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与关节图像与影像Bone and joint imaging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与颈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
    李 键, 鲍正齐, 周平辉, 朱瑞直, 李志想, 王金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6): 949-953.   DOI: 10.12307/2022.183
    摘要398)      PDF (1223KB)(81)   

    文题释义: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指发生3个或3个以上节段颈椎间盘退变、突出压迫脊髓与神经根等组织导致颈椎管狭窄,引起不同程度感觉及运动障碍的疾病,该病保守治疗不佳,以手术治疗为主。
    颈椎矢状位平衡:指能够量化颈椎形态及力线改变的影像学参数,临床常用的有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T1倾斜角。

    背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及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均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但两种治疗方式对患者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有不同的影响。
    目的:对比两种方法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颈椎矢状位平衡参数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进行LAMP治疗30例,进行ACCF治疗40例。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拍摄颈椎侧位X射线片,对比两组患者C2-7颈椎前凸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及T1倾斜角。试验获得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的T1倾斜角无明显变化(P > 0.05);两组间术后10个月的T1倾斜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 Cobb角增大(P < 0.05),LAMP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 Cobb角减小(P < 0.05);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 Cobb角大于LAMP组(P < 0.05);③与术前比较,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减少(P < 0.05),LAMP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增加(P < 0.05);ACCF组患者术后10个月的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小于LAMP组(P < 0.05);④在ACCF组中,高T1倾斜角患者术后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与低T1倾斜角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LAMP组中,高T1倾斜角患者术后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距离变化值均大于低T1倾斜角患者(P < 0.05);⑤结果表明,相较于LAMP,ACCF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避免颈椎后凸畸形、更好地保持颈椎生理曲度、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为了避免术后颈椎矢状位平衡失代偿,ACCF更适合高T1倾斜角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
    缩略语: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fusion,ACCF;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posterior single open-door laminoplasty,LAMP

    https://orcid.org/0000-0001-7953-4838 (李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基于薄层CT扫描参数建立呼和浩特地区8-16岁男性青少年颈椎骨龄的方程式
    易新容, 贾富全, 何 鑫, 张少杰, 任小燕,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6): 954-958.   DOI: 10.12307/2022.184
    摘要480)      PDF (1301KB)(75)   

    文题释义:
    骨龄:是骨骼年龄的简称,正常人体骨骼发育过程中初级、次级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化速度、骨骺与干骺端闭合时间、顺序以及形态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影像片观测这一变化规律并以“岁”或“月”来表示。
    多元线性回归:在回归分析中,如果有2个或2个以上的自变量,就称为多元回归。由多个自变量的最优组合共同来预测或估计因变量,比只用一个自变量进行预测或估计更有效,更符合实际。

    背景:目前国内骨龄评估方法以手腕骨最为经典,但该方法存在重复性差、易受评估者水平影响等不足,因此很难在多数地区开展。通过建立颈椎骨龄方程式,为该地区开展骨龄鉴定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化的指标制定符合呼和浩特青少年男性的颈椎骨龄方程式,为骨龄鉴定等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8-16岁正常男性青少年颈椎151例薄层CT资料,随机分为2组,第1组111例作为骨龄预测方程的数据;第2组40例作为方程的检验数据。测量分析颈椎二维、三维参数。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制定基于二维或二维联合三维参数的颈椎骨龄方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通过回归方程计算出的骨龄与生活年龄的相关性,比较引入三维参数前、后预测准确率。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和内蒙古医科大学对研究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及监护人对检测及资料采集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基于二维参数和二维、三维联合建立的颈椎骨龄方程式分别为Y=4.454+1.443×D3+0.544×PH4 (D3为C3椎体下缘凹陷高度,PH4为C4椎体后缘高度);Y=5.422+1.393×D3+0.413×AH3 (AH3为C3椎体前缘高度);经相关性分析,2个方程计算出的骨龄与生活年龄均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05,0.833(均P < 0.01);②基于二维参数建立的骨龄方程式拟合优度和预测准确率均高于基于二维、三维联合参数建立的骨龄方程式;③结果说明,通过薄层CT的定量化指标发现,呼和浩特地区男性青少年颈椎二维参数C3椎体下缘凹陷高度和C4椎体后缘高度与骨龄密切相关。

