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4): 718-721.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04.035
• 骨与关节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of the bone and joint • 上一篇 下一篇
陈同磊1,成茂华1,沈忆新1,言湛军1,连晓宁2,董启榕1
Chen Tong-lei1, Cheng Mao-hua1, Shen Yi-xin1, Yan Zhan-jun1, Lian Xiao-ning2, Dong Qi-rong1
摘要:
背景:自体骨在颈椎植骨融合术中应用最早、最多,但其来源有限,同时也带来供骨区感染、出血、术后疼痛等并发症。近年来随着新型植骨融合材料的使用,使上述并发症得以避免或减少。 目的:比较MC+®椎间融合器结合自体骨与硫酸钙人工骨在颈椎前路融合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2008-01/12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共34个节段实施前路椎间盘摘除、椎体融合术,取颈前斜切口3.0~4.0 cm,切除椎间盘及后纵韧带,保留终板,自体骨组椎间融合器填充自体髂骨松质骨,硫酸钙组椎间融合器填充Wright公司OsteoSet人工骨,结合固定嵌片使用。以术后X射线片和JOA评分及术后Odom’s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与结论:两组共26例患者(34个节段)全部获得随访,术后两组JOA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两组临床疗效评定(Odom’s标准)优良率,硫酸钙组高于自体骨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3,6个月人工骨组融合率比自体骨组低,但12个月时两组融合率均为100%。硫酸钙组术后6个月前凸角丢失较自体骨组多0.4°,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硫酸钙结合MC+®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骨结合MC+®椎间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一致,但硫酸钙人工骨可以有效避免取骨区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