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设计 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学实验,比较WT和IL-9-/-小鼠之间体内成骨能力以及骨量的差异,分别提取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体外成骨分化能力,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与 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
1.2 时间及地点 实验于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苏州大学骨科研究所完成。
1.3 材料
1.3.1 实验动物 实验中所用的野生型(WT)和IL-9基因全敲(IL-9-/-)小鼠(苏州大学王雪峰教授惠赠),为2月龄雄性小鼠,体质量22 g左右,均于SPF级实验动物中心进行饲养和繁殖(SYXK(苏) 2021-0065)。SPF屏障设施相对温度为20-26 ℃,相对湿度为40%-70%。昼夜交替时间为12/12 h。
实验方案经过苏州大学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SUDA20230801A01。实验过程遵循了国际兽医学编辑协会《关于动物伦理与福利的作者指南共识》和本地及国家法规。
1.3.2 实验试剂与耗材 胎牛血清(东岭,中国),抗坏血酸Vc、β-甘油磷酸钠、地塞米松(Sigma,美国),α-MEM培养基(Hyclone,美国),结晶紫染色液(碧云天,中国),茜素红染色试剂盒(Cyagen,美国),伊红染液、苏木精染液(武汉塞维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国),Masson染色试剂盒(索莱宝,中国),40 g/L多聚甲醛(Biosharp,中国),Ⅰ型胶原蛋白抗体(Abcam,美国),荧光定量 PCR 试剂盒(伯乐,美国);TRIzol RNA 分离试剂(Invitrogen,美国)
1.3.3 实验仪器 Micro-CT(SkyScan,比利时),石蜡切片包埋机、切片机(Leica,德国),正置显微镜(Carl Zeiss,德国),超纯水过滤机(Millipore,美国)。
1.4 实验方法
1.4.1 IL-9-/-小鼠的鉴定 用生理盐水配制1%的戊巴比妥钠溶液,以20 mg/kg用量腹腔注射进行小鼠麻醉。剪取小鼠部分鼠尾组织放置于1.5 mL EP管中,加入300 μL裂解液和3 μL蛋白酶K,使鼠尾组织完全浸没,置于58 ℃烘箱过夜。次日消化完成,可见絮状物沉淀,振荡,加入42 μL乙酸钾,插入冰中孵育1 h。12 000 r/min,离心10 min;吸取上清,并转移到新的1.5 mL EP管中。每管加入约300 μL的异丙醇,上下颠倒混匀,可见丝状物的产生,12 000 r/min离心10 min,弃去上清,得到DNA沉淀。通风橱中晾干,适量加入DDH2O 70-100 μL,置于55 ℃烘箱,促进DNA的溶解,作为PCR扩增模板备用。再行琼脂糖电泳进行鉴定。
1.4.2 Micro-CT分析 用生理盐水配制1%的戊巴比妥钠溶液,以20 mg/kg用量腹腔注射进行小鼠麻醉。将麻醉后的2月龄大小的WT和IL-9-/-小鼠安乐死,收获股骨,剔除周围的软组织(n=3)。使用SkyScan1176型扫描器(Bruker,Belgium)对小鼠股骨进行扫描,扫描参数为射线管电压为50 kV,电流为200 μA,Al为0.5 mm,分辨率为High,扫描旋转角度为180°,空间分辨率尺寸为9 μm。扫描得到的原始图像通过计算机软件NRecon/NReconServe进行重建,使用软件Data Viewer确定生长板的位置,使用软件CTAn选取股骨远端生长板上60-210层作为骨密度、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以及骨小梁分离度等参数的定量分析区域,并使用Mimics对这一区域进行三维重建。
1.4.3 苏木精-伊红染色 将WT和IL-9-/-小鼠股骨置于40 g/L多聚甲醛中进行固定,时间不超过48 h。固定完成后,用PBS清洗3遍,置于14%EDTA中进行脱钙,时间约为2周。脱钙完成后,用PBS清洗3遍,按照顺序进行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包埋、切片等操作。将小鼠股骨石蜡切片置于60 ℃烘箱中1 h,使用二甲苯脱蜡2次,梯度乙醇复水,DDH2O清洗5 min,苏木精染色2 min,流水冲洗5 min,盐酸乙醇分化液清洗30 s,氨水清洗1 min,伊红染色2 min,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2次,中性树脂封固。于通风橱内风干3 d后,用正置荧光显微镜拍照。
1.4.4 Masson三色染色 将WT和IL-9-/-小鼠股骨石蜡切片置于60 ℃烘箱中1 h,使用二甲苯脱蜡2次,梯度乙醇复水,DDH2O清洗5 min,Weigert铁苏木精染色液染色5 min,盐酸乙醇分化液分化5 min,流水冲洗,Masson蓝化液3 min,流水冲洗,丽春红品红染色液染色5 min,弱酸工作液洗1 min,磷钼酸溶液洗1 min,弱酸工作液洗1 min后置于苯胺蓝染色液2 min,弱酸工作液洗1 min,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2次,中性树脂封固。于通风橱内风干3 d后,用正置荧光显微镜拍照。
