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研究描述及质量评价 见图1及表1,2。
初检相关文章243篇文献,发表时间为1968至2011年。经阅读标题、摘要,有236篇因研究目的、动物实验等与本系统评价不符而被排除。
进一步阅读全文,纳入2项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评价,2项因干预措施不符、2项因研究对象不符、1项因研究目的不符被排除,纳入研究地点均在国外,发表文种为英文。

纳入2项研究的干预措施均为石膏管型与支具外固定相比较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隆突样骨折[3, 7](表1)。2项研究的样本量分别为201例和113例,固定时间3周,随访时间为6个月。Davidson等[3]的研究为C级,Plint 等[7]的研究为B级(表2)。因纳入的研究太少,未行发表偏倚分析。


2.2 患肢疼痛 仅Plint等[7]报道了固定后患肢目测类比评分结果。2种方法固定后1周,夹板固定组目测类比评分高与石膏管型固定组[WMD=7.50,95%置信区间为 (-2.66,17.66)],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周[WMD=0.00,95%置信区间为 (-3.66,3.66)]和4周[WMD=0.00,95%置信区间为(-0.13,0.13)] 目测类比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2种外固定方法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后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
2.3 骨折不愈合率及再骨折 2项研究均报道了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固定后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再骨折发生率[3, 7]。2项研究中均无骨折不愈合以及再骨折。
2.4 日常生活能力 Plint等[7]根据书写、绘画、自理饮食、洗漱、洗澡5个方面评价了2种治疗方法固定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每一项分为无、轻度、中度、重度困难。
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固定后患儿书写[RR=1.16,95%置信区间为(0.91,1.48) (7 d);RR=1.06,95%置信区间为 (0.95,1.19) (20 d);RR=1.03,95%置信区间为 (0.94,1.12) (28 d)]、绘画[RR=1.13,95%置信区间为(0.89,1.42) (7 d);RR=1.06,95%置信区间为(0.95,1.19) (20 d);RR=1.03,95%置信区间为 (0.94,1.12) (28 d)]、自理饮食[RR=1.01,95%置信区间为(0.87,1.17) (7 d);RR=1.00,95%置信区间为 (0.93,1.07) (20 d);RR=1.00,95%置信区间为(0.94,1.07) (28 d)]、洗漱[RR=1.07,95%置信区间为(0.90,1.27) (7 d);RR=1.06,95%置信区间为(0.95,1.19)(20 d);RR=1.02,95%置信区间为 (0.91,1.14)(28 d)]4方面无或仅有轻度困难的比例在固定后第7,20及28天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固定后患儿洗澡无或仅有轻度困难的比例夹板组高于石膏管型组,且第7天[RR=2.08,95%置信区间为(1.30,3.33)]和第20天[RR=1.62,95%置信区间为(1.20,2.1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固定后第28天[RR=1.02,95%置信区间为(0.91,1.14)],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夹板和石膏管型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在固定后书写、绘画、自理饮食、洗漱能力4方面无差异,夹板固定后早期洗澡能力优于石膏固定组,但治疗后期无差异。
2.5 参加规律运动情况 Plint等[7]报道了固定后患儿参加规律体育(娱乐)运动情况。夹板与石膏外固定物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固定后第20天[RR=1.77,95%置信区间为(1.09,2.88)]和第28天[RR=1.42,95%置信区间(1.11,1.82)]患儿参加规律运动情况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夹板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固定后患者参加体育运动能力优于石膏固定。
2.6 患者脱落情况 2项研究均报道了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患者脱落情况[3, 7]。Davidson等[3]报道了夹板组和石膏管型组分别有18例和4例失访。此外,有1例要求家长要求石膏管型固定以及1例诊断不符被排除。Plint等[7]报告了夹板组和石膏管型组分别有3例和2例失访。此外,夹板组4例退出研究,其中1例于随机分配后立即退出,2例家长接受夹板固定但不愿参与研究,1例接受夹板固定但1周后不再接受随访。
2项研究间无异质性(P=0.9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2种固定方法患者脱落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R=3.32,95%置信区间为(1.40,7.85)],见图2。
表明夹板与石膏外固定物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相比,前者研究中患者脱落更多。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低质研究(Davidson等[3])后Meta分析RR=3.36,95%置信区间为(0.73,15.34),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性欠佳。
2.7 不良事件发生率 见图3。
2项研究均报道了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不良事件发生率[3, 7]。
Davidson等[3]报道了1例患儿无法耐受夹板固定,更换为石膏管型固定。Plint等[7]报道了4例患儿因石膏打湿返回医院更换石膏,1例患儿因铅笔卡入石膏返回医院取出。2项研究间有异质性(P=0.13,I2=56%),采用随机效应模型,2种固定方法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46,95%置信区间为(0.02,11.31)]。

表明夹板与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远端隆突样骨折相比,前者并未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敏感性分析显示剔除低质研究(Davidson等[3])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不大[RR=0.01,95%置信区间为(0.01,1.71)],表明Meta分析的结果稳定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