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42): 7849-7853.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42.014
• 材料生物相容性 material biocompatibility •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明华1,于振涛2,张殿忠1,井文森1,龙 华1
Zhang Ming-hua1, Yu Zhen-tao2, Zhang Dian-zhong1, Jing Wen-sen1, Long Hua1
摘要:
背景:前期大量研究证实钛及钛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较强的耐腐蚀性,β钛合金以其高机械强度、低弹性模量,使其成为目前最具有吸引力的金属生物医学应用材料。 目的:评价两种新型β型钛合金材料TLE(Ti-(3~6)Zr-(2~4)Mo-(24~27)Nb),TLM2(Ti-(1.5~4.5) Zr-(0.5~5.5) Sn-(1.5~4.4)Mo-(23. 5~26. 5)Nb)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抽签法分为皮下植入组和肌肉植入组。将2种新型钛合金TLE、TLM2加工成圆柱形实验试件,分别植入家兔大腿皮下和背侧肌肉内。对照材料(Ti-6Al-4V)同法植入同一动物的对侧相同部位。 依据GB/T16886.6-1997标准,在1,2,6,12,24周取标本大体观察纤维包膜的形态,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皮下和肌肉组试件与周围组织界面反应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植入2,6,12,24周后,试件周围均形成了血管化的包膜,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包膜逐渐变薄、透明度增高,包膜内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肌肉植入组包膜厚度在6,12周时比皮下植入组薄,炎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类炎细胞的数量逐渐减少,12周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淋巴细胞和浆细胞随时间延长数量逐渐变少,24周时均未见中性粒细胞。说明TLE,TLM 2新型医用钛合金生物相容性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