    https://orcid.org/0000-0003-2118-0656 (易新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MRI矢状位和轴位测量前交叉韧带断裂与髌股关节的稳定性
    李 杰, 张海涛, 陈锦伦, 叶鹏程, 张 华, 周本根, 赵长青, 孙友强, 陈建发, 向孝兵, 曾意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 26 (6): 969-972.   DOI: 10.12307/2022.187
    摘要406)      PDF (1133KB)(75)   

    文题释义:
    前交叉韧带断裂:前交叉韧带起于股骨外侧壁后部,止于胫骨髁间嵴前方,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前交叉韧带多见于运动损伤,其断裂后容易造成膝关节前向和旋转稳定性下降。
    髌股关节:髌股关节由髌骨与股骨滑车构成,髌股关节失稳引起髌股关节炎,从而引起髌股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背景:前交叉韧带断裂是造成膝关节失稳的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前交叉韧带断裂后与髌股关节稳定性的相关研究目前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断裂与髌股关节稳定性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置研究组为经膝关节镜检证实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患者65例;正常组为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65例。分别在膝关节MRI矢状位和轴位测量两组髌股关节不稳的相关参数,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相关伦理要求,受试者及家属对受试过程完全知情同意。
    结果与结论:①研究组的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值显著小于正常组(P < 0.05),髌骨外倾斜角显著大于正常组(P < 0.05);②2组髌骨基线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研究组滑车基线值及髌骨滑车指数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 < 0.05);③结果说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后可致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减小、髌骨外倾斜角增大以及高位髌骨,导致髌股关节稳定性发生改变,可能是髌股关节炎产生的潜在危险因素。

    https://orcid.org/0000-0003-3033-1233 (李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前交叉韧带在MRI上的解剖学特征差异
    钟锐鑫, 高海燕, 黄浩然, 滕学仁, 戴世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30): 4812-4817.   DOI: 10.12307/2021.266
    摘要394)      PDF (1153KB)(28)   

    文题释义:
    前交叉韧带:又称前十字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起自股骨外侧髁的内侧面,斜向前下方,止于胫骨髁间隆起的前部和内、外侧半月板的前角,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它与膝关节内其他结构共同作用,来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使人体能完成各种复杂和高难度的下肢动作。
    前交叉韧带重建:即在关节镜微创手术操作下,通过定位制作胫骨、股骨骨道,将自体肌腱移植入骨道并固定的一种手术方式,此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但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重建也具有个体差异性。
    背景:儿童和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采用与成人相同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方式,易诱发包括肢体长度差异、移植物失败率高需再次外科手术介入等并发症,同时骨关节炎的发生也会提前。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与成人前交叉韧带在膝关节MRI上的解剖学特征差异,为儿童和青少年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行膝关节MRI检查的受试者,分为儿童青少年组和成人组,两组各入组48例。分别测量两组受试者前交叉韧带在矢状面上与胫骨及股骨的夹角及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的位置,冠状面上前交叉韧带与胫骨的夹角及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股骨止点的位置,以及轴位上股骨止点的位置。并且对儿童、青少年前交叉韧带测量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绘制儿童、青少年前交叉韧带形态及位置的生长曲线,分析其生长变化规律。
    结果与结论:①儿童青少年组的前交叉韧带矢状面与股骨夹角(t=-2.906,P < 0.05)、前交叉韧带矢状面与胫骨的夹角(t=-10.280,P < 0.05)、前交叉韧带冠状面与胫骨的夹角(t=-5.714,P < 0.05)均小于成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②儿童青少年组前交叉韧带胫骨冠状面比值(t=-7.263,P < 0.05)、前交叉韧带股骨轴位面比值(t=-7.378,P < 0.05)均小于成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③儿童青少年组前交叉韧带胫骨矢状面比值(t=-1.588,P > 0.05)、前交叉韧带股骨冠状面比值(t=-1.647,P > 0.05)与成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儿童青少年组前交叉韧带在矢状面上与股骨和胫骨的夹角及在冠状面上与胫骨的夹角由小变大(P < 0.05);胫骨止点在冠状位上的相对位置由小变大,提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胫骨止点在冠状面上相对胫骨平台内侧来说由内向外移动(P < 0.05);⑤股骨止点在轴位上的相对位置由小变大,提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股骨止点在轴位上相对于股骨外侧髁来说是由外向内移动的(P < 0.05);⑥矢状面上胫骨止点和冠状面上股骨止点儿童青少年组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P﹥0.05)。

