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20, Vol. 24 ›› Issue (3): 329-334.doi: 10.3969/j.issn.2095-4344.2405
• 人工假体 artificial prosthesis • 下一篇
韩 冰,刘宏滨,张传开,孙燚炎,冯 晖,赵日光,王 颖
Han Bing, Liu Hongbin, Zhang Chuankai, Sun Yiyan, Feng Hui, Zhao Riguang, Wang Ying
摘要:
文题释义:
AO分型:AO将股骨转子间骨折归为A类骨折。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良好。A1.1型骨折端无嵌插;A1.2骨折端有嵌插;A1.3型骨折线累及至小转子下。A2型:经转子的粉碎性骨折,内侧及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良好。A2.1型有1个中间骨块;A2.2型有2个中间骨块;A2.3型有2个以上的中间骨块。A3型:逆转子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皮质。A3.1型逆转子骨折,简单骨折;A3.2型逆转子骨折,横行骨折;A3.3型逆转子骨折,粉碎性骨折;在AO分型中,A2.2型和A2.3型即是外侧壁危险型。
外侧壁:此概念是以色列医生Gotfried在2004年提出来的,指的是股外侧肌嵴以远的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在临床上分为3型。Ⅰ型:外侧壁稳定型,即AO分型的A1,A2.1型;Ⅱ型:外侧壁危险型,即AO分型的A2.2,A2.3型;Ⅲ型:原发外侧壁骨折型,即AO分型的A3型。
背景:对于高龄患者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如无手术禁忌,建议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分为内固定及关节置换,手术技术较为成熟,但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争议很大。
目的:使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外侧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对这2种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为大样本系统分析提供原始数据。
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解放军陆军第71集团军医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AO分型A2.2,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其中股骨头置换组29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19例。所有患者对治疗及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访1-3年,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1个月、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
结果与结论:①经统计学分析,手术时间上股骨头置换组短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05);在出血量上,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住院费用上股骨头置换比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多,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术后1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股骨头置换组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 < 0.05);术后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在并发症发生率的统计上,2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提示治疗70岁以上的外侧壁危险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下床活动早、生活质量高、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建议优先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ORCID: 0000-0001-7475-5519(韩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