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胶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普外科、脑外科、妇产科等手术过程中发挥止血、封闭、黏合及缓释作用的生物制剂
[14-17]。它是从血液中提取相关成分(纤维蛋白原、XIII因子、凝血酶)等,模拟人体凝血机制的最后阶段,当各成分混合后,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并在 XIII因子、Ca
2+的作用下聚集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纤维蛋白胶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能较好的介导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其降解速度可调,还可促进细胞黏附和增殖,为细胞提供三维空间,促进组织生长修复
[18-19]。近几年来,国内外陆续有相关报道,将纤维蛋白胶应用于眼科领域。梅芳等
[20]用纤维蛋白胶体外重建兔角膜上皮细胞获得成功;Kaufman
[21]和Ibrahin-elzembely等
[22]分别在人体上用纤维蛋白胶行无缝线板层角膜移植,并取得较好的效果。Sharma等
[23]用FS和氰基丙烯酸酯封闭角膜穿孔,两者均能封闭直径达3 mm的角膜穿孔,而FS封闭的穿孔愈合更快且导致的角膜新生血管较少。目前纤维蛋白胶主要作为组织黏合剂应用于眼表手术,而作者认为,将GFAM复合物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纤维蛋白胶具有以下潜在优点:①封闭组织缺损。GFAM移植手术后,纤维蛋白胶可以完全紧密覆盖整个角膜表面,封闭损伤造成的组织缺损,防止和治疗角膜穿孔。②降解过程中的缓释作用。纤维蛋白胶的缓释作用与纤维蛋白胶的特性密切相关,混合后的凝胶是具有三维结构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其形成的网架状结构类似一块海绵,其中的网眼形成储药库,随着凝胶的纤溶和吸收,药物缓慢释放。纤维蛋白胶在体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在1周左右逐渐被机体降解吸收。随着纤维蛋白胶的降解,更昔洛韦缓慢释放并作用于眼表。这样就提高了局部药物浓度,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减少了给药次数。
羊膜是一种优良的组织工程材料。首先,它具有薄而透明、无血管及神经、无抗原性的特点,可作为眼表上皮基底膜的替代物,为病变组织提供健康的上皮下基质环境,促进上皮形成[24-27]。其次,羊膜可表达多种生长因子,减轻炎症反应,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防止胶原组织暴露和溶解,在眼表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第三,羊膜可作为有效的药物释放系统,提高药物在眼表的质量浓度[28]。此外,羊膜所独特的膜状结构还有利于手术缝合及固定,使含药物的纤维蛋白胶能牢固地附着于眼表而不脱落。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临床上应用羊膜移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取得了明显疗效[29-30]。研究表明,羊膜移植治疗病毒性角膜炎能减轻免疫反应,迅速缓解局部症状,重建眼表,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视力,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体外及体内条件下,GFAM复合物均具有良好的缓释特性。体外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条件下更昔洛韦早期释放相对较快,之后逐渐减慢,释放可持续120 h以上。动物实验表明,GFAM能够持续向眼表释放更昔洛韦,含一定量更昔洛韦的GFAM可发挥一般眼液的作用并优于更昔洛韦眼液。
采用GFAM复合物用于治疗病毒性角膜炎,不仅可以保持更昔洛韦、羊膜、纤维蛋白胶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及优点,而且能够更好地发挥三者的的协同作用。由纤维蛋白胶与更昔洛韦混合后与羊膜黏
合而成的GFAM复合物,在体外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它黏
合紧密、成型、不分层、柔韧、富有弹性,在体内纤溶酶的作用下逐渐降解。将其移植到眼表后,它可以较长时间覆盖于角膜表面不溶解脱落,明显延长更昔洛韦、羊膜及纤维蛋白胶对角膜的作用时间。同时,GFAM复合物作为一个生物屏障,移植后保护了眼表免受外界细菌感染,覆盖了病变的角膜,减轻炎症刺激;又作为一个药物缓释载体,向位于下面的眼表释放更昔洛韦及抗炎抗血管因子。GFAM移植为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可望成为一种简便有效易于掌握和推广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