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42): 7843-7846.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37
• 生物材料基础实验 basic experiments of biomaterials • 上一篇 下一篇
Wang Hong-bing1, Xu Rui-sheng2, Wang Xue-song2, Wu Jie-shi2, Xue Jun2, Yuan Feng-lai2
王红兵1,徐瑞生2,王雪松2,吴洁石2,薛 骏2,袁凤来2
摘要:
背景:髋动力螺钉系统仍旧是治疗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性转子间骨折最常用的器械,但是高龄患者往往由于股骨上端骨质疏松髋动力螺钉固定失败增高。 目的:通过生物力学实验测试经髋动力螺钉侧孔注入骨水泥强化螺钉固定的效果。 方法:在髋动力螺钉头端制作了4个侧孔,使骨水泥能够通过髋动力螺钉“中央孔→侧孔”注入股骨头的松质骨。成对的骨质疏松性股骨标本12根,复制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模型后随机分入带侧孔髋动力螺钉固定加骨水泥强化组和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 分别进行轴向“加载-应变”和“载荷-位移”测试、抗扭转力学性能测试、拔出强度测试。 结果与结论:带侧孔髋动力螺钉与标准髋动力螺钉的生物力学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轴向加载试验的“载荷-应变”的测试表明:骨水泥强化组张力侧的应变明显小于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t=2.795, P < 0.05),压力侧骨水泥强化组明显低于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t=2.621, P < 0.05)。加载到600 N时,骨水泥强化组的下沉位移较标准髋动力螺钉固定组减少31%,横向位移减少29%,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通过髋动力螺钉中央孔和侧孔注入骨水泥的强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髋动力螺钉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强度。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