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学动物模型 Animal models of sports medicine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不同体质量指数成年女性穿高跟鞋行走步态特征分析
    闫红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9): 734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9.008
    摘要556)      PDF (767KB)(836)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体质量指数:是指体质量与身高平方的比值,简称BMI。是世界公认的一种评定肥胖程度的分级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HO)也以体质量指数来对肥胖或超重进行定义。由于肥胖会导致人类在行走时下肢承重增加,当体质量指数超越一定限度时,人们的行走姿态会发生相应的改变。
    步态分析:为了确切对步态特征及行走能力进行描述,通常选取相关指标,如支撑相、摆动相及二者的比值等。在常速行走时,当一侧下肢进入支撑时相时,另侧下肢尚未离地,两下肢同时负重称为双肢负重期,时间占一个步态周期的28.8%,支撑时相的其他时间为单肢负重期。随年龄的增长,单、双支撑时相占步态周期的比例随之增加。双肢负重相的长短与行走的速度密切相关,速度越快,双肢负重相占的时间越短,奔跑则不存在双肢负重相。在双肢负重相结束,从一侧下肢单独负重到再一次进入双肢负重之间的一段时间,称为单肢负重期。对某一单足而言,站立相和摆动相约各占周期的61%和39%。偏瘫患者双下肢显示出不同的站立相及摆动相时间,患病肢体的站立相时间缩短,摆动相的时间延长,说明患病肢体负重能力减弱。
    摘要
    背景:
    女性穿高跟鞋经常出现不适现象,且对身体有潜在的致病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不同鞋跟高度对人体行走步态影响及损伤的生物力学机制。
    目的:研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成年女性穿不同高度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
    方法:依据身体质量指数将20位成年女性分为超重组与标准组,采用三维录像解析系统和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对穿平底鞋和不同高度高跟鞋行走时的步态特征进行同步测试,并采集相关的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
    结果与结论:①24 kg/m2≤身体质量指数<28 kg/m2人群(超重组)鞋跟高度在5.3 cm以下时比较符合行走时的正常步态特征;18.5 kg/m2≤身体质量指数<24 kg/m2人群(标准组)鞋跟高度在6.5 cm以下时符合行走时的正常步态特征;同时两组人群鞋跟高度在8.5 cm时的步态特征均出现严重异常;②随着鞋跟的增高,两组人群的第一跖骨处、第二跖骨处、第三跖骨处压强峰值均逐渐增加,而第五跖骨与鞋跟高度成反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2-4694-909X(闫红光)
    被引次数: Baidu(2)
    过度疲劳状态下运动性猝死模型大鼠甲状腺及心脏功能变化
    钱 钰,殷维瑶,李 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9): 7356-7363.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9.009
    摘要546)      PDF (3017KB)(554)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运动性猝死: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 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
    过度疲劳: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心里压力过重导致精疲力竭的亚健康状态。
    摘要
    背景:
    疲劳过度累积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变化,乳酸堆积、机体代谢速率减慢、能量摄取障碍等,导致过度训练。当发生过度训练时机能将出现负叠加现象,而负叠加过程的发展终会导致过劳死、运动性猝死的发生。
    目的:为研究过度疲劳状态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索“心源性”运动性猝死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抽取7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进行力竭性负重游泳训练至过度疲劳,其中疲劳组7只,运动性猝死大鼠7只,运动后即刻取材进行以下测定: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心肌纤维形态结构及细胞间质的变化;②ELISA检测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血清乳酸脱氢酶2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运动性运动性猝死组大鼠甲状腺滤泡淡染,细胞间质疏松,部分滤泡胶质出现大量空泡;心肌间血管极度扩张,心肌纤维纤细,部分肌纤维断裂,心肌充血出血严重;②运动性猝死组大鼠血清中乳酸脱氢酶2浓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③运动性猝死组血清中T3、T4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且T4显著低于疲劳组(P < 0.01),促甲状腺激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且显著低于疲劳组(P < 0.01)。④结果提示,长期大强度运动导致过度疲劳,甲状腺形态结构发生病理性改变;过度疲劳状态下发生的运动性猝死大鼠心肌细胞形态结构受到损害;过度疲劳时血清乳酸脱氢酶2水平升高加重心肌损伤;过度疲劳不断累积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促甲状腺激素、T3、T4分泌异常,从而引起机体运动过程中代谢紊乱、能量供应不足并器官衰竭,可能诱发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是多器官多系统交互作用的结果,甲状腺功能紊乱引起心脏结构功能改变可能诱发“心源性”运动猝死。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3-1953-1170(钱钰)
    被引次数: Baidu(1)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周期训练疲劳模型大鼠心肌形态变化及超量恢复规律
    张 静,张丽娜,阳仁均,胡 尧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9): 7364-737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9.010
    摘要452)      PDF (2265KB)(454)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 min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的60%-80%)。有氧运动是一种恒常运动,是持续5 min以上还有余力的运动。
    超量恢复理论:是在运动训练后的恢复期,机体内的磷酸原、肌糖原贮备、氧合肌红蛋白、乳酸的再利用、结构蛋白及酶蛋白等物质,通过一段时间的恢复而出现消耗的能源物质和机体的机能状态超过原来的水平的现象。在超量恢复阶段,机体内的能源物质的水平与运动训练前相比有比较大的增加,对机体工作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运动训练的安排和进行体育比赛有科学的指导意义。
    摘要
    背景
    :“超量恢复理论”是运动训练的基础理论,而有关内脏的超量恢复研究较少,心脏在有氧运动训练后的超量恢复更是鲜见报道。
    目的:观察不同有氧运动周期训练后大鼠心肌组织的形态改变,以及心脏功能在训练结束后连续72 h的恢复规律。
    方法:将1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单周期组(n=42)、双周期组(n=42)及三周期组(n=42),后3组按照递增负荷的方式(从负重3%到负重6%)进行为期1周的适应性游泳,然后进行以有氧运动为主的游泳运动模型,按各自不同运动量的训练周期对大鼠进行周期性游泳训练,单周期组的训练强度最小,三周期组训练强度最大,双周期组训练强度居中。训练后于设定时间点进行取材,测定心肌组织肌酸激酶、超氧化物岐化酶、琥珀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的变化;取左心尖部分组织经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
    结果与结论:①运动后即刻:随着训练强度的增大,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更明显;②单周期组超氧化物岐化酶、琥珀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出现超量恢复,且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其超量恢复出现在运动后12-36 h;双周期组各指标均出现超量恢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其超量恢复出现时间点在运动后24-48 h;三周期组仅琥珀酸脱氢酶在12 h出现超量恢复(P < 0.05),其余指标均未出现超量恢复,且各项指标在整个恢复过程中持续低迷,疑似出现过度疲劳;③结果表明,三周期组训练强度过大,单周期及双周期组训练安排以双周期较好,建议实际有氧运动训练采用双周期训练模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2-4286-0215(胡尧)
    被引次数: Baidu(2)
    力竭运动性猝死模型大鼠运动皮质Bax、Bcl-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
    因子的表达变化
    阳仁均,殷维瑶,李 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9): 7377-7383.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9.012
    摘要376)      PDF (2448KB)(595)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运动性猝死:是运动员或体育锻炼者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 h内,有症状或无症状情况下的意外死亡,运动负荷是诱发运动性猝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猝死的危险性随负荷强度增高而增大,大强度运动下运动性猝死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分析大强度运动下出现的运动性猝死案例有助于探索其发生机制。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表达的具有神经营养作用的蛋白质,它是一种脑组织细胞保护因子,在海马体和脑皮质内含量最高。力竭运动时大脑的相对缺血缺氧诱导发生了两个相反的级联过程,一个是由基因表达调控的神经元细胞主动性的死亡过程;另一个则是受到损伤刺激的神经元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水平而产生的一种主动性的细胞保护过程,从而使细胞能够抵御运动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病理生理损伤而得以存活。

