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设计 构建稳定的SLC1A5过表达和敲低的巨噬细胞模型,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验证,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
1.2 时间及地点 实验于2023年3-10月在昆明医科大学药学院暨云南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完成。
1.3 材料 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购自武汉普诺赛生命科技有限公司;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VivaCell);Trizol试剂(美国Thermo);嘌呤霉素(Solarbio);PCR试剂盒(Yeasen);BCA蛋白定量试剂盒、SLC1A5抗体、Anti-Rabbit IgG(H+L)Antibbody(Proteintech公司);SLC1A5 Forward primer、SLC1A5 Reverse primer由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慢病毒载体GV492、GV493及pHelper (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质粒测序结果来自上海吉凯基因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实验方法
1.4.1 过表达/敲低SLC1A5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慢病毒载体的构建:根据miRBase(http://www.mirbase.org/)数据库设计扩增小鼠SLC1A5前体序列的引物及成熟体,引物序列:SLC1A5-F:5’-CAT CAA CGA CTC TGT TGT AGA CC-3’;SLC1A5-R:5’-CTG GAT ACA GGA TTG CGG TAT TT-3’。构建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载体编号GV492,元件顺序:Ubi-MCS-3FLAG-CBh-gcGFP-IRES-puromycin,AgeI/NheI为克隆位点;构建低表达慢病毒载体:载体编号GV493,元件顺序:hU6-MCS-CBh-gcGFP-IRES-puromycin,对照插入序列:TTC TCC GAA CGT GTC ACG T。载体酶切体系见表1,37 ℃反应3 h对载体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目的条带获得酶切后的线性载体。
以小鼠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SLC1A5前体序列,扩增反应体系见表2,扩增程序:98 ℃预变性5 min;98 ℃变性10 s,退火55 ℃ 10 s,延伸55 ℃ 30 s,共计30个循环;延伸72 ℃ 8 min。
PCR产物与载体交换:冰水浴中配制反应体系,见表3,于37 ℃反应 30 min,随后置于冰水浴中冷却 5 min后立即转化。将10 µL交换反应产物加入到100 µL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混匀置冰上30 min,42 ℃热激 90 s,冰水浴孵育2 min,加入500 µL LB培养基,置于37 ℃摇床振荡培养1 h。取适量菌液均匀涂布在含有相应抗生素的平板上,在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18 h。对阳性单克隆菌落进行PCR鉴定及测序分析。将测序一致的菌液进行扩菌培养和质粒抽提。
(2)慢病毒的包装与滴度检测:将pHelper1.0质粒载体、目的质粒载体以及pHelper2.0质粒载体与293T细胞共同转染,在37 ℃和体积分数5% CO2的条件下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通过离心浓缩的方式去除杂质并进行分装。随后,对获得的病毒进行稀释,并进行滴度测定。计算公式:病毒滴度(TU/mL)=表达绿色荧光细胞数/病毒原液量。
1.4.2 构建和筛选稳定过表达/敲低SLC1A5的RAW264.7细胞株
(1) RAW264.7细胞培养:复苏RAW264.7细胞,在培养皿中使用完全培养基(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90%DMEM培养基)于37℃、体积分数5%CO2条件下培养RAW264.7细胞,定期更换培养基,待细胞铺满培养皿的80%区域可进行传代。
(2) RAW264.7细胞嘌呤霉素工作浓度的筛选:将生长状态良好的RAW264.7以1×108 L-1的细胞浓度种于24孔板,每孔1 mL,贴壁生长24 h后,在每孔中逐渐加入嘌呤霉素,浓度梯度为0.5 μg/mL,最大质量浓度为10 μg/mL。继续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随后,继续培养RAW264.7细胞48 h,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将所有正常RAW264.7细胞杀死的最低质量浓度确定为RAW264.7细胞的嘌呤霉素工作质量浓度。
(3)确定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的最佳转染条件:
RAW264.7细胞转染:将RAW264.7细胞以1×107 L-1的细胞浓度种于96孔板,每孔100 μL,培养24 h。取出慢病毒置于冰上溶解,用适量完全培养基稀释,获得相应滴度的病毒:1×107,5×107,1×108 TU/mL 3个滴度。按照表4添加其余试剂。培养24 h后根据细胞状态改为完全培养基继续培养。
转染效果确定: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72 h后,观察细胞的荧光强度及状态。将转染效果达80%以上、感染复数值最小、细胞状态良好的转染条件为最终构建条件。
(4)过表达/敲低SLC1A5稳转RAW264.7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实验分组:将实验分为对照慢病毒+HiTransG P 转染液+完全培养基组(阴性对照组)、过表达SLC1A5慢病毒+ HiTransG P 转染液+完全培养基组(SLC1A5-H组)、敲低SLC1A5慢病毒+HiTransG P 转染液+完全培养基组(SLC1A5-L组)以及RAW264.7细胞+完全培养基组(空白对照组)。
转染实验:将RAW264.7细胞以1×108 L-1的细胞浓度种于6孔板,每孔2 mL,组内平行感染2个复孔,贴壁生长24 h后,加入40 μL HitransG P转染增强液和慢病毒。依据病毒滴度和感染复数计算出每孔需要的病毒体积,计算公式:病毒体积=(感染复数×细胞数目)/病毒滴度。根据细胞状态更换培养基。转染72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
构建稳转株:在慢病毒转染RAW264.7细胞72 h后,更换为含3 μg/mL嘌呤霉素的完全培养基维持培养四五代,收集细胞检测SLC1A5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
(5)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稳转细胞株的SLC1A5表达量:收取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LC1A5-L组、SLC1A5-H组细胞,加入Trizol提取细胞中的总RNA,测定纯度后反转录得到cDNA,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SLC1A5的mRNA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内参GAPDH的表达。以2-ΔΔCT法计算SLC1A5的相对表达量。
(6)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稳转细胞株的SLC1A5蛋白表达水平:收取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SLC1A5-L组、SLC1A5-H组细胞,提取细胞总蛋白并用BCA法定量以确定上样量;蛋白溶液与4×loading buffer混合,经水浴锅煮沸后冷却,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经转膜和封闭后,用一抗SLC1A5抗体(1∶1 000)和二抗Anti-Rabbit IgG(H+L)Antibody先后孵育,经曝光显影后得到灰度图。用免疫印迹检测SLC1A5的蛋白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内参β-Actin的表达,分析图像软件为Image J计算SLC1A5的相对表达量。
1.5 主要观察指标 ①慢病毒载体测序以及滴度测定相关指标;②荧光法测定细胞转染效率;③qPCR法测定SLC1A5基因表达水平;④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法测定SLC1A5蛋白表达水平。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参数检验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q检验。P <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采用Graph Pad Prism.v 8.02绘制数据图表。文章统计学方法已经通过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生物统计学专家审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