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基础实验 basic experiments of organ transplantation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Exendin-4对不同热缺血时间心死亡供体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车彦鹏,刘永锋,宋文卿,梁世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36): 5747-575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4.36.002
    摘要434)      PDF (690KB)(534)   

    背景:心死亡供体大鼠供胰的利用不可避免地经过热缺血损伤,因此热缺血时间的长短对获得的胰岛数量及功能有重要影响。
    目的:观察Exendin-4对不同热缺血时间心死亡供体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
    方法:大鼠胰岛细胞体外培养,根据实验条件随机分为3大组:热缺血0,30和45 min组,每组又分为2亚组,其中对照组为胰岛细胞培养24 h;实验组为10 nmol/L Exendin-4与胰岛细胞培养24 h。应用双硫踪染色来计算分离胰岛数目并判断所提胰岛的纯度;丫啶橙/溴乙啶染色检测胰岛存活,胰岛素释放实验检测胰岛功能。
    结果与结论: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各组获得胰岛细胞的数量、纯度、存活率及功能逐渐降低。热缺血0 min组、30 min组、45 min组加入10 nmol/L Exendin-4培养24 h后分离、纯化的胰岛数量及纯度、活性均比未加入Exendin-4培养的对照组有所提高,热缺血30 min及热缺血45 min组中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Exendin-4对不同热缺血时间心死亡供体大鼠胰岛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能减少胰岛细胞凋亡,改善胰岛的存活与功能;Exendin-4的使用可能成为胰岛移植早期缺血的边缘供体预处理的有效方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紫癜性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3和4的信号转导途径
    付 元,刘秀琴,程 娜,张守青,常 红,张秋业,陈秀霞,高兴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3): 9182-9188.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53.014
    摘要241)      PDF (798KB)(444)   

    背景:目前关于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在紫癜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分析Toll样受体3和Toll样受体4在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过敏性紫癜患儿64例,分为过敏性紫癜无肾损害组36例及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组28例,另选健康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3、Toll样受体4蛋白表达率。
    结果与结论:①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Toll样受体4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②过敏性紫癜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紫癜性肾炎组白细胞介素12 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紫癜无肾损害组(P < 0.05)。③过敏性紫癜组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 mRNA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0,P < 0.01);过敏性紫癜患儿Toll样受体4 mRNA与髓样分化蛋白2、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均呈正相关(P < 0.01),与白细胞介素12 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 < 0.01)。提示Toll样受体4可能通过髓样细胞分化因子88依赖信号转导途径介导过敏性紫癜的免疫发病机制,Toll样受体4的过度活化可能与过敏性紫癜的肾损伤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被引次数: Baidu(2)
    右美托咪定抑制肾缺血/再灌注炎性反应
    陈克研,张毅男,刁玉刚,周 锦,张铁铮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3): 9189-919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53.015
    摘要471)      PDF (2092KB)(652)   

    背景:在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防治研究中,用药物激活或抑制机体某些因子从而保护肾组织,对肾移植和移植物的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目的:探索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炎性因子及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
    方法:4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及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后3组行右肾切除,左肾缺血45 min,再灌注60 min,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于大鼠股静脉穿刺置管后泵注1 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后改为0.5 μg/kg,泵注30 min直至缺血即刻;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于左肾再灌注后静脉泵注0.5 μg/kg右美托咪定 30 min。
    结果与结论:肾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肾小管扩张,有肾小球肾炎表现,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血清和肾脏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水平也明显增加(P < 0.05);经右美托咪定预处理或后处理的肾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血清和肾脏中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水平也明显降低(P < 0.05)。提示肾缺血再灌注可致以炎性反应为特征的肾损伤;右美托咪定可以抑制炎性反应并弱化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被引次数: Baidu(19)
    肝硬化部分切除后肝再生及结构变化
    郑晓筠,罗倩欣,陈倩琪,熊喜峰,刘玉荣,马宁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3): 9196-920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53.016
    摘要1284)      PDF (2083KB)(514)   

    背景:肝脏自身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临床资料显示大部分肝癌患者合并有肝硬化,切除肿瘤后肝脏质量可逐渐恢复,提示硬化的肝脏仍具备修复潜能。

