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抗病毒材料 antibacterial and antiviral materials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钛表面多酚介导铜离子涂层制备及抗菌抗氧化性能
    官振菊, 谢永林, 向守刚, 张成栋, 李小龙, 李兴平, 蒲 超, 张 波, 罗栩伟, 肖东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 (10): 1997-2005.   DOI: 10.12307/2025.417
    摘要177)      PDF (2770KB)(208)   

    文题释义:
    细菌生物膜:附着在表面或聚集在细胞外基质中的固着、复杂细菌群落。细菌附着在钛植入体表面会在植入体周围形成有利于细菌生长的生物膜,生物膜感染会导致植入体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活性氧:含有氧自由基的高活性物质,主要包括羟基自由基、超氧化物和过氧化物。

    背景:钛植入体因比强度高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在植入手术过程中,细菌感染及组织受损环境产生大量活性氧物质易导致组织延迟愈合与手术失败,因此开发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性能的钛植入体极为重要。
    目的:鉴于铜离子良好的抗菌性能及多酚类物质优良的抗氧化性能,拟在钛表面制备多酚介导的铜离子涂层,评价其体外抗菌及抗氧化性能。
    方法:利用碱热法在钛表面制备纳米结构,然后将钛片置于单宁酸及铜离子溶液中,获得多酚介导的铜离子涂层,检测样品的表面形貌与水接触角,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铜离子的携载及释放。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接种于纯钛片(空白组)、碱热处理钛片(对照组)、多酚介导的铜离子修饰钛片(实验组)表面,观察细菌存活状态。将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分别接种于3组钛片表面,评价材料的抗氧化性能及生物活性。
    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多酚介导的铜离子修饰钛片表面存在棒状纳米结构,并且涂层无裂纹;多酚介导的铜离子修饰钛片表面亲水性接近纯钛片;原子吸收光谱结果显示,多酚介导后钛片表面铜离子的携载量增加了51%,铜离子呈均匀释放。②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钛片的抗菌率为0%,21.65%,93.75%;活死染色与CTC染色显示,空白组钛片表面的活细菌最多,实验组钛片表面的活细菌最少。③活死染色与CCK-8检测结果显示,3组钛片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并且实验组钛片更有利于MC3T3-E1细胞增殖;活性氧荧光探针检测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实验组钛片表面活性氧荧光强度明显减弱;碱性磷酸酶与茜素红S染色结果显示,相较于其他两组,实验组钛片表面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与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更强。④结果表明,多酚介导的铜离子涂层具有较强的抗菌、抗氧化及促成骨分化性能。
    https://orcid.org/0009-0001-7952-5584 (官振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缓释材料;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对RAW264.7巨噬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马丽莎, 何惠宇, 吾凡别克·巴合提, 吕尚毅, 韩祥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 (10): 2023-2029.   DOI: 10.12307/2025.212
    摘要107)      PDF (2572KB)(260)   

    文题释义:
    氧化石墨烯:是由6个碳原子所组成的六圆环二维原子晶体,拥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强的力学性能、较多的含氧基团,在与其他材料进行结合后可提升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亲水性和与聚合物基体的亲和性。
    异物反应:当钛种植体等修复材料植入机体后,免疫系统应对外来异物所做出的应答反应,主要由材料表面的巨噬细胞及异物巨细胞主导,炎症反应的长期存在可能会引发部分植入物过早的裂解,导致修复治疗失败,因而异物反应与机体组织再生的平衡成为研究的关键。

    背景:纯钛种植体植入机体后存在骨融合失败或者种植体周围感染等问题,因此对钛种植体表面进行改良已成研究的热门话题。巨噬细胞是机体应对外界刺激的一道免疫防线,任何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的相关免疫反应均与巨噬细胞相关。
    目的: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纯钛片表面制备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分析涂层的表面特征及对RAW264.7巨噬细胞生长、极化的影响。
    方法: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纯钛片表面分别制备单纯氧化石墨烯涂层、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表征涂层的物理性能。将纯钛片(空白组)、沉积单纯氧化石墨烯涂层的钛片(对照组)、沉积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的钛片(实验组)分别与RAW264.7巨噬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法、DAPI染色检测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钛片表面的黏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极化表型。
    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下可见纯钛片有定向划痕与少量点状凹陷;沉积单纯氧化石墨烯涂层后,钛片表面可见较多裂纹沟壑和大小不均匀的颗粒状物,以及氧化石墨烯特征的褶皱样结构;沉积复合涂层后,钛片表面较光滑,可见团状颗粒,颗粒大小较为均匀。沉积复合涂层钛片的水接触接角小于纯钛片、沉积单纯氧化石墨烯涂层的钛片(P < 0.05)。②CCK-8检测与DAPI染色显示,相较于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细胞增殖更快。扫描电镜下可见RAW264.7细胞均黏附于3组钛片表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圆形向梭形转变,至培养7 d时,空白组细胞伸出的伪足短而少,对照组细胞伸出长而多的伪足,实验组细胞伸出短而多的伪足,并且实验组细胞整体饱满度最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更高比例向抗炎方向M2型极化。③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羟基磷灰石复合涂层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及生物学性能。
    https://orcid.org/0009-0001-6329-8436(马丽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缓释材料;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成 鹏,叶联华,黄云超,许 赓,赵光强,郭凤丽,邱良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3): 359-363.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3.010
    摘要385)      PDF (7042KB)(616)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表皮葡萄球菌:是滋生于生物体表皮上的一种细菌,在人体的皮肤、阴道等部位寄生,属正常菌群类型,属革兰氏阳性球菌,因常堆聚成葡萄串状。多数为非致病菌,少数可导致疾病。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来源。
    生物膜:由依靠胞外产物而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集落构成,并能结合有机和无机成分;形成包含复杂的理化过程和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

