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1, Vol. 15 ›› Issue (6): 1079-1082.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1.06.028
• 干细胞基础实验 basic experiments of stem cells • 上一篇 下一篇
李 鹏1,童嘉毅1,冯 毅1,杨 芳2,马根山1,陈 龙1,宋佳贤1
Li Peng1, Tong Jia-yi1, Feng Yi1, Yang Fang2, Ma Gen-shan1, Chen Long1, Song Jia-xian1
摘要:
背景:一氧化氮是体内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可以在无一氧化氮合成酶存在的条件下合成,即非酶化一氧化氮合成,而非酶化途径合成一氧化氮,可能是许多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 目的:观察超声联合微泡是否可以实现或者增效一氧化氮非酶途径的产生。 方法:将L-精氨酸和H2O2按照1︰1,10︰1,10︰0.1,1︰10的比例混合,应用频率为1 MHz,输出功率为0.5,1.0,1.5 W/cm2的超声分别持续辐射60 s,论证最优的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及最适的超声输出功率。确定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后,实验设立4组,分别进行超声联合微泡、单纯超声、微泡进行干预,空白对照组不进行干预,比较各组一氧化氮生成量。 结果与结论:体外试验中,L-精氨酸和H2O2的浓度比例以10︰1为最佳,选择1.5 W/cm2声强作为超声最优值。以此最适浓度比和超声输出功率干预,超声联合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多于超声组(P < 0.01);超声组一氧化氮生成量优于空白对照组(P < 0.01);而微泡组的一氧化氮生成量与空白对照组没有差异。结果表明超声联合微泡可以增效一氧化氮的非酶合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