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25-(OH)D
3是评估人体维生素D状态普遍采用的指标,其在血液中的水平与许多疾病相关。正常的25-(OH)D
3水平能有效地抑制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增加肠钙吸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吸收率,同时还具有提高肌力、人体平衡作用,在预防跌到和骨折方面发挥作用。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的多形态性与无菌性松动、假体失败、感染等有关。
文章中,最终获得维生素D低水平的发病率约为82%(使用20 μg/L为参考时)。这个结果表明髋关节病变患者有较高的维生素D不足发病率,这个结论和Lacko等[2,13,15,19-22]的国外的相关文献一致。其中Ljiljana等[19]使用32 μg/L为参考发现约43%的接受骨科手术患者低于正常的水平。Aasis等[15]发现46.6%的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维生素缺乏。Lavernia等[14]发现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维生素D低水平发病率分别为30%(18/60,使用20 μg/L)和65%(39/60,使用30 μg/L)。与国外报道比较,本院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维生素D低水平是更加普遍的,类似相关文献也报告国人的维生素D不足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外。中国老年人群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25-(OH)D3平均水平为14-16 μg/L 维生素D不足者占83%-93%,其中有约30%严重不足[23-24]。婴育儿、儿童和绝经期妇女中,人群维生素D水平亦不高,缺乏或不足所占比例达30%-80%[25]。
国人的维生素D水平较国外明显低,同等标准下发病率明显高于国外水平,这可能与人种、地区差异、生活习惯等有关,关于国人维生素D适合水平还是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章结果发现,维生素D低水平与体质量指数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这个结果和之前的一些报道相矛盾[10,14-15,19,21],与Lavernia等[14]的报道相同,可能是因为人种及饮食习惯等有关,国外体型较大,此次研究中的病例体型普遍较小;另外也可能是是由于样本量较小的原因。
在文章中,通过不同统计方法发现维生素D与术前、术后Harris评分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虽然总体来说各个水平组的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都达到了良好,但是维生素D水平越高,往往越容易获得更高的功能评分,Harris评分大于90。维生素D水平越低会提示术前、术后Harris得分也较低,这个结果和之前的一些文献结论一致,Nawabi等[20]研究了6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发现维生素D不足患者(采用16 μg/L为标准)的术前Harris评分较正常组更低,同时术后正常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更高。Lavernia等[14]也发现维生素D不足组较正常组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较低。分析其中原因,可能是因为维生素D对于骨和软骨的代谢有一定影响。骨关节炎等疾病表现为关节软骨损伤。维生素D可通过抑制前列环素E2合成及金属蛋白酶的生成,减少软骨变性降解,达到保护关节软骨目的。因此维生素D低水平常常与关节的退变程度有关,它预示着患者的功能评分不佳。
有研究发现低维生素D水平与关节周围疼痛,神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协调性降低有关,这些都预示着较低的功能评分。同时维生素D低水平组的术后功能评分较偏低,是因为术前的髋关节功能情况对于术后疗效有关联,术前功能评分好的术后常常能获得更好的功能评分提高。由于术前维生素D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关系,维生素D也能预示术后的疗效。此外,已经有研究证明术前维生素D低水平是关节置换术后局部疼痛的一个危险因素。所以,维生素D水平可以作为临床评价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病情严重程度和术后功能恢复预期的指标。维生素D还被发现与假体存活率有关,目前广泛接受的关于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假说是磨损颗粒通过对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直接刺激作用诱导了慢性炎性反应[26-30],并产生了局部更大的酶和炎性调节物质释放。这种酶级联反应通过RANK-RANKL会产生更大的破骨细胞活性,因此导致了骨假体界面的骨吸收增加[31],最终因假体松动导致了假体的失败。已经有体外实验证实,维生素D及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可以使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以分化成拥有自身细胞化学和功能特点的破骨细胞[32]。
文章中所有病例在随访中均未发现假体早期松动,但是仍然需要长期随访结果来评估维生素D在假体稳定性中的作用。虽然维生素D有着重要生理功能,但是作者认为维生素D缺乏患者无需调整手术日期,因为只要给予充分重视,及时补充钙剂、维生素D制剂,维生素D低水平就可以得到及时纠正。
当然,文章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主要是关于国人维生素D的标准水平的定值仍然有争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加拿大骨质疏松协会和许多作者认为30 μg/L是维生素D正常水平[12]。但是,一些东南亚地区的研究表明如以血清25-(OH)D3< 30 μg/L作为维生素D低水平的阈值,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低水平发生率分别为泰国为47%,马来西亚为49%,日本为90%,韩国为92%。上海地区老年人维生素低水平的发病率高达71%(20 μg/L为标准)[13]。而国际上维生素D的标准是以欧美人的标准来制定的,仍然缺乏关于国人的研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维生素D标准,导致发病率有较大差异,可能对研究有一定影响;其次,课题样本量仍然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因为本院于2013年初开展维生素D检查,积累的样本量较少,随着样本量的积累,后期会有更大样本的长期的报道。
总之,虽然全髋关节的疗效主要取决于材料、置换技术、术后保养的许多方面,但是也不能忽视维生素D可能起到的特殊作用。特别对于国人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维生素D低水平的高患病率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鉴于检查设备及费用的限制,可能无法做到大规模维生素D筛查,建议对于骨科关节置换患者常规行钙,维生素D补充治疗。对于有条件行维生素D检查的地区,及时的维生素D水平检测对于骨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术后预期有一定指导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