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各组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获得时间、细胞得率等情况分析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4组原代细胞呈贴壁生长,形态均为长梭形或多角形(
图1)。
初次培养组细胞以华通胶为中心呈漩涡状或平行排列生长,获取细胞的平均时间为(15.0±0.45) d,平均每个T75培养瓶可获取(4.0±0.5)×10
5个第1代细胞;再次培养组织组细胞以华通胶为中心呈漩涡状生长,获取细胞的平均时间为(7.0±0.3) d,平均每个T75培养瓶可获取(9.0±0.55)×10
5个第1代细胞;再次培养混合组部分细胞以华通胶为中心呈漩涡状生长,部分细胞呈散在生长,得到原代细胞的平均时间(8.0±0.25) d,平均每个T75培养瓶可获取(15.0± 0.2)×10
5个第1代细胞;再次培养纯液组细胞呈散在生长,得到原代细胞的平均时间(8.0±0.58) d,平均每个T75培养瓶可获取(7.0±0.33)×10
5个第1代细胞。
传至第3代,细胞增殖速度加快,形态较为均一呈长梭形,折光度好。
结果表明,4组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初次培养组原代细胞培养时间显著高于其他3个再次培养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再次培养3个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4组所获取的原代细胞数比较,再次培养混合组数目最多,再次培养组织组其次,再次培养纯液组稍差,初次培养组最少,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2.2 各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
表1),4组第3代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高表达CD90、CD105、HLA-ABC,不表达 CD31、CD34、CD45、HLA-DR,且4组培养方法所获取的细胞表面标志物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2.3 各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分析 MTT法绘制4组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
图2)。4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形态相似,1至2 d细胞处于潜伏期,增殖不明显;3-5 d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加速;第6天以后进入平台期,细胞生长停滞。4组间生长曲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
2.4 各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分析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组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周期(
图3)。
结果显示(75.28±0.55)%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处于G0/G1期,其余细胞处于增殖分裂期,且各组间G0/G1期细胞比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这4组细胞增殖能力旺盛,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