    目的:尝试用肝部分切除方法诱导小鼠硬化肝组织内具再生能力的细胞增殖,观察再生肝脏的结构变化。
    方法:使用CCl4皮下注射方法制备小鼠肝硬化模型。对肝硬化小鼠行肝部分切除,于切除后1,3,5,7,10,14及21 d取小鼠肝组织并称质量。观察比较肝部分切除后不同时间小鼠再生肝组织的结构变化;评估肝再生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肝星形细胞标志分子结蛋白及肝星形细胞活化标志分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变化;5-溴脱氧尿核苷标记技术对增殖细胞进行定性、定位。
    结果与结论:肝硬化小鼠肝部分切除后第1,3,5,7,14,21天肝再生率分别为6.58%,22.03%,21.39%,29.05%,45.22%,50.98%。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显示CCl4注射8周后呈早期肝硬化病理改变,肝部分切除后肝组织结构逐步改善。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肝部分切除后第1天再生肝组织内结蛋白表达减少,但第3天至第14天呈上升趋势,21 d则明显减少;肝再生过程中各时间点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依时递减。5-溴脱氧尿核苷阳性细胞在肝部分切除后1-7 d主要为肝细胞,肝部分切除后14-21 d阳性细胞定位于肝血窦内皮及窦腔内。结果表明早期肝硬化小鼠大部肝切除后3 d出现明显的再生反应,并逐步恢复正常的肝组织结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被引次数: Baidu(9)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损伤中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王庆霞,李洪杰,刘雪梅,徐 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3): 9203-9208.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53.017
    摘要84)      PDF (1733KB)(401)   

    背景:细胞因子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干细胞因子具有造血系统以外的器官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中干细胞因子及其受体c-Kit表达的变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其表达的影响。
    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4只,采用夹闭双侧肾蒂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 min后再灌注24 h,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缺血再灌注组(n=1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n=12),促红细胞生成素组于造模前2 h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5 000 U/kg。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组肾组织中干细胞因子及c-Kit的表达变化,测定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计算肾小管损伤积分。

    结果与结论:干细胞因子及c-Kit在肾组织中的表达仅限于肾小管区域。与假手术组比较,干细胞因子和c-Kit在缺血再灌注组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组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 < 0.05),促红细胞生成素组干细胞因子表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1),但两组c-Kit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 < 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 < 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组肾组织病变减轻。说明缺血再灌注导致急性肾损伤发生时干细胞因子及c-Kit表达升高,而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急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干细胞因子及c-Kit表达有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全文链接:

    大黄酸及大黄素诱导高糖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凋亡
    郭 禹,李 岩,房 卉,印晓星,魏群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44): 7739-7744.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44.014
    摘要297)      PDF (620KB)(382)   

    背景:课题组前期实验证实中药复方消可宁能有效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
    目的:比较大黄酸与大黄素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程度。
    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20,40,80 µmol/L的大黄酸和大黄素刺激高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DA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率。
    结果与结论:苏木精-伊红染色及DAPI染色结果显示大黄酸对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的影响程度强于大黄素的影响程度。细胞凋亡率的对比显示大黄酸对髙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与晚期凋亡率均强于大黄素。说明低中高浓度的大黄酸、大黄素均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但大黄酸的药效强于大黄素。

    被引次数: Baidu(27)
    正常兔胆道系统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表现
    郑博文,任 杰,郑荣琴,王 平,曾 婕,吕 艳,周 杰,张玉进,杨松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44): 7771-777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44.019
    摘要348)      PDF (345KB)(383)   

    背景:应用实验动物模型可深入探讨超声及超声造影在缺血型胆道病变诊治方面的作用。但尚未见适用于各种肝胆疾病兔模型的超声造影研究的时相划分标准。
    目的:探讨正常兔胆道系统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表现及兔肝脏超声造影时相划分标准。
    方法:对10只正常新西兰兔行肝胆系统常规超声检查,并对常规超声可显示的胆管壁行超声造影检查,总结其特点。
    结果与结论: ①门脉管径/胆管管径为3.59±0.54。②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上胆总管及中叶胆管的显示率显著高于外叶胆管,胆总管-中叶胆管是兔首选的超声观察目标。③正常兔肝脏超声造影时相兔肝脏增强时相划分与人类不同,可划分为动脉期(10-20 s)、门脉期(21-30 s)及延迟期(31-180 s)。正常胆管壁动脉期呈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增强。上述正常参数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超声造影在兔胆道缺血诊治方面的作用奠定基础,亦可推广应用至兔的其他肝胆疾病模型。

    被引次数: Baidu(5)
    改良心肌保护液在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程光存,程明光,汤丹丹,董贵福,蔡 燕,姜 波,严中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31.0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
    吴道诩,徐 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31.014
    双重复合糖基转移酶的ABO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
    喻 琼,苏宇清,甄建新,邓志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31.015
    生物素-亲和素技术锚定肝素于胰岛表面
    田晓辉,李 杨,丁小明,宋焕瑾,冯新顺,薛武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18): 3358-336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18.018
    摘要291)      PDF (2168KB)(444)   

