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不同治疗方法做出合理的比较,必须验证特发性脊柱侧凸各影像学测量的一致性。国内外大量研究针对Cobb角测量一致性做了相关研究,但由于各研究纳入曲度大小不同,故无法对各项研究进行比对[5-9] 。因此,作者在既往探讨了特发性脊柱侧凸冠状面及矢状面各曲度一致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曲度大小对角度测量一致性大小的影响。
本文总体角度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均极佳,资料曲度大小与结果均Michaela等
[6]的研究结果相似;20°~45°组的可信度0.933(95%可信区间0.884~0.965)、可重复性0.854~0.912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
[7-8] ,见表4。
.jpg)
结果显示,<70°的两组资料的测量误差基本相同,但>45°~70°组的一致性更好;>70°曲度的测量误差明显大于<70°的两组,但>70°组的一致性并不低于20°~45°组。这说明曲度越大角度测量误差对Cobb角一致性影响越小。而临床工作中,与手术指征以及IS分型密切相关的冠状面曲度测量指标多数小于45°。因此,如何提高45°左右大小侧凸测量一致性是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
冠状面Cobb的测量方法为确定上下端椎,做上端椎上终板和下端椎下终板延长线的垂线,两垂线的夹角即为Cobb角。因此,影响Cobb角测量一致性的因素包括上下端椎的确定、终板延长线确定以及测量误差。Potter等
[11]的研究中端椎的可重复性为77.3%~ 92%(Kappa值0.69~0.88),可信度仅为48.7%(Kappa值0.3),是影响冠状面Cobb角测量一致性的重要因素。即时去除端椎判定的影响,使用清晰度较好的X射线片,不同观察者仍然有3°~10°的误差
[12] 。
确定终板是影响Cobb角测量一致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5] 。研究表明在冠状面上上胸弯Cobb角一致性最差,胸腰弯/腰弯次之,胸弯的一致性最好。主要原因是上胸弯角度测量时,上端椎多位于T1~3,终板常与纵隔、肺组织以及肋骨影重叠,加上大多数病例在摄全脊柱后前位X射线时均为一次性曝光,导致上胸椎显示不清,造成测量困难。
在临床工作中,如无法看清端椎终板时,可以选择两侧椎弓根中心点连线的延长线代替终板延长线。在胸弯的端椎或胸腰弯/腰弯的上端椎,由于端椎多为移行椎,椎体趋于中立位,旋转多不明显,两侧椎弓根中心点连线与常平行,对角度测量无明显影响。胸腰弯/腰弯的下端椎常伴有明显的椎体旋转,两侧椎弓根中心点连线与终板不平行,在测量中旋转两侧椎弓根中心点连线或终板导致Cobb角测量的差异。本文中胸腰弯/腰弯测量误差最大达3°~27°,也证实上述观点。
从传统X射线摄影技术到计算机化X射线摄影、直接数字化X摄影技术的临床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影像资料的清晰度。但由于一次曝光时曝光中心区位于胸腰段,导致上胸段椎体显示不清,影响角度测量一致性。因此,国内外一些医院逐步开展胸椎和腰椎分别曝光,计算机数字化拼接X射线片的方法提高清晰度。该技术不仅有助于提高X射线片清晰度,还能使摄片范围包括C
1至骨盆的“全脊柱”X射线片,便于临床中确定椎体序列、了解躯干平衡。Antonio等
[7]的研究证实冠状面Cobb角计算机化X射线摄影“大片”测量冠状面Cobb角较“小片”有更好的一致性。但计算机数字化拼接X射线片扩大了摄片范围,缩小了脊柱影像,是否影响Cobb角测量的一致性尚不确定。目前,本院已开展该项技术,因研究中未包括此资料,并未进一步评价。为了进一步减小IS影像学指标测量误差,Michaela等
[6]和Timothy等