1.4.5 免疫组化 将WT和IL-9-/-小鼠股骨切片置于60 ℃烘箱中1 h,二甲苯脱蜡2次,梯度乙醇复水,用DDH2O清洗5 min,使用柠檬酸钠缓冲液修复抗原,滴加内源性过氧化物酶阻断剂孵育15 min。PBST洗涤3次,滴加Ⅰ型胶原蛋白一抗,稀释比例为1∶100,4 ℃冰箱孵育过夜。次日,回收一抗,PBST清洗,滴加二抗,稀释比例为1∶1 000,室温下孵育30 min;PBST清洗;滴加三抗,稀释比例为1∶200,同样在室温下孵育30 min,PBST清洗,滴加DAB显色液,DDH2O清洗5 min,苏木精染色2 min,流水冲洗5 min。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2次,中性树脂封固。于通风橱内风干后,用正置荧光显微镜拍照。
1.4.6 骨髓细胞成纤维集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实验 通过提取骨髓原代细胞培养,观察间充质干细胞集落形成情况,探究小鼠骨髓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占比的多少。
1.4.7 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提取 收获2月龄WT和IL-9-/-小鼠两侧股骨与胫骨,用含α-MEM基础培养基的5 mL无菌注射器反复冲洗骨髓腔,直到骨髓被全部冲出,骨头发白;并用100 μm的滤筛过滤掉多余的肌肉、碎骨片,获得骨髓细胞悬液。进行细胞计数,以1×106个/孔的密度种于6孔板中,将细胞摇匀,用α-MEM成骨诱导培养基培养。
3 d后行半换液,之后每2 d换液。7 d后行结晶紫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
1.4.8 结晶紫染色 取出6孔板细胞,弃去培养基,并用PBS清洗残余的培养基,洗涤2遍。用40 g/L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 min,弃去多聚甲醛,用PBS清洗残余的多聚甲醛,洗涤2遍。每孔加入1 mL结晶紫染色,染色10 min,弃去染色液,加入PBS终止染色反应并洗去多余底色。显微镜下拍照。
1.4.9 碱性磷酸酶染色 取出6孔板细胞,弃去培养基,并用PBS清洗残余的培养基,洗涤2遍。用40 g/L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 min,弃去多聚甲醛,用PBS清洗残余的多聚甲醛,洗涤2遍。每孔加入1 mL碱性磷酸酶染液,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弃去染色液,加入PBS终止染色反应并洗去多余底色。显微镜下拍照。
1.4.10 茜素红染色 取出6孔板细胞,弃去培养基,并用PBS清洗残余的培养基,洗涤2遍。用40 g/L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 min,弃去多聚甲醛,用PBS清洗残余的多聚甲醛,洗涤2遍。每孔加入1 mL茜素红染液,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弃去染色液,加入PBS终止染色反应并洗去多余底色,显微镜下拍照。
1.4.11 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基因表达水平 将从WT和IL-9-/-小鼠提取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α培养基和成骨培养基诱导3 d,分别命名为WT-C、WT-OB、IL-9-/--C和IL-9-/--OB(其中C代表对照,OB代表成骨诱导),弃去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2遍,用胰酶将细胞消化下来,转移至1.5 mL EP管中。加入适量TRIzol裂解细胞,加入1/5体积氯仿混匀后高速离心。将上清转移至新的EP管中,加入适量异丙醇,混匀,高速离心。弃去上清,用1 mL 体积分数75%乙醇清洗底部RNA沉淀2次,去除杂质。于通风橱晾干后加入适量DEPC水溶解。用反转录试剂盒将提取的RNA反转录成cDNA,再以cDNA为模板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和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引物序列见表1。
1.4.12 Western blot 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将从WT和IL-9-/-小鼠提取的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用α培养基和成骨培养基诱导3 d,分别命名为WT-C、WT-OB、IL-9-/--C和IL-9-/--OB,弃去培养基,用PBS清洗细胞2遍,使用RIPA提取细胞蛋白,BCA试剂盒测定蛋白浓度;经过电泳、转膜、封闭后,使用β-actin、STAT3和pSTAT3一抗(1∶1 000)孵育过夜,使用相应二抗(1∶1 000)孵育1 h后洗涤曝光。
1.5 主要观察指标 ①两组小鼠股骨Micro-CT分析、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②两组小鼠Ⅰ型胶原蛋白阳性细胞数量以及骨胶原纤维形成能力的差异;③两组小鼠成骨能力的差异。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值均以x±s表示,采用配对 t 检验检测两组间的变量来确定统计学意义,P < 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统计学方法已经通过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物统计学专家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