    背景:胰岛微血管在胰岛分离过程中被破坏,进而影响移植后胰岛的营养供应。肝素对于血管的再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临床胰岛移植多应用肝素来抑制血栓形成,但全身肝素化增加了出血的风险。而亲和素同时具备生物素和肝素2个较强的结合位点。
    目的:利用亲和素这一特性,应用生物素-亲和素技术,将肝素锚定于胰岛的表面,促进胰岛再血管化,同时达到避免全身应用大剂量肝素带来出血风险的目的。
    方法:根据Ricordi自动化法分离纯化成人胰腺,然后将成人胰岛依次和0,0.5,1,1.5,2 g/L生物素(包括生物素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长臂活化生物素、肼化生物胞素、生物素酰肼、TFP-biotin),1 g/L亲和素素,0.5,1.0,1.5,2.0 g/L肝素孵育培养,观察肝素化变化。
    结果与结论:TFP-biotin介导胰岛表面肝素化效果最好,且其肝素化前后胰岛活力率变化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同时肝素化和未肝素化胰岛具备相似的胰岛素释放反应(P > 0.05)。提示生物素-亲和素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岛表面肝素化处理方法。

    被引次数: Baidu(1)
    链脲佐菌素对1型糖尿病小型猪肝肾功能的影响
    田 忠,崔永春,李 凯,李巨波,王 坤,唐 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18): 3366-3373.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18.019
    摘要624)      PDF (837KB)(584)   

    背景: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方法,但其对实验动物肝肾功能有何影响?
    目的:观察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小型猪1型糖尿病模型对其肝肾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在耳缘静脉注射柠檬酸钠溶液或链脲佐菌素溶液前、后10 min,30 min,1 h,2 h,4 h,1 d,3 d和7 d各静脉采血1次,动态监测空腹血糖、C肽和胰岛素水平,检查肝肾功能,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猪胰腺、肝脏、肾脏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给药后24 h开始,模型组空腹血糖明显升高并始终维持在17.7-20.1 mmol/L的浓度范围,C肽和胰岛素水平显著降低。与给药前相比,模型组肝肾功能血液指标中总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酐均无明显改变;尿素氮和白蛋白虽略有降低,但尚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P <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胰腺、肝和肾小管基底膜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表达均显著减少。证实,一次性注射高剂量链脲佐菌素可成功建立1型糖尿病小型猪模型,且对模型猪的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

    被引次数: Baidu(4)
    三波长肝储备功能检测系统的设计
    徐泽鹏,马腾飞,李凯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 902-90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05.021
    摘要361)      PDF (491KB)(547)   

    背景: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可以让医生得到充分的肝脏信息,从而制定下一步的治疗计划。吲哚青绿排泄试验因为其具有简单、创伤少等优点,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患者肝储备功能的方法。
    目的:设计基于吲哚青绿排泄法的便携式肝储备功能测试系统。
    方法:依据组织对红外光吸收的不同以及脉动选择不同波长LED,选择ARM9平台,设计外围硬件以及探头,并在Window CE系统下设计系统的软件程序,进行整机效果验证。
    结果与结论:便携式肝储备功能测试系统可以无创、实时的提供吲哚青绿15 min滞留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人体信息,系统采用三波长LED照射手指,并利用光电传感器采集透过手指的光强,软件方面采用数字滤波器及自学习阈值法去除干扰信号。实验证明该系统信号可靠、稳定,效果良好,具有实用性。

    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效果的比较
    王海峰,王剑松,徐鸿毅,石永福,左毅刚,杨德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 907-91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05.022
    摘要379)      PDF (278KB)(791)   

    背景:原位尿流改道在膀胱癌根治术后具有良好的控尿能力,但针对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原位回肠重建新膀胱和原位乙状结肠重建新膀胱后疗效及随访方面的研究很少。
    目的:比较女性膀胱癌患者原位回肠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至2008年行膀胱癌术后原位回肠尿流改道(回肠组,n=29)和乙状结肠尿流改道(乙状结肠组,n=23)的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修复中及修复后的一般情况、尿动力学结果、控尿能力和修复后储尿囊相关并发症等。
    结果与结论:平均随访时间回肠组57个月,乙状结肠组55个月。两种修复方式术中失血量、术后控尿效果接近,但两组在手术时间、治疗后下床时间、新膀胱容量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回肠组治疗后早期及晚期储尿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乙状结肠组。回肠组治疗后储尿囊再发肿瘤2例,乙状结肠组未见发生,说明两种重建方式应用于女性膀胱癌患者疗效均良好。

    被引次数: Baidu(3)
    半永久双腔中心静脉导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
    张晓东,李小萍,宋 洁,李 瑛,李 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 17 (5): 913-91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3.05.023
    摘要680)      PDF (348KB)(594)   