    摘要
    背景:
    运动性猝死是运动实践中的常见现象,因偶发故其机制不明。
    目的:观察运动性猝死大鼠的运动皮质细胞形态学改变、凋亡调控因子Bax、Bcl-2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探讨连续力竭性负重游泳训练中运动性猝死的发生及调控机制。
    方法:1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7只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在疲劳造模后按36 h的训练周期、对大鼠进行连续力竭性负重游泳训练,并分别在6×36 h、9×36 h与12×36 h训练后随机处死7只大鼠分别记为连续力竭性负重游泳训练1,2,3组(力竭运动1,2,3组);将多次相同模型实验中、6×36 h后偶然出现在每次训练中或训练后24 h内的死亡大鼠(排除因呛水死亡)记为运动性猝死组(n=5)。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脑运动皮质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ax、Bcl-2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阳性表达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力竭运动1,2,3组和运动性猝死组的运动皮质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Bax、Bcl-2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P < 0.05);②在力竭运动1,2,3组和运动性猝死组中Bax及Bcl-2蛋白呈递增趋势,Bcl-2蛋白表达增强程度高于Bax蛋白;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③结果表明,力竭运动组及运动性猝死组中运动皮质细胞内Bax、Bcl-2蛋白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阳性表达的增强可能与运动皮质细胞的保护抑制机制有关;过度疲劳时运动皮质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下降可能是诱发运动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1-5187-9404(阳仁均)
    运动干预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血清相关因子及免疫能力的影响
    李庆贺,汪君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27): 4075-408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27.018
    摘要485)      PDF (1342KB)(228)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胰岛素抵抗:
    维持机体糖类和脂质代谢的主要激素是胰岛素,由于某种原因机体对胰岛素反应性减低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称为胰岛素抵抗。运动对胰岛素抵抗改善机制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运动对糖、脂质代谢以及运动对胰岛素信号系统的影响3个方面。
    运动干预:原有的运动干预是指为保持和提高人体机能、改善健康状况而制定的有量化标准的体育锻炼计划。在文章中是指以运动为手段,有计划、适度的运动安排,让大鼠相关指标发生相应变化的实验方案实施。

