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20, Vol. 24 ›› Issue (在线): 3-.
孔德胜1,2,何晶晶1,2,冯宝峰1,2,郭瑞云1,2,Asiamah Ernest Amponsah1,2,吕 飞1,2,张舒涵1,2, 张晓琳3,马 隽1,2,4,崔慧先1,2,4
Kong Desheng1, 2, He Jingjing1, 2, Feng Baofeng1, 2, Guo Ruiyun1, 2, Asiamah Ernest Amponsah1, 2, Lü Fei1, 2, Zhang Shuhan1, 2, Zhang Xiaolin3,Ma Jun1, 2, 4, Cui Huixian1, 2, 4#br#
摘要:
文题释义:
脊髓损伤:是一类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损伤后轴突再生功能障碍,可导致神经功能的毁灭性永久性丧失,从而造成大脑与身体的“连接中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肢体瘫痪。迄今为止,脊髓损伤的疗效不佳,亟待探索有效新疗法。
间充质干细胞:可从多种祖细胞组织,如骨髓、骨骼肌、脂肪组织、脐带、胎盘和羊膜中分离,较其他类型体细胞更易获得,被认为是一种最具潜力的细胞治疗来源。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具备低伦理争议、增殖迅速、高生存力、高活力等细胞特性,同时具有神经分化潜能,并且可以通过旁分泌途径分泌生长因子,提示其可作为未来脊髓损伤临床治疗的最佳优势选择之一 。
摘要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作为具有发展前景的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之一,目前大多集中于小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大动物实验开展较少,并 且对干细胞的种类选择与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文章通过Meta分析间充质干细胞对大动物模型脊髓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对脊髓 损伤修复的作用。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OVID、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时限从建库起至2019年12月,收集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大动物脊髓损伤的系列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完成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及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
结果:最终10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间充质干细胞可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I2=97.73%,MD=3.94,95%CI (2.15, 5.72 ),P < 0.01],并根据细胞来源、观察时间、移植时机、移植方式和移植类型分不同进行亚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非骨髓间充 质干细胞组、短时间观察组(<2个月)、长时间观察组(≥2个月)、急性期移植组、非急性期移植组、单纯细胞移植组、异种移植组的运动评 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而支架复合移植组运动评分相较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②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的损伤面积明 显小于对照组[I2=98.05%,MD=-1.00,95%CI (-1.95,-0.04 ),P=0.04];③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相对表达量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I2=99.48%,MD=80.61,95%CI (-27.48,188.70 ),P=0.14]。
结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对脊髓损伤的运动功能和损伤修复有明显改善作用,且安全性较高。受纳入文献质量的限制,以上结论需更 高质量、更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加以验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