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设计 体外观察实验。
1.2 材料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粒子[13],见表1。壳聚糖、36%乙酸、液体石蜡、Span-80、25%戊二醛、氢氧化钠、石油醚、丙酮、无水乙醇均购自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实验用主要仪器:HH-S数显恒温水浴锅(江苏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7200型可见分光光度计(尤尼柯(上海)仪器有限公司);ZK-82B型真空干燥箱(大连第四仪表厂);ME100系列生物显微镜(江西省上饶市光学路);电子天平BS200S(北京塞多利斯太平有限公司);托盘天平(北京医用天平厂);JY92-2D超声波细胞粉碎机(宁波新芝);pHS-3C酸度计(成都世纪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万能视频成像装置(成都励扬精密机电有限公司);88-1大功率磁力搅拌器(金坛市丹瑞电器厂);高速离心机HC-2064(安徽中科中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1.3.1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制备流程 以戊二醛为交联剂、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采用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
交联时间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将0.5 g Fe3O4与50 mL壳聚糖乙酸溶液(0.02 g/mL)混合,进行20 min超声分散。再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80 mL液体石蜡和4 mL Span-80中,常温下充分搅拌20 min,加入10%戊二醛8 mL,40 ℃下搅拌反应1 h,用1 mol/L NaOH将其pH值调到9-10,70 ℃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0,20,40,60,80,100,120,150,180 min),得到产物用磁铁收集。再依次用石油醚、丙酮、蒸馏水充分洗涤,13 132×g离心5 min,60 ℃真空干燥得到磁性壳聚糖微球。
反应温度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将0.5 g Fe3O4与50 mL壳聚糖乙酸溶液(0.02 g/mL)混合,进行20 min超声分散。再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80 mL液体石蜡和4 mL Span-80中,常温下充分搅拌20 min,加入10%戊二醛8 mL,在一定温度(T1)下搅拌反应1 h,用1 mol/L NaOH将其pH值调到9-10,再于一定温度(T2)水浴中反应2 h(T1→T2:20→50 ℃、30→60 ℃、40→70 ℃、50→80 ℃),得到产物用磁铁收集。再依次用石油醚、丙酮、蒸馏水充分洗涤,13 132×g离心5 min,60 ℃真空干燥得到磁性壳聚糖微球。
壳聚糖质量浓度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固定壳聚糖乙酸溶液为50 mL、Fe3O4质量0.5 g、液体石蜡80 mL、Span-80 4 mL和10%戊二醛8 mL、反应温度为40→70 ℃等反应条件不变,改变壳聚糖质量浓度(0.01,0.02,0.03,0.04,0.05 g/mL),测试其对产物成球性的影响。
Fe3O4/壳聚糖质量比对微球性能的影响:固定液体石蜡80 mL、Span-80 4
mL、10%戊二醛8 mL、反应温度为40→70 ℃等反应条件不变,改变Fe3O4/壳聚糖质量比 (1∶1,1∶2,1∶3,1∶4),测试其对产物成球性的影响。
戊二醛用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为了得到一定刚度的壳聚糖微球,在反应时要加入交联剂戊二醛。不同种类的双官能团试剂(如戊二醛、对苯二甲酞氯、乙二醇二环氧甘油醚)都能作为交联剂,而其中戊二醛是使用最多的[14]。改变戊二醛用量(8-10 mL),研究其对微球性能的影响。
分散介质液体石蜡用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有机分散介质对反相悬浮交联产物微粒的成球性、粒径及分布均匀性影响很大。液体石蜡由于其比重与水的比重较为接近,较易制得乳液,反应平稳,产物微球极易与有机相分离,所得微球粒度和粒度分布也较好,因此将其作为有机分散介质。改变液体石蜡用量(40,60,80,100 mL),研究其对微球性能的影响。
搅拌速度对微球性能的影响:搅拌速度为壳聚糖溶液提供了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所需的能量,随着搅拌速度的加快,微球的粒径减小,这是因为搅拌速度越快越有利于反应体系的分散,这也利于Fe3O4粒子能够均匀分散到微球中,从而减少其在表面的负载,避免其对壳聚糖的修饰带来负面影响。但是速度过快会使微球遭到破坏。88-1大功率磁力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范围是0-2 000
r/min,研究其对微球性能的影响。
1.3.2 磁性壳聚糖微球的形成过程及包覆机制 微球的形成过程是在超声作用下,磁流体呈现纳米尺度并分散于含有表面活性剂Span-80的液体石蜡溶液中,形成油包水微乳液体系,表面活性剂使得Fe
3O
4粒子均匀地分散于反应介质体系中。壳聚糖单体吸附到磁性微球表面,同时当加入作为交联剂的戊二醛时,壳聚糖可与戊二醛发生交联反应,即戊二醛的2个羰基与壳聚糖分子链上的氨基发生反应生成希夫碱
[15],见
图1。该反应可使壳聚糖分子的螺旋、折叠构型得到相对稳定的固定,将无序的壳聚糖分子链有序化,形成壳聚糖微球,同时把磁性纳米Fe
3O
4颗粒包裹在内,以配位键的方式与壳聚糖连接结合。Fe
3O
4/壳聚糖复合颗球的形成过程见
图2。
此外,微球内Fe3O4/壳聚糖复合的作用机制可能为:由于壳聚糖分子表面富含氨基和羟基,Fe原子的3D空轨道与氨基N原子上的孤对电子或羟基的O原子作用形成配位键,使得该复合过程的进行,其作用机制见图3所示。
1.4 主要观察指标
磁性壳聚糖微球平均粒径的测定:将20 mg磁性壳聚糖微球干燥粉末溶于10 mL无水乙醇中,进行40 min超声分散,然后在生物显微镜下观察并用万能视频成像装置测定其中任意10颗磁性壳聚糖微球的粒径,取其平均值,得到平均粒径。小粒径意味着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结合更多的酶,利于微球在反应体系中分散和磁分离。
磁性壳聚糖微球磁响应的测定:将优磁性壳聚糖溶液置于磁场中,沉降5 min后取试管1/2处液体,在580 nm处测定其透光率。透光率越大磁响应越强。
磁性壳聚糖微球扫描电镜分析:扫描电镜下对优化因素制备的磁性壳聚糖微球形貌和粒径进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