     

    摘要
    背景:
    2型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缺陷。视黄醇结合蛋白4是一种存在于血液中的脂肪源性因子,被认为是治疗胰岛素抵抗、内脏肥胖的重要靶点。
    目的:观察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游泳训练干预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
    方法:28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运动干预组及模型安静组腹腔注射3 μg/g的重组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2次/d,每次间隔12 h,共6周。给药6周后运动干预组进行6周无负重游泳训练,60 min/d。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水平;稳态模式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抵抗指数);TUNEL法标记大鼠胸腺凋亡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S-P一步法检测血液中CD4、CD8活性。
    结果与结论:白细胞介素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胰岛素抵抗指数上升,会导致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上升,而运动可以降低其水平;胸腺指数、CD4、CD4/CD8等免疫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反向关系。提示运动干预可有效提高胰岛素抵抗大鼠的免疫机能,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

     

     

    被引次数: Baidu(7)
    游泳对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大鼠的作用
    王庆福,甘春龙,衣雪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27): 4083-408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27.019
    摘要485)      PDF (1125KB)(311)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瘦素:
    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其中较重要的是作用于下丘脑的代谢调节中枢,发挥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增加能量消耗,抑制脂肪合成的作用。近年来研究显示瘦素不仅由脂肪组织分泌,其他组织如乳腺上皮细胞、胎盘、胃黏膜上皮细胞也中可检测到,其受体不仅存在于丘脑、脂肪组织,还广泛存在于全身各个组织。
    肥胖抵抗:表现为肥胖易感程度低,与肥胖机体相比能量代谢状况较好。

     

    摘要
    背景:
    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动物是研究人类肥胖的首选模型,瘦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在高脂膳食诱导的肥胖和肥胖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确切机制和游泳对它的作用还不清楚。
    目的:在肥胖和肥胖抵抗的基础上,探讨7周游泳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血清瘦素及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方法:60只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根据体质量筛选出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取14只肥胖大鼠等分为肥胖组和肥胖运动组,取14只肥胖抵抗大鼠等分为肥胖抵抗组和肥胖抵抗运动组。各组大鼠继续高脂膳食喂养。肥胖运动组和肥胖抵抗运动组大鼠同时进行连续7周的自由游泳运动训练。
    结果与结论:与肥胖组相比,肥胖运动组大鼠体质量、脂肪量、脂体比、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降低,下丘脑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与肥胖抵抗组相比,肥胖抵抗运动组大鼠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说明游泳能够增加肥胖大鼠机体的能量消耗,加快脂肪分解,降低血液中瘦素浓度,有效增加下丘脑瘦素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缓解瘦素抵抗,改善机体代谢水平。

     

     