    https://orcid.org/0000-0002-7740-6178 (钟锐鑫) ;https://orcid.org/0000-0002-1610-5419 (戴世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影像学评估高选择性神经根封闭辅助退行性脊柱侧凸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效果
    梁 彦, 赵永飞, 徐 帅, 朱震奇, 王凯丰, 刘海鹰, 毛克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9): 1423-142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4011
    摘要404)      PDF (814KB)(60)   

    文题释义:
    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因腰椎小关节突和椎间盘退变导致的腰椎侧凸大于10°,其临床特征主要是退行性改变导致的脊柱序列改变,常表现为腰椎滑脱、旋转半脱位,通常伴有腰痛,伴或不伴有下肢神经痛。
    高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在C臂引导下的微创神经根阻滞剂术,临床上可作为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临床医生明确责任间隙,制定准确的手术方案。

    背景:关于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的治疗选择中,采用短节段固定或长节段固定仍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神经根封闭辅助下对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行短节段固定精准治疗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301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其中男14例,女21例,年龄(64.2±8.1)岁,所有患者均在高选择性神经根封闭下确定固定节段,进行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术后随访评估腰腿部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残疾指数,通过影像学检查获得Cobb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数据与椎间融合情况,记录并发症。试验获得301医院和北大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35例患者中27例行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5例行双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3例行三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②35例患者获得平均(25.6±1.5)个月随访,均获Ⅰ级融合,3个月内出现硬膜撕裂脑脊液漏3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1例,肺炎1例,伤口脂肪液化1例;3个月后出现邻近节段退变1例;无神经损伤或不愈合,无螺钉或钛棒断裂;③35例患者末次随访的腰腿部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残疾指数、Cobb角、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和骨盆倾斜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④结果表明,高选择性神经根封闭辅助下对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行短节段固定精准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https://orcid.org/0000-0003-1723-4930 (梁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骨折端CT扫描参数个性化微分建模仿真目标骨段的准确性
    袁新平, 邵艳波, 吴 超, 汪剑龄, 童梁成, 李 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 (6): 912-91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397
    摘要332)      PDF (1044KB)(168)   

    文题释义:
    微分建模:很多工程问题可用微分方程描述,由此导出了微分建模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直接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客观物理现象,同时通过微分近似公式来直接辩识微分方程的系数。微分方程的应用十分广泛,可以解决许多与导数有关的问题。物理中许多涉及变力的运动学、动力学问题,如空气的阻力为速度函数的落体运动等问题,很多可以用微分方程求解。
    最大壁厚峰值:应用解析几何,将几何面分解成三角面,求三角面的边的向量,循环分组找到最小距离的2个三角面,通过余弦定理计算向量角度,如果向量角度接近180°,即是壁厚的相对面,将三角面的3个点投影的另一个三角面,通过线段相交的方式判断三角面是否相交,如果相交,判断为壁厚。判读骨皮质壁厚薄弱区的情况,通过材料的密度与刚度的转化关系得出最大壁厚峰值。

