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设计 回顾性病例分析。
1.2 时间及地点 选择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糖尿病性坏死性筋膜炎所致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患者。
1.3 对象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2017年8月至2020年8月采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的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所致小腿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满足以下入选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一期行彻底清创+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负压封闭引流以控制感染、二期取出骨水泥并行创面修复治疗。所有患者均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且研究得到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伦理委员会批准(LW2021036)。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75岁;患糖尿病,且足部症状表现为溃疡、感染、坏疽或影像学呈骨髓炎表现者;LRINEC评分≥8分;患者同时合并小腿肿胀或与症状不对称的疼痛或被动牵拉痛,且术中探查发现小腿至少一个间室筋膜室综合征;使用载抗生素骨水泥技术治疗者;临床治愈后随访时间半年以上。
排除标准:近期存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手术禁忌者;评估患者心肺功能不能耐受手术者;对骨水泥存在严重过敏反应者。
最终纳入6例患者,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28-66岁,平均54岁;发现糖尿病至此次入院时间0-16年,平均7年;根据术前微生物培养结果将坏死性筋膜炎分型[10]:Ⅰ型 3例,Ⅱ型 3例;血培养结果阳性者3例;术中发现小腿筋膜室综合征累及外侧间室1例,同时累及小腿前方及外侧间室4例,同时累及外侧、前方、后浅、后深4个间室1例;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因素(Laboratory risk indicator for necrotizing fasciitis,LRINEC)评分8-12分,平均9.3分;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风险(risk assessment of diabetic foot with necrotizing fasciitis,RADNF)评分3-7分,平均5.0分;手术次数2-4次,平均3次。6例患者一般情况见表1。
1.4 材料 载抗生素骨水泥介绍见表2。
1.5 治疗
1.5.1 基础治疗 患者入院综合评估其全身情况,术前行心脏彩超、肺功能检查、颈动脉彩超及其他常规检查,评估心、肺功能,排除脑梗、心衰等疾病,请麻醉科、心内科等相关科室会诊评估手术风险。围术期将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
8.5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控制在8-12 mmol/L,血压控制在150/90 mmHg以下,常规使用阿托伐他汀降脂、低分子肝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艾普拉唑保护胃黏膜。入院时仔细检查患肢情况,必要时床旁行足背、小腿小切口减压(此时切口选择需提前考虑到手术时的切口选择),术前取创缘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入院时先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抗菌治疗,待培养结果回报后进一步选择敏感药物。
1.5.2 一期手术方案 一期手术主要为足部清创、小腿筋膜切开减压和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清创手术需由高年资医师完成。腰麻麻醉成功后,患者取平卧位,术区消毒,铺单,绑无菌止血带。
糖尿病足清创:根据糖尿病外科医师协会制定的手术分级标准,糖尿病足坏死性筋膜炎手术分级属于4级急诊手术[12],外科清创时需要清除所有感染和坏死的骨骼和软组织,包括无