    被引次数: Baidu(4)
    长期有氧运动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内源性硫化氢的生成
    王 兵,侯 俊,谷 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27): 4090-409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27.020
    摘要438)      PDF (1269KB)(281)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是用一只收缩压持续在150-175 mm Hg的雄性Wistar京都种大鼠与收缩压为130-140 mm Hg的雌性Wistar京都种大鼠进行交配,得到收缩压都> 150 mm Hg的有效子代,再选用血压较高的子代大鼠进行近亲交配,依次进行这种选择性近亲交配20代以此来获得稳定的高血压遗传性,从而建立了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品种,目前该选择手段和路径得到世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和广泛使用。
    硫化氢(H2S):H2S是硫的氢化物中最简单的一种。肾脏中关于H2S生成的3个酶,分别是胱硫醚β合酶、3-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胱硫醚γ分解酶,有氧运动可以明显上调胱硫醚γ分解酶的mRNA表达,所以提示有氧运动可以通过上调肾脏中胱硫醚γ分解酶的表达,从而增加内源性H2S的生成,最终有助于改善高血压大鼠的肾脏功能。

     

    摘要
    背景:
    众所周知,长期有氧运动可以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功能,然而其中的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
    目的:观察长期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内源性硫化氢生成的影响。
    方法:构建长期有氧运动大鼠模型。实验随机分为4组,即WKY大鼠静止组、WKY大鼠运动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静止组及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运动组。运动为中等强度跑台运动,持续12周。造模完成后24 h称质量,尾动脉检测血压,收集血液和尿液检测肾脏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取肾脏观察肾小球硬化程度,检测肾脏组织的硫化氢生成活性,RT-PCR法检测硫化氢生成相关酶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考察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经过长期的有氧运动之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体质量、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流量增加,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降低,尿白蛋白水平降低,肾小球硬化评分明显降低;血浆中硫化氢含量和肾脏组织中硫化氢生成速率明显增加;胱硫醚γ分解酶表达明显上调;血清中和肾脏中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氧化型谷胱甘肽比值明显增加;②结果提示,长期有氧运动可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内源性硫化氢的生成,从而减轻肾脏组织的氧化应激,最终有助于维持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功能。

     

     

    被引次数: Baidu(2)
    局部注射布比卡因建立大鼠骨骼肌损伤模型的组织形态学评价
    陈玉佩,刘 通,邹德辉,张 莉,毛颖秋,霍则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18): 2615-262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18.005
    摘要427)      PDF (2231KB)(955)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布比卡因:属于一种局麻药,1959年Brunm报道局麻药会引起骨骼肌形态的异常改变。所有的局麻药都具有肌肉毒性,其中利多卡因最轻而布比卡因最为严重。有研究称一次性直接注射局麻药0.5%盐酸布比卡因致大面积肌纤维坏死和广泛吞噬作用之后快速再生。值得关注的是,肌卫星细胞不受局麻药的影响,这也是肌纤维损伤后再生的关键所在。
    多裂肌:腰骶段多裂肌起自骶骨背面,胸腰椎横突,向上斜行,止于上方2-4个椎体横突,与腰椎紧密相连,主要的功能是稳定腰椎,参与脊柱背伸运动,维持脊柱腰段前凸,是脊柱动力性稳定的重要因素。研究证明,腰部多裂肌对L4/5节段稳定性的贡献高达2/3,其中以深部多裂肌为主,而浅部多裂肌则更多地参与腰椎的伸和旋转。
     

    背景:布比卡因神经毒性、心脏毒性的报道屡见不鲜,而关于布比卡因所致肌肉毒性的文章却不多。
    目的:建立并评价局部肌肉注射布比卡因不同时间点大鼠多裂肌组织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选用体质量280-320 g的雄性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8只)、模型组(18只)、模型对照组(18只),每组随机分为4,7,14 d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麻醉后于双侧L4-5多裂肌注射0.5%布比卡因溶液,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造模后4,7,14 d多裂肌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与结论:①肌肉注射0.5%布比卡因可导致大鼠骨骼肌损伤。②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局部多裂肌纤维出现坏死、炎细胞浸润、少量巨噬细胞等。③透射电镜下可见肌原纤维以及各带、线排列紊乱,结构崩解,甚至消失;线粒体结构异常,嵴减少、消失等;模型7,14 d组可见多裂肌增生、修复等变化。
    ④模型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分值明显高于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P < 0.05);模型4 d组高于模型7,14 d组(P < 0.05);模型7 d组高于模型14 d组(P < 0.05)。⑤结果表明一次性肌肉注射0.5%布比卡因,可发生大鼠骨骼肌形态学超微结构上的病理改变,以此建立的大鼠多裂肌损伤模型较为理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2-0402-6916(陈玉佩)
    被引次数: Baidu(3)
    玛咖对力竭运动后老年模型大鼠肾脏线粒体呼吸功能及抗衰老能力的影响
    彭丽娜,贾 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18): 2711-271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18.019
    摘要523)      PDF (896KB)(705)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呼吸链:又叫电子传递链,它的作用是接受代谢物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按一定顺序,最终传递给氧原子生成水和逐渐释放ATP的过程。
    玛咖:是原产南美洲的一种十字花科植物,叶子椭圆,根茎形似小圆萝卜,可食用,是一种纯天然食品,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能延缓运动疲劳的发生,延迟人体衰老。玛咖提取物包含4 种生物碱、芥子油苷、多种维生素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矿物质和多种天然植物活性成分。
     
