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4): 603-608.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04.008
• 人工假体 artificial prosthesis • 上一篇 下一篇
殷海东1,黄明光1,赵洪斌1,彭 焰2,杜开利2,黄东生2
Yin Hai-dong1, Huang Ming-guang1, Zhao Hong-bin1, Peng Yan2, Du Kai-li2, Huang Dong-sheng2
摘要:
背景:脊椎的轴向旋转是脊柱侧凸的基本畸形之一,由于受后路矫形术野的限制,如何测量脊柱侧凸后路矫形术中患者的脊椎旋转度一直是困扰脊柱外科的难题。目前对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椎旋转度测量多根据患者矫形术前的X射线片或CT进行,而有关矫形术中测量脊椎旋转度的报道甚少。 目的:探讨根据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测量脊椎旋转度的可行性。 方法:在经椎弓根中部的CT横切面上测量两侧椎弓根螺钉进钉点连线之垂直平分线与矢状面的夹角(EPPsag角),将EPPsag角与脊椎标本的实际旋转度、Ho’s法测量结果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利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EPPsag角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差异。利用脊椎旋转测量仪测量9具腰椎标本在不同位置时的脊椎旋转度,并将上述结果与EPPsag角行配对t检验。 结果及结论:EPPsag角与脊椎标本的实际旋转度、Ho’s法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EPPsag角的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根据EPPsag角来表示脊椎旋转度具有准确性高、可重复性好的优点。当脊椎旋转度不超过30°时,脊椎旋转测量仪可准确反映旋转脊椎的EPPsag角。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