    背景:利用CT扫描骨折端,而后进行微分建模分析,是判断骨愈合程度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获得微分建模仿真的高精度,如何选择最优的CT扫描参数则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目的:在个性化微分建模分析法中,对比不同CT扫描参数对建模精度的影响,验证个性化微分建模法对仿真目标骨段还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探索该方法在判断下肢长管骨骨愈合程度中的研究价值。
    方法:用猪股骨建立内固定模型,分别采用80 kV-300 mA(A组-低剂量组)、120 kV-335 mA(B组-自动管电流调控系统组)、140 kV-300 mA(C组-手动设置对比组)、140 kV-80 mA(D组-高千伏低毫安组)4组不同曝光条件,进行相同螺距、层厚及环境的扫描,采用相同CT值范围,应用微分建模分析法分别进行目标骨段建模。对CT扫描图像中金属伪影的平均面积、最大面积,微分建模分析后的平均CT值、体积和最大壁厚峰值,以及4组扫描条件下辐射量进行比较,判断减小金属伪影、建模准确度及辐射情况,从而选出最优CT扫描参数。
    结果与结论:①伪影测量方法结果:A组金属伪影较多,对骨组织遮挡明显,存在漏诊可能;D组金属伪影最少,骨组织周围遮挡少,但图像对比度欠佳,灰雾度较大;而B、C组区别在于图像清晰度,对诊断的准确性基本一致,所以伪影大小排序为:A组>B组>C组>D组;②微分建模分析法结果:B组由于伪影较小,CT值丢失较少,所以仿真出的模型更加接近真实,而且B组采用自动管电流调控系统后,可以明显看出辐射量较小,更加保护患者;③提示B组条件下的CT扫描,可以有效减少金属伪影带来的干扰,更好地保留CT灰度值的原始信息,最大程度地保留目标骨段的密度信息。所以在建立微分建模时,CT自动管电流调控系统为最优的CT扫描参数,不仅可提高个性化微分建模的仿真精度,也增加了计算的准确性。

    https://orcid.org/0000-0002-8116-735X (袁新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股骨近端不同平面皮质骨厚度值、X射线灰度值与女性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
    覃海阔, 罗世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18): 2867-287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638
    摘要446)      PDF (29408KB)(37)   

    文题释义:

    脆性骨折:是指在无创伤或较微创伤情况下引起的骨折,一般是指在平地或人体站立高度下活动过程中发生的骨折,X射线下常可见骨骼有骨质疏松征象,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

    髋部骨折:是指发生在髋部及周围的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转子间骨折及髋臼骨折等,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发生的骨折部位,患者常因高龄且伴有基础疾病而1年内死亡率可达50%,5年存活率为20%。

    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脆性骨折疾病受到临床越来越多的关注,骨密度值的单独使用已经不能满足临床对脆性骨折的风险评估。目前骨皮质厚度作为评估脆性骨折发生风险的新方向和新方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研究和讨论。

    目的:探讨在X射线DR摄影下,股骨近端不同平面骨皮质厚度值、X射线灰度值与50岁以上女性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以此探寻股骨近端不同平面中,用于预测女性髋部脆性骨折发生风险最合适的测量平面。

    方法:依照纳入标准收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九附属医院放射科行X射线DR骨盆正位片检查的50岁以上女性患者100例的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对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股骨近端骨皮质厚度值的测量平面设计为股骨颈中段、小转子上1 cm以内和小转子下1 cm以内,共3个测量平面。X射线灰度值测量以大转子和小转子的中点连线作为矩形对角线取矩形区域测量。