    背景:研究表明,玛咖可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提高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起到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
    目的:观察玛咖对力竭运动后老年大鼠肾脏线粒体呼吸功能及抗衰老能力的影响。
    方法:将10月龄老年大鼠每日灌胃1次玛咖粉剂(5 g/kg),同时进行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每周5 d,同时设对照组、玛咖组和运动组作对照。训练6周后,各组大鼠均进行力竭运动(35 m/min),随后即刻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麻醉大鼠取出肾脏,差速离心提取线粒体,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呼吸链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①线粒体呼吸链酶及抗氧化酶活性:与对照组、玛咖组和运动组相比,玛咖+运动组线粒体呼吸链酶Ⅰ-Ⅲ、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P < 0.05或P < 0.01)、丙二醛含量均降低(P < 0.05或P < 0.01);②结果说明:补充玛咖结合递增负荷运动训练均可提高力竭运动后老年大鼠肾脏线粒呼吸功能,延缓衰老,且补充玛咖与递增负荷运动具有协同效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1-6969-9727(彭丽娜)
    被引次数: Baidu(7)
    不同负荷运动对雄性肥胖模型小鼠性激素和精子质量的影响
    高珊珊,闫旋飞,高海宁,吕红艳,衣雪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5): 729-73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5.021
    摘要490)      PDF (527KB)(1156)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运动负荷:又称生理负荷,是指人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荷。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在锻炼时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运动负荷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过大,又超出了人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人身心健康和教学任务的完成都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合理地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

    性激素:化学本质是脂质,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副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雌性动物卵巢主要分泌两种性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雄性动物睾丸主要分泌以睾酮为主的雄激素。

     

    背景:超重和肥胖会导致男性体内性激素的分泌出现紊乱,雌性激素含量的升高可能会对雄性激素的合成分泌产生抑制,并且会加剧脂肪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运动能有效降低体脂。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负荷对肥胖雄性小鼠性激素和精子质量的影响。
    方法:刚断乳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肥胖造模组。肥胖造模组喂以高脂饲料10周建立小鼠肥胖模型。每日记录饮食饮水量,每周称体质量1次。造模成功后分为肥胖中度负荷运动组和大负荷运动组,运动干预8周,测量体长、体质量、腹腔脂肪、睾丸、附睾、精囊腺称质量;附睾尾精子计数法观察精子活性和活动度;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雌二醇。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对照组小鼠体质量、腹腔脂肪质量、lee's指数显著升高(P < 0.01);睾丸和精囊腺系数显著降低(P < 0.01);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水平显著降低、雌二醇水平显著升高(P < 0.05);精子数及活动度显著下降(P < 0.01)。与肥胖对照组相比,肥胖中度负荷和大负荷运动组小鼠体质量、腹腔脂肪质量、lee's指数显著下降(P < 0.05或P < 0.01);睾丸和附睾系数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肥胖中度负荷运动组小鼠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P < 0.05);精子数及活动度显著升高(P < 0.01,P < 0.05)。与肥胖中度负荷运动组相比,肥胖大负荷运动组小鼠腹腔脂肪质量和lee's指数显著下降(P < 0.05);血清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睾酮含量,精子数及活动度下降(P < 0.01)。结果说明长期高脂饮食诱发雄性早期肥胖会抑制生殖腺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导致雄性激素水平和精子的质量下降;长期中等负荷运动能有效降低体脂,改善早期肥胖对雄性生殖器官和腺体的抑制作用,缓解肥胖对生殖功能的负面影响;长期大负荷运动降低体脂的效果虽然好于中等负荷运动,但对改善肥胖小鼠的雄性激素水平、缓解肥胖对生殖功能的负面影响方面作用不大,甚至有加重的倾向。 

