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对比观察动物实验。
时间及地点:于2012年2至6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导管室完成。
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实验用三四月龄小型猪10头,体质量25-35 kg,雌雄各半,均为广西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n=5)和新型支架组(n=5);日本大耳兔14只,体质量2.5-3.0 kg,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普通支架组(n=7)和新型支架组(n=7);均来自湖北省生物所,实验期间饲以普通谷物商品饲料,饲养期间两种动物生长良好,动物饲养和实验过程均遵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动物伦理委员会规定。
新型生物全降解药物支架置入小型猪冠状动脉安全性实验的试剂:
实验方法:
支架材料的准备:
支架的制备:实验所用支架均由美国VasoTech公司提供。新型支架主体材料为聚左旋乳酸,支架规格为 3.0 mm×13.0 mm。普通支架组支架为在聚左旋乳酸本体中融入抗增殖药物紫杉醇,新型支架组支架为在聚左旋乳酸及紫杉醇的基础上融入了一种新型纳米材料无定形磷酸钙,见图1。
支架半成品的制备:验证性实验所用管状支架半成品由美国VasoTech公司提供,其成分和质量与支架成品一致,规格为6.0 mm×3.0 mm。
小型猪实验:术前5 d开始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 75 mg/d,阿司匹林片100 mg/d。于健康小型猪耳后肌内注射氯胺酮15 mg/kg,咪哒唑仑0.1 mg/kg,东莨菪碱0.01 mg/kg,行基础麻醉后固定并运送至心导管室,手术区域备皮同时静脉留置针穿刺耳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术中用氯胺酮及丙泊酚复合麻醉后行右股动脉穿刺,置入6F动脉鞘,注入3 000 U肝素,沿导丝送入造影管,钩挂于冠状动脉,行多体位造影,对比剂为泛影葡胺,选择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血管中较为平直的血管段作为支架置入部位。追加肝素6 000 U,沿导丝送入6FJR4.0指引导管至相应冠状动脉,应用高压球囊扩以1 013.25-1 418.55 kPa扩张10-15 s进行支架释放。退出球囊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无血管夹层和血栓形成、前向血流心肌梗死溶栓实验3级为手术成功,整个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术中小型猪未见明显异常表现。
术后3 d给予青霉素肌注200×104 U/d,并继续口服氯吡格雷片75 mg/d、阿司匹林片100 mg/d,直到置入后28 d,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再次留血标本,安乐死处死动物。
兔髂动脉管状支架材料置入:14只日本大耳兔分别在术前24 h及术后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d和氯吡格雷片25 mg/d,直至处死,随机分为普通支架材料组和新型支架材料组,在3%戊巴比妥钠40 mg/kg麻醉下,右大腿内侧切开3.0-4.0 cm切口,逐层钝性分离,直至暴露髂外动脉,从耳缘静脉注射低分子肝素100 U/kg,然后用动脉夹夹住髂外动脉近心端,在微创显微镜的辅助下在髂外动脉上切开约1 mm切口,将管状支架材料置入血管内,然后用7-0缝线缝合切口,放开动脉夹并吻合切口,整个过程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日本大耳兔未见异常表现。置入后3 d给予青霉素G 800×104 U/d抗感染。
血液学检测:
小型猪实验:分别在支架置入前和置入后28 d取实验动物股动脉血行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检测。采用免疫吸附法检测置入前和置入后28 d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
兔实验:分别在支架置入前和置入后28 d取实验动物耳缘静脉血行肾功能指标尿素氮、肌酐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①支架置入前后实验猪肝肾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和血脂指标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检测结果。②支架置入前后实验兔肾功能尿素氮、肌酐检测结果。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用t 检验,同组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t 检验。统计结果以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