    结果与结论:①50-64岁年龄组记为A组,65岁及以上年龄组记为B组,每组各50例;② B组患者的小转子上1 cm以内和小转子下1 cm以内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值、X射线灰度值比A组低,骨折率比A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而股骨颈中段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值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骨皮质厚度值的测量平面比较,骨皮质厚度测量值在整体上由高到低依次为小转子下1 cm以内、小转子上1 cm以内和股骨颈中段平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观察对象小转子下1 cm以内及小转子上1 cm以内骨皮质厚度值、X射线灰度值、年龄,与脆性骨折相关系数依次为-0.303,-0.205,-0.272及0.346(P < 0.05),但股骨颈中段平面皮质骨厚度与脆性骨折无明显相关性(P > 0.05);⑤A组中骨折和非骨折患者小转子上1 cm以内和小转子下1 cm以内测量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B组中骨折和非骨折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50岁以上的所有患者中,骨折和非骨折患者各测量平面的骨皮质厚度值和X射线灰度值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⑥说明骨皮质厚度值变薄,X射线灰度值变小,则髋部脆性骨折可能性变高。利用股骨近端骨皮质厚度评估50岁以上女性髋部脆性骨折风险时,推荐在股骨小转子下1 cm以内平面进行测量。

    ORCID: 0000-0003-1961-7468(覃海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髂骨翼宽度与高度对L5椎弓根置钉遮挡的三维CT评估
    张 帅, 欧阳建元, 彭雪莲, 王 松, 王 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18): 2873-2878.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560
    摘要443)      PDF (26476KB)(38)   

    文题释义:

    高髂棘:由于先天发育、创伤、退变等原因导致的双侧髂骨翼达到或超过L4椎弓根下缘称之为高髂棘。

    背景:既往学者常根据X射线片对髂棘的高度进行分级。X射线片质量受摄片设备和体位影响大,同时X射线片将髂骨翼与L5椎弓根之间的三维立体关系转变为平面关系,骨性结构重叠使解剖标志辨识困难,尤其老年人常合并骨质疏松、椎旁动脉钙化、肠腔内容物瘀滞等会进一步影响X射线片骨性结构观察。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髂骨翼的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置钉的遮挡程度。

    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行L1-S2 CT扫描的350例CT影像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对试验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在L5椎弓根横轴位中轴层面测量髂骨翼宽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并分为0,Ⅰ,Ⅱ,Ⅲ级;在L5椎弓根斜矢状位中轴层面测量髂骨翼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同样分为0,Ⅰ,Ⅱ,Ⅲ级。其中0级表示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无遮挡,Ⅰ,Ⅱ,Ⅲ级表示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遮挡程度逐步递增。比较男女之间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分别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与结论:①髂骨翼宽度对L5椎弓根螺钉置钉无遮挡占80.0%(280/350)。阻碍L5椎弓根螺钉置钉占20.0%(70/350),男占27.3%(49/179),其中Ⅰ级27例,Ⅱ级14例,Ⅲ级8例;女占12.3%(21/171),其中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2例。②髂骨翼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置钉无遮挡占80.6%(68/350)。阻碍L5椎弓根螺钉置钉占19.4%(68/350),男占24.0%(43/179),其中Ⅰ级23例,Ⅱ级16例,Ⅲ级4例;女占14.6%(25/171),其中Ⅰ级13例,Ⅱ级8例,Ⅲ级4例。③同一患者髂骨翼宽度对L5椎弓根螺钉横轴位的遮挡和髂骨翼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矢状位的遮挡程度不完全一致。此组患者中共70例宽髂骨翼,68例高髂骨翼,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分级一致共35例,分级不一致达44例;④男性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均大于女性。⑤结果证实,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置钉遮挡发生率分别为20.0%和19.4%。男性髂骨翼宽度和高度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均大于女性。髂骨翼宽度在横轴位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与髂骨翼高度在斜矢状位对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遮挡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术前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判断髂骨翼与L5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关系对于提高L5椎弓根置钉安全性及手术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ORCID: 0000-0001-5579-4783(张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基于PACS软件定量体积测量“监控”的突出颈椎间盘体积观察
    张春霖, 刘 洋, 尚利杰, 严 旭, 宁永明, 李东哲, 董 超, 曹争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18): 2888-289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633
    摘要293)      PDF (22693KB)(87)   

    文题释义: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的颈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一组病症。

    PACS软件: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软件,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可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资料,通过其可使医学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背景: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测量数据是定量评估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参数,但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测量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测量方法不够理想、测量误差范围不明确等。

