用动态对比增强核磁扫描患者双侧股骨头及股骨近端,扫描过程中静脉注射钆特酸葡胺,扫描完成后使用 Geniq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得到股骨头微循环灌注参数。在坏死区、修复反应区、大转子处绘制感兴趣区域,获得感兴趣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对其进行分类。使用配对t检验评估坏死区、修复反应区及大转子灌注参数之间的差异以及坏死不同分期股骨头灌注之间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评估坏死区、修复反应区及大转子时间-强度曲线分型的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对比不同区域的灌注参数,坏死区增强信号强度峰值、曲线下面积、最大斜率、容积转移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小于大转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容积速率常数无明显差异(P > 0.05);②修复反应区信号峰值、曲线下面积、最大斜率、容积转移常数、速率转移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比值大于坏死区及大转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ARCOⅡ期坏死区信号峰值及最大斜率大于ARCOⅢ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曲线下面积、速率转移常数、容积转移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比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 > 0.05);④ARCOⅡ期修复反应区信号峰值、曲线下面积、最大斜率、容积转移常数、速率转移常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比值小于ARCOⅢ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⑤提示股骨头坏死区微循环灌注速度、血流量及毛细血管渗透性显著降低,修复反应区微循环灌注速度、血流量及血管渗透性较正常区域显著提高,随着塌陷的发生,坏死区血流灌注速度及血流量进一步降低,修复反应区的灌注得到增强。

    https://orcid.org/0000-0003-4338-3227 (环大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强化治疗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
    刘 晨, 胡铖哲, 尹 逊, 喻子恒, 杨建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18): 2900-2905.   DOI: 10.12307/2022.701
    摘要355)      PDF (1289KB)(122)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由于椎体骨量减低、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日常活动中的轻微损伤即可造成压缩性骨折,属于一种代谢性骨病变。
    经皮椎体强化术:指的是在X射线导引下经皮穿刺到病变椎体后灌注骨水泥进行强化,能够迅速缓解腰背部疼痛,缩短患者住院及卧床时间,已经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标准手术方案。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椎体强化术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背景:经皮椎体强化治疗后残余痛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目前已有一些研究分析了椎体强化治疗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但不够全面且发生机制不甚清晰。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治疗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发生机制。
    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经皮椎体强化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共217例。术后1周及术后1,3,6个月内任意一次随访目测类比评分≥4分则认为有术后残余痛,依据有无残余痛的情况分为残余痛组(n=33)、无残余痛组(n=184)。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慢性病史、外伤史、骨折椎体部位、腰背痛史、腰背筋膜损伤、骨密度、邻椎骨折、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慢性病史、骨折椎体部位、手术方式、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前椎体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外伤史、腰背筋膜损伤、腰背痛史、骨密度、邻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腰背筋膜损伤、骨密度、邻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是术后残余腰痛的危险因素(P < 0.05);④结果表明体质量指数、腰背筋膜损伤、骨密度、邻椎骨折、术后椎体高度恢复率、术后Cobb角改善率是引起术后残余痛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预防性措施,从而减少术后残余痛发生。

    https://orcid.org/0000-0002-9473-7788 (刘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Scarf不同截骨角度对平足矫形的影响
    张兴飞, 周建东, 王文成, 张宇轩, 田 建, 许亚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29): 4670-4676.   DOI: 10.12307/2023.646
    摘要346)      PDF (2132KB)(55)   


    文题释义:

    Scarf截骨术:是纠正扁平足外翻的有效术式,是一种三维立体的矫形技术,但是截骨角度对于矫形力度的影响如何,尚无明确研究。
    数字医学:手术模拟是数字医学的一部分,始于工业用途,目前在骨科领域广泛应用,可以做到反复模拟,便于分析不同截骨角度对于矫形的影响。

    背景:Scarf截骨术是纠正扁平足外翻的常用方法,是一种三维立体的矫形技术,截骨角度是否会影响矫形力度需要研究明确。
    目的:在3-matic软件中进行不同角度的Scarf截骨模拟,分析Scarf截骨角度对于扁平足矫形的影响。
    方法:将平足负重状态的三维骨骼模型导入3-matic软件,得到足部正侧位及后足冠状位草图,测量平足相关指标,作为术前指标。在同一模型上分别进行传统的Evans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以及不同角度的Scarf截骨术(45°,60°,75°,90°,105°,120°),截骨完成后再次测量平足相关指标,与术前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单纯的骨性手术对于距骨倾斜角、侧位距骨第1跖骨角无明显影响;Evans术式对于前足外展矫正力度较大,Scarf截骨术对于前足外展无明显影响;对于后足外翻的矫正,Scarf截骨术矫正力度大于传统的Evans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式;Scarf截骨术的截骨端接触面积大于Evans联合跟骨内移截骨术,并且随着Scarf截骨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另外,研究还发现,垂直于跟骨外侧壁截骨后,沿垂直于跟骨外侧壁方向内移可起到部分加深足弓的作用。
    https://orcid.org/0000-00002-8725-3873 (张兴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
    田佳庆, 何敏聪, 韦雨柔, 何宪顺, 钟 原, 江禹来, 詹芝玮, 魏腾飞, 何晓铭, 魏秋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31): 4996-5001.   DOI: 10.12307/2023.580
    摘要304)      PDF (2202KB)(25)   

    文题释义:

    热力图:是通过对不同区域的色块着色,通过以特殊高亮的形式显示目标好发区域的图示,绘图时需要指定颜色的映射规律,通过颜色的深浅反映目标区域出现的频次。
    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囊性变内主要为纤维肉芽组织,它的产生破坏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路径,增加了股骨头塌陷的风险。

    背景: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下降是引起股骨头塌陷的主要原因,而囊性变的产生影响了髋关节正常的力学传导途径,但目前很少有文献对股骨头坏死发展过程中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
    目的:结合热力图模型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病理结果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的分布规律及病理特点。
    方法:以2021年6-12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被诊断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30例(30髋)患者为研究对象,提取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轮廓线,将轮廓线匹配至标准股骨头模型上,对轮廓线进行热图呈现;统计股骨头坏死位置与坏死面积,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股骨头标本骨组织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通过构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热力图及结合股骨头病理结果发现,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囊性变好发于股骨头中外侧柱,相较于内侧柱囊性变的面积而言,外侧柱囊性变面积最大,且随着囊性变发生位置的内移,其面积也会随着减小;②并且囊性变周围散在分布微小骨折线,它可能是影响股骨头力学承载能力和头内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https://orcid.org/0000-0003-3011-4028(田佳庆)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