    背景: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重要补充形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有研究发现,将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的死亡率高于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不同类型血管通路对微炎症状态的影响还鲜有报道。
    目的:比较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与自体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差异,探讨不同类型的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0例,根据血管通路不同分为自体动静脉内瘘组48例及颈静脉半永久双腔静脉导管组32例,以门诊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健康对照。检测2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行对比分析。
    结果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半永久插管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内瘘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提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使用半永久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较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状态。

    被引次数: Baidu(14)
    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测定
    崔 岩,梁耀先,刘洪彦,刘雪梅,徐 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10-10014.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53.025
    摘要391)      PDF (474KB)(630)   

    背景:干细胞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可能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目的: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血清干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用腺嘌呤灌胃诱发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4、8和12周各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血液学及尿液学指标,ELISA检测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计算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分析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浓度与肾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各时期血清尿素氮、肌酐、干细胞因子水平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上述指标均随着灌胃天数的延长逐渐增加,血清干细胞因子浓度与尿素氮、肌酐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 < 0.01)。提示干细胞因子可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姜黄素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陶佳意,米 华,莫曾南,黄伟华,陈 凯,梁艺耀,黄海鹏,李生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15-1002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53.026
    摘要343)      PDF (614KB)(549)   

    背景:有研究发现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姜黄素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联合处理组。肾脏再灌注24 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肌酐、尿素氮均升高(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肌酐、尿素氮值在再灌注24 h后均下降(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肌酐更低(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损伤更轻。说明示姜黄素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

    被引次数: Baidu(11)
    兔脑死亡状态对肾脏损伤的影响机制
    王甲甲,李 玲,钟自彪,范晓礼,乔兵兵,叶啟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21-1002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53.027
    摘要278)      PDF (591KB)(530)   

    背景:近几年来有文献报道脑死亡供体器官损伤以及移植之后移植物质量下降,与机体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有关。
    目的:建立兔脑死亡模型,观察脑死亡后不同时间点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变化情况,并揭示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合理利用脑死亡供体进行肾脏移植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采用兔缓慢颅内加压法建立脑死亡模型。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n=5):仅作持续麻醉维持,不予处理;对照组(n=5):麻醉后进行开关腹手术并钻孔开颅;实验组(n=20):麻醉后建立脑死亡模型。在确定脑死亡后,分别观察2,4,6 ,8 h后肾脏各指标变化。
    结果与结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血清中尿素氮、肌酐的浓度不断增加,白细胞介素1β,6,8、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也不断升高;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原位末端凋亡法结果显示,随着脑死亡时间的延长,肾脏损伤程度有所增加、肾脏组织中PKCα mRNA、蛋白质的表达趋势亦如此。说明脑死亡状态可以导致肾脏形态学及功能学方面的改变,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该现象可能与PKCα的激活、炎症递质的释放有关。

    被引次数: Baidu(10)
    脑死亡致肺损伤家兔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与作用
    李 玲,王甲甲,范晓礼,钟自彪,何重香,叶啟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27-1003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53.028
    摘要322)      PDF (760KB)(598)   

    背景:脑死亡供体已成为当前器官移植的主要来源。研究有效的方法与手段,保护供体器官,提高器官质量至关重要。
    目的:观察热休克蛋白70在脑死亡状态致肺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60只家兔随机均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不行手术;假手术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及颅骨钻孔置管术,不行颅内加压脑死亡术;脑死亡组:行股动脉插管、气管插管、颅骨钻孔置管及颅内加压脑死亡术,呼吸机维持脑死亡状态。各组均在术后2,4,6,8 h记录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肺脏结构改变,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肺脏热休克蛋白70的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脑死亡组较假手术组血压与心率尚未发现显著变化(P > 0.05)。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肺脏组织损伤不明显。2-6 h内,随着时间延长,脑死亡组家兔肺脏损伤逐渐加重(P < 0.05),但8 h出现一定程度好转。热休克蛋白70 mRNA与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 < 0.05),始于2 h,于8 h最高。结果证实,热休克蛋白70可能介入脑死亡状态诱导的肺脏损伤,发挥自身防御性保护作用。

    被引次数: Baidu(1)
    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在肝段切除中的应用
    贺房勇,李曙光,张国志,卢伟胜,陈建立,王长友,赵 鹏,王大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53): 10032-1003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53.029
    摘要453)      PDF (451KB)(532)   

    背景:研制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可减少肝功能损伤及胆瘘的发生。
    目的:探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对血流变、肝肾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手术安全性。
    方法:对85例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的患者,应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患者31例设为实验组,同期54例行不阻断肝门血流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胆瘘例数以及血流变学、肝肾功能的改变。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3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少、肝切除后无胆瘘、对血流变学、肝肾功能影响小。说明应用自制铐式可调型肝钳以半肝血流阻断及肝局部血流阻断法行半肝、肝段及肝部分切除,术式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