    目的:探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精确性,为临床观察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提供可靠精确的测量方法和依据。

    方法:通过PACS软件对已知体积为5.0 mL的生理盐水多次测量得出误差率,参考该误差率,“监控”分析30例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手术前后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变化。试验于2019-09-26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审查编号:2019-KY-274。

    结果与结论:①对已知体积的生理盐水测量,发现PACS软件测量的误差率为±5%,提示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简便易行的方法;②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吸收率为5%-100%者有70个,吸收比为76.1%(70/92);体积增大有11个,但增大率均未超出5%;③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或消失最早为7 d,最长为76个月;④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疗效为优者1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

    ORCID: 0000-0001-9565-4485(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MRI T2WI量化指标评估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预后的价值
    申沧海, 冯永健, 宋彦澄, 刘 钢, 刘志伟, 王 玲, 戴海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18): 2893-289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658
    摘要354)      PDF (32866KB)(73)   

    文题释义: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一种病理性的异位骨化,起病隐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部分学者认为与遗传、代谢异常、生活环境及退变等因素相关。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是导致胸椎管狭窄的最常见、最重要原因,由于胸脊髓血供较脆弱,当椎管狭窄时可明显影响脊髓血液循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就是以假阳性概率为横轴,真阳性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受试者在特定刺激条件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背景:MRI对于胸脊髓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性,能够通过脊髓受压的形态及信号强度变化来评估脊髓受损情况,并且对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预后有提示作用。

    目的:分析MRI T2WI量化指标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手术预后的评估价值,并建立预后不良的预测模型,为其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87例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术且完成术后随访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根据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将患者分为预后优良组(改善率≥50%)和预后不良组(改善率<50%)。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JOA评分、骨化物Sato分型、脊髓矢状径残余率、脊髓横截面积、脊髓高信号分布、脊髓信号强度比值、高信号范围、胸椎局部后凸角、后凸角矫正度数、减压节段数以及脑脊液漏变化。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预后分析,纪录曲线下面积及预测界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

    结果与结论:①预后优良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病程、JOA评分、脊髓矢状径残余率、脊髓横截面积、脊髓信号强度比值、高信号范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各指标预测手术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0,0.733,0.647,0.715,0.753和0.765,预测界值分别为13个月、4 分、29.8%、0.25 cm2、1.593和13.64 mm。病程与脊髓矢状径残余率预测价值较低(ROC曲线下面积 < 0.7);JOA评分、脊髓横截面积、脊髓信号强度比值与高信号范围具有中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 0.7-0.9)。脊髓信号强度比值联合高信号范围预测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JOA评分、脊髓横截面积、脊髓信号强度比值联合高信号范围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并据此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90,显著高于JOA评分、脊髓横截面积、脊髓信号强度比值联合高信号范围预测的曲线下面积(P < 0.05)。④结果证实,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而言,在MRI量化指标中,脊髓信号强度比值联合高信号范围具有最高的手术预测价值,JOA评分与MRI T2WI量化指标相结合,可更好地预测术后风险。

    ORCID: 0000-0003-3354-1228(申沧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椎体内裂隙征引起的椎体动态不稳与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
    孙亦强, 王秀双, 李建军, 王 欣, 赵子豪, 邢建强, 田 霖, 耿晓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18): 2900-290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668
    摘要407)      PDF (25123KB)(40)   

    文题释义:

    椎体内裂隙征:Maldague于1978年最先描述了这种现象,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X射线片上,塌陷椎体的终板附近可见到线形或半月形的低密度影,这种现象被认为与椎体缺血坏死以及受累椎体的椎体不稳定性有关;椎体内裂隙征会导致患者腰背痛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严重者还会伴有神经损害。

    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早期患者往往没有神经损害症状,而是在椎体塌陷进展过程中隐蔽和缓慢出现感觉和/或运动受累,并且在坐位和/或站立位出现下肢顽固性疼痛,卧位时改善(姿势性腿痛),多名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椎体塌陷引起的进展性脊柱后凸;②继发于后移的骨块引起的神经受压;③受累椎体内骨折部位的不稳定。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合并椎体内裂隙征临床症状的细节尚不清楚。