[8]开展了计算机测量技术,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是否能真正提高Cobb角测量的一致性仍有争议。
目前,对IS手术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分型主要有King分型、Lenke分型和国内协和医院提出的PUMC分型。近年来,大量的文献均证实角度测量误差影响上述3种分型的一致性
[1-3,13-14] 。盛伟斌等
[3]的研究表明KingⅠ型和Ⅱ型侧凸的区分、Lenke分型次要侧凸是否结构性的判定及PUMC分型的胸弯+胸腰弯/腰弯(包括Ⅱb、Ⅱc和Ⅱd)及各亚型分型均受到Cobb角测量误差的影响。King分型比较简单,便于记忆和理解,对各型侧凸均提出了相应的融合范围。角度测量误差对King分型的影响较小,但King Ⅰ型和Ⅱ型侧凸的区分常导致是否行选择性胸弯融合决策错误。文献证实King分型临床应用一致性较差
[13-14] ,用于指导三维矫形时,尤其是King Ⅱ型侧凸选择性胸弯融合后,躯干失平衡和腰弯失代偿的发生率较高
[15-18] 。目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是Lenke等
[19]在2001年提出了一种新的二维分型方法。分型包括侧凸类型(1~6)、腰弯修正型(A、B、C)和矢状面胸弯修正型(-、N、+)3个组成部分。Lenke分型较为全面(共42型)、系统,考虑了冠状面和矢状面畸形,并使分型依据数据化,便于临床医师的学习和掌握。研究表明按照Lenke分型指导手术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缩短融合节段,即使是非结构性次侧弯已偏离骶骨中线,也可成功实施主侧弯的选择性融合
[20-22] 。分型依据数据化便于临床记忆、理解和应用,Cobb角测量误差对分型的影响也随之增加
[1-3,19] 。Cobb角的测量存在合理误差,但细微的误差都将导致次要侧凸是否为结构性的判定。李其一等
[23]的研究中,62例患者中24例存在结构性弯判定分歧。尤其是冠状面上胸弯和矢状面T
2~5角度测量一致性差,结构性弯判定分歧的病例中17例为上胸弯判定分歧,占70.8%。根据Lenke分型融合主弯和结构性弯的手术原则,分型错误就可能造成应融合的弯曲未融合而发生失代偿,或将不需融合的弯曲进行融合而减少了脊柱的运动节段。研究中除Lenke3型和6型的分歧外,如果严格按照Lenke分型的手术原则,22例将在选择融合范围上存在分歧。可见,Cobb角测量误差对Lenke分型及手术策略制定的影响极大。2003年Qiu等
[24]提出了PUMC分型方法。分型根据侧凸顶点数量、位置,侧凸大小、柔韧性以及椎体旋转情况将侧凸分为3型,13个亚型,并对各型提出相应的手术入路和融合范围选择。针对角度测量误差对分型一致性的影响较大的问题,PUMC分型指标做出两项重要调整。首先,PUMC分型不再沿用其他矢状面角度测量,而是将矢状面T
12~L
1作为分型指标,并将有无胸腰段后凸作为选择性胸弯融合的标准,对预防术后交界性后凸有重要意义。第二,PUMC分型确定双弯病例胸弯>胸腰弯/腰弯10°为Ⅱb型,二者差值小于等于10°时为Ⅱc型,胸弯<胸腰弯/腰弯10°为Ⅱd型。李其一等
[23]认为这种分歧并不影响融合范围的选择,因为PUMC分型系统还有其他指标来最终确定融合范围。PUMC分型矢状面测量指标的调整减小了角度测量的影响,但和Lenke分型一样并没有真正解决角度测量对分型的影响,上胸弯判定仍受到较大影响,只是通过其他指标降低了分型对手术策略制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冠状面Cobb测量误差随曲度增大而增加,但并未影响角度测量一致性。本组资料包括一部分X射线为传统摄片技术拍摄,且分组后每组资料数量相对较小,可能影响结果。如何改进Cobb角测量手段、提高测量一致性,尤其是45°左右曲度角度测量一致性是今后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