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骨代谢标志物:骨具有新陈代谢的活性,这一过程即为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和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的过程,二者紧密关联构成骨重建或称骨转换。骨代谢标志物是骨转换过程产生的一些代谢物,主要包括骨形成标志物和骨吸收标志物,可用来进行骨丢失速率监测、骨折风险预测、疗效评估及治疗方案调整、代谢性骨病的鉴别。
骨密度:定义为单位面积骨的矿物质平均浓度。骨密度可反映机体骨量水平,测定骨密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测定骨密度的方法有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DXA),单能X线吸收法(SXA),定量CT(QCT),放射线吸收光度法,此外,还可通过定量超声利用声波来测定与骨密度及骨强度相关的骨质特点。其中双能X射线吸收测量法被认为是骨密度测量的“金标准”。
摘要
背景:骨密度反映的是相对长时间内的骨量情况,是一个静态参数,如果要了解骨代谢的动态变化过程,需评估骨代谢标志物。
目的:探讨脊柱和关节退变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变化。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血液;尿液”英文检索词为“bone metabolic markers;Bone mineral density;Serum;urine”,纳入文献时间限定为2005至2016年,按纳入排除标准选择29篇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目前临床常用的骨形成标志物主要包括骨碱性磷酸酶、骨钙素、Ⅰ型前胶原N末端前肽、Ⅰ型前胶原C末端前肽等,骨吸收标志物主要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Ⅰ型胶原N端交联肽、Ⅰ型胶原C端交联肽、脱氧吡啶啉、吡啶啉、羟脯氨酸等。脊柱和关节退变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围术期骨密度变化不大,骨吸收标志物水平增高,提示骨吸收过程活跃;而骨形成标志物在骨折患者围术期增高,说明骨折围术期存在新骨形成;在骨退行性变患者围术期骨形成标志物降低,骨形成过程受抑制。综合看,骨关节病变及骨折患者围术期的骨吸收过程加剧更为明显,可能进一步加重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应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
ORCID:
0000-0002-8047-4710(李士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