    目的:分析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方法:回顾分析168例单节段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估,同时记录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情况。采用X射线测量局部后凸角、椎体不稳定,通过CT判定椎体后壁骨折,分析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①在该组患者中,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为(7.7±1.6)分和(62.9±19.2)%,存在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有37例(22.0%),椎体局部后凸角与椎体不稳定分别为(16.8±7.7)°和(7.9±4.4)°,椎体后壁骨折的发生率为89.8%。②患者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与椎体不稳定有显著相关性(r=0.33,P < 0.001;r=0.53,P < 0.001),但均与椎体局部后凸角呈弱相关性(r=-0.16,P=0.03;r=-0.16,P=0.03)。③存在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椎体不稳定程度明显高于无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P < 0.001),而两者的局部后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8)。所有出现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均存在椎体后壁骨折,但存在椎体后壁骨折的患者大约有2/3表现出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④结果表明椎体不稳定是导致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症状的因素之一,椎体不稳定可能是导致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治疗合并椎体内裂隙征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腰背部疼痛和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控制合并椎体内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椎体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ORCID: 0000-0002-4196-424X(孙亦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跟骨骨刺定位与病因学特点的X射线片评价
    武 凯, 廖立青, 李义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0, 24 (18): 2906-291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587
    摘要437)      PDF (20800KB)(45)   

    文题释义:

    骨刺“垂直压缩”假说:骨刺突起是在病变局部受到持续的高强度的压力而引发的。具体是指由于受到持续压力,受压部位有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风险,出于机体自身的保护机制,此处的纤维软骨异常生长,最终形成骨刺。

    骨刺“纵向牵拉”假说:肌腱或韧带附着与骨质上的反复牵拉引起骨刺。附着在骨质上的肌腱或韧带对骨质局部形成持续的牵引或摩擦,诱发局部无菌性炎症,最终肌腱或韧带发生反应性的骨化而形成骨刺。

    背景:国内外大量研究已经证实跟骨骨刺的发生与足底筋膜炎和骨关节炎等疾病存在联系,对于跟骨骨刺的病因,目前已经提出“垂直压缩”和“纵向牵拉”两大假说,但都未得到证实。

    目的:对跟骨骨刺的形态和位置进行统计,分析跟骨骨刺的病因。

    方法:随机选取完整干燥跟骨标本831例和跟骨侧位X射线片222例(其中18-30岁33例,31-50岁97例,51-70例83例,71-90例9例),观察跟骨骨刺的形态和位置,游标卡尺直接测量标本中跟骨骨刺的长度和宽度,运用相关软件在跟骨侧位X射线片上测量骨刺长度。研究方案的实施符合南方医科大学的相关伦理要求,试验所用跟骨标本由南方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为供者自愿捐赠。

    结果与结论:①跟骨标本有142例存在骨刺;跟骨侧位X射线片中有82例存在骨刺;跟腱骨刺最长处88.1%位于跟骨外侧缘,足底骨刺全部位于跟骨内侧结节;②X射线片无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2.9±14.2)岁,有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54.0±13.4)岁,单纯跟腱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为(42.3±14.9)岁,有骨刺人群平均年龄显著大于无骨刺人群(P < 0.05);无骨刺人群与单纯跟腱骨刺人群的平均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跟骨标本显示跟腱骨刺的形态为竖嵴状,足底骨刺为片状;④结果说明:跟骨侧位X射线片中跟骨骨刺发生率大于跟骨标本中跟骨骨刺发生率;跟腱骨刺多发生在跟腱附着处外侧,足底骨刺发生在跟骨内侧结节;不同年龄段人群中跟骨骨刺的发生率不同;提示跟腱骨刺可能由纵向牵拉引起,足底骨刺可能由垂直压缩引起。

    ORCID: 0000-0003-0316-5954(武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