     

    背景:在细菌生物膜的形成过程中,密度感应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部分溴代呋喃酮与感应系统中的自诱导物受体结合后阻断了细菌的密度感应,但也有溴代呋喃酮与自诱导物受体结合后发挥了细菌自诱导物的作用,促进细菌生物膜形成。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方法:聚氯乙烯材料分为对照组和呋喃酮1-3组。对照组聚氯乙烯材料用乙醇浸泡5 min。呋喃酮1-3组分别使用化学结构具有代表性的3种溴代呋喃酮:3,4-二溴基-5-羟基-呋喃酮、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和3,4-二溴基-5,5-二甲苯基-2(5H)-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进行表面涂层改性。将改性过的4组聚氯乙烯材料与表皮葡萄球菌共同培养。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呋喃酮2组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较少少,细菌生物膜厚度较薄,培养18 h时聚氯乙烯材料表面无明显细菌生物膜结构形成;而呋喃酮1,3组表皮葡萄球菌群落数量和细菌生物膜厚度与对照组接近。说明不同溴代呋喃酮对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不同,其中4-溴-5-(4-甲氧基苯基)-3-(甲氨基)-呋喃酮可抑制聚氯乙烯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和细菌生物膜形成。 

    ORCID: 0000-0002-4048-7437(Ye Lian-hua)

    被引次数: Baidu(2)
    超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破坏作用
    张 伟,蔚 芃,陈 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3): 364-36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3.011
    摘要533)      PDF (4771KB)(807)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生物膜:由依靠胞外产物而吸附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集落构成,并能结合有机和无机成分;形成包含复杂的理化过程和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系统,由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构成,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表现着协调统一性。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

     

    背景:有研究表明,超声增强抗生素杀菌能力的效力表现为强度依赖性,即超声强度越高其效力越大。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超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破坏作用。
    方法:采用引导片培养法体外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分为3组干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低强度超声组采用强度为500 mW/cm、频率为200 kHz的脉冲超声波干预10 min;高强度超声组采用强度为40 W、频率1 MHz的连续超声波干预10 min。采用超声振荡-活菌计数法计数细菌菌落;采用碘化丙啶(PI)和FITC-ConA分别标记细菌DNA和多糖,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成型情况。
    结果与结论:高强度超声组细菌菌落低于对照组、低强度超声组(P < 0.05),后两组间细菌菌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低强度超声组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的数量及密集程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高强度超声组的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相对于前两组有明显减少。表明低强度超声不能杀灭细菌且对细菌生物膜的破坏作用微小,高强度超声能有效杀灭细菌,并且对细菌生物膜具有显著破坏作用。 
    ORCID: 0000-0002-8676-6888(张伟)
    含锌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复合涂层的抗菌性能
    张静莹,孙慎霞,齐 民,艾红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 (38): 7092-709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38.013
    摘要313)      PDF (430KB)(695)   

    背景:提高钛种植体的抗菌性能,降低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是提高钛种植体成功率的有效方法。
    目的:观察含锌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复合涂层的抗菌性能。
    方法:在纯钛表面先通过微弧氧化方法形成多孔二氧化钛,然后通过溶胶-凝胶法在其上形成含锌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生物涂层。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定各组钛样品Zn2+的释放浓度;通过抑菌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接种于复合涂层钛样品表面的牙龈卟啉单胞菌黏附数量和形态。
    结果与结论:在Tris缓冲液中Zn2+的释放浓度随着前体溶液中Zn/Ca摩尔比的增加而增加,牙龈卟啉单胞菌在复合涂层钛样品表面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黏附在材料表面的细菌形态发生改变。结果可见含锌羟基磷灰石二氧化钛复合涂层具有较好的抑菌性能。

    被引次数: Baidu(10)
    密闭性敷料支架的制备及其性能
    唐 娜,蔡文智,邓 凌,李淑娟,汪晓娟,李 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0, 14 (29): 5325-5328.   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29.002
    摘要102)      PDF (511KB)(502)   

    背景:近年来创伤敷料的研究发展较快,但很少有中药联合高分子材料制备的复合密闭敷料,且现有的创伤敷料作用较局限,不能适用于任何创伤伤口。
    目的:制备适用于中药载入的密闭敷料支架,并测定其性能。
    方法:将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分别在一定条件下共混,预冻,冷冻干燥得到支架,考察两支架的吸水性、含水量、相对保湿性、透气性、孔隙率、支架的外形。
    结果与结论: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所制成支架的吸水性、含水量、相对保湿性、孔隙率优于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所制成的支架,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壳聚糖、明胶、聚乙烯醇适宜作为密闭敷料支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