    ORCID: 0000-0002-5842-9446(高珊珊)
    被引次数: Baidu(8)
    高脂膳食和跑台运动构建模型大鼠腓肠肌葡萄糖转运体4和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变化
    张云丽,蔡 明,李静静,辛 磊,娄淑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5): 736-74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5.022
    摘要681)      PDF (520KB)(421)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葡萄糖转运体:是一类镶嵌在细胞膜上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质,它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种组织。在转运葡萄糖过程并不直接消耗ATP水解的能量,而是随着钠离子内流产生能量实现转运,而维持钠浓度梯度则由细胞膜钠钾泵耗能主动转运实现。葡萄糖转运体由细胞内合成,不能外源补充。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是一种已知能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转录的因子。多种蛋白激酶可催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的第133位丝氨酸磷酸化,磷酸化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启动子的cAMP反应元件结合,启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转录。

    背景: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与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的表达以及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的功能发挥均相关,但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脂膳食和运动对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体4和CREB的影响中是否发挥作用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PI3K/Akt信号通路在高脂膳食和跑台运动对大鼠腓肠肌葡萄糖转运体4和CREB的影响中是否发挥作用。
    方法:70只大鼠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20)和高脂饲料组(n=50),分别以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饲养8周。普饲料组大鼠随机等分为普饲安静组和普饲运动组。选取高脂饲料组中体质量超过普通饲料组大鼠平均体质量加1.4倍标准差的大鼠20只,随机等分为肥胖安静组和肥胖运动组。普饲安静组和肥胖安静组大鼠不运动。普通饲料运动组和肥胖运动组大鼠经1周适应性运动后进行8周中等强度的跑台运动。
    结果与结论:①肥胖大鼠腓肠肌出现PI3K/Akt信号通路障碍,但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没有显著变化;肥胖大鼠腓肠肌核蛋白CREB水平降低的原因可能与pAkt-Ser473水平下降有关。②运动干预在引起大鼠腓肠肌葡萄糖转运体4表达增加的同时明显上调了pAkt-Ser473的水平;运动干预明显升高普通膳食大鼠和肥胖大鼠腓肠肌核蛋白CREB表达,并与pAkt-Ser473的变化相一致。证实pAkt-Ser473水平的变化在高脂膳食和运动干预影响腓肠肌葡萄糖转运体4和CREB蛋白表达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原花青素对大负荷运动模型大鼠脾细胞自由基代谢及凋亡蛋白的影响
    李 园,刘文杰,杨 宁,闵 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49): 8026-803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5.49.027
    摘要307)      PDF (773KB)(339)   

    背景:研究发现,原花青素可以抑制细胞缺氧、复氧损伤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现象。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大负荷运动模型大鼠脾细胞自由基代谢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Fas、Bax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安慰剂组和用药组,给药组灌胃给予原花青素水溶液15 mL/(kg•d),安慰剂组灌胃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2周。给药2周后,两组各均分为3个亚组,运动后即刻及运动后24 h组进行一次坡度为-10°、20 m/min的大负荷跑台运动,分别于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 h处死大鼠,安静组直接处死大鼠,检测脾细胞Bcl-2、Bax、Fas蛋白的表达,以及脾脏组织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两组组内比较,运动后24 h组<运动后即刻组<安静组;给药组运动后即刻、24 h的酶活性高于安慰剂组对应时相。②丙二醛水平:安慰剂组运动后即刻及24 h的水平均高于安静状态,给药组运动后即刻及24 h的含量均低于安静状态,给药组运动后即刻、24 h的丙二醛水平均低于安慰剂组对应时相(P < 0.01)。③Bcl-2:两组均于运动后即刻升高,于运动后24 h下降,并且给药组运动即刻及24 h的表达高于安慰剂组对应时相(P < 0.01)。④Bax:安慰剂组运动后即刻及24 h的表达高于安静状态(P < 0.01),给药组运动后即刻及24 h的表达低于安静状态(P < 0.01),并且给药组安静、运动后即刻及24 h的表达高于安慰剂组对应时相(P < 0.05,P < 0.01)。⑤Fas:两组组内比较,安静组<运动后24 h组<运动后即刻组;给药组运动即刻及24 h的表达低于安慰剂组对应时相(P < 0.01)。表明原花青素有助于减轻大负荷运动引起的脾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有效减缓自由基引起的运动性疲劳,有效降低脾细胞凋亡程度。 

     

    被引次数: Baidu(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