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本实验共纳入2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实验过程中第3周组有1只兔子不明原因拉肚子后死亡,实验过程中未加入动物补充,实验结果中第3周组为5只,其余各组动物生长良好,每组6只均纳入最后结果统计中。
2.2 滑膜标本大体观察 空白组膝关节皮肤颜色正常,关节周围温度正常,无明显肿胀,打开关节腔后未见明显关节积液,滑膜组织均匀,较薄,呈淡红色,未见充血水肿(图1A)。
造模后第1周组,膝关节皮肤颜色较红,关节周围皮温较高,肿胀明显,打开关节腔后有大量关节积液,滑膜组织明显增厚,呈淡黄色,毛细血管充血明显(图1B)。
造模后第2周,膝关节皮肤颜色较红,关节周围温度稍高,肿胀明显,打开关节腔后关节积液较第1周明显较少,滑膜增厚,颜色较第1周偏红,毛细血管充血明显增加(图1C)。
造模后第3周,膝关节皮肤颜色较红,关节周围温度稍高,轻度肿胀,打开关节腔后有少量关节积液,滑膜增厚,滑膜组织上毛细血管充血明显(图1D)。
2.3 膝关节局部皮温测定 造模后第1,2,3周组膝关节局部皮温均高于造模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造模后第1周与第2周相比,2组膝关节局部皮温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5,P=0.068);造模后第1周膝关节局部皮温高于造模后第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2,P=0.028);造模后第2周膝关节局部皮温与造模后第3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62,P=0.14),见表1。

2.4 膝关节周径测定 造模后第1,2,3周组膝关节周径均大于造模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造模后第1周时膝关节周径大于造模后第2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0,P=0.005);造模后第1周膝关节周径大于造模后第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0,P=0.006);造模后第2

周与第3周相比,2组膝关节周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5,P=0.96),见表1。
2.5 白细胞介素1测定 第1,2,3周组兔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浓度均高于空白组(P < 0.01);第1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浓度高于第2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22,P=0.009);第1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浓度高于第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59,P=0.001);第2周与第3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浓度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62,P=0.14),见表2。

2.6 肿瘤坏死因子α测定 第1,2,3周组兔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均高于空白组(P < 0.01);第1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高于第2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60,P=0.005);第1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高于第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28,P=0.000);第2周与第3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9,P=0.93),见表2。
2.7 基质金属蛋白酶13测定 第1,2,3周组兔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浓度均高于空白组(P < 0.01);第1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浓度高于第2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10,P=0.000);第1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浓度高于第3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34,P=0.000);第2周与第3周膝关节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浓度差别不大,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77,P=0.64),见表2。
2.8 滑膜组织学观察 空白组滑膜表面间皮呈单层排列,细胞扁平,未见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图2A,A1)。造模后第1周组滑膜表面间皮增生,滑膜层增厚,少量血管增生,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B,B1)。造模后第2周组滑膜表面间皮增生、增厚明显,少量血管增生,中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C,C1)。造模后第3周组滑膜表面间皮增生,滑膜层增厚明显,血管增生增多,中量炎性细胞浸润(图2D,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