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31): 5745-5748.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31.012
• 心肺移植 heart-lung transplanta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杨 锋,宋剑非,郑 民,闫颖伟
Yang Feng, Song Jian-fei, Zheng Min, Yan Ying-wei
摘要:
背景:有学者提出远隔器官预处理概念,即在心脏以外的器官施行缺血预处理,同样能达到缺血预适应效果。肢体缺血预处理是一项机体自我调节的保护机制,但是对未成熟心肌保护的研究较少,在心脏移植方面的利用价值尚未明确。 目的:通过对未成熟幼犬进行肢体缺血预处理,与传统心脏保存方法比较,试图分析肢体缺血预处理在供体心脏保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未成熟幼犬1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只,采用有创性方法游离股动脉,肢体缺血预处理组夹闭股动脉10 min,开放5 min,3个循环后常规开胸,游离心脏,插灌注管,灌注st.Thomas停跳液,离体心脏于保护液中4 ℃保存(离体前取上腔静脉血3 mL)。对照组游离股动脉但不夹闭,余同实验组。在心脏保存时期(3 h)内每隔半小时取左心室心肌样本,3 h后取心尖部心肌烘干测得干湿比。测量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肌钙蛋白Ⅰ含量。 结果与结论:离体前心肌组织肌钙蛋白Ⅰ含量无明显变化(P > 0.05),离体后肢体缺血预处理组的心肌丙二醛含量及干湿比均低于对照组(P <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5)。结果提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未成熟供体心脏离体前进行缺血预处理可以提高供体心脏的保存效果,降低心肌水肿。离体前肌钙蛋白Ⅰ含量无变化说明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心肌没有损伤,是一种安全的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