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1, Vol. 15 ›› Issue (15): 2825-2828.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1.15.040
• 组织构建临床实践 clinical practice in tissue construc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聂达荣1,王和鸣2,杨连梓1,彭美玉2 ,陈 可3
Nie Da-rong1, Wang He-ming2, Yang Lian-zi1, Peng Mei-yu2, Chen Ke3
摘要:
背景: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骨钙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存在地域和人群的差异。 目的:观察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探讨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易感基因。 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201例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用双能X射线吸收法测定腰椎、股骨颈,大转子和Ward’s三角4个部位骨密度值。 结果与结论:福州地区汉族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χ2=2.29,P > 0.05),基因多态性分布依次为HH 5%、hh 46%、Hh 49%,与福州、北京、广州、台湾地区骨钙素基因Hind Ⅲ位点多态性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但是与日本人、白种人差异明显(P < 0.05)。且HH基因型在大转子骨密度明显高于hh型(P < 0.05),但不同基因型在第2~4腰椎、股骨颈、Ward’s三角区的骨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绝经后妇女骨钙素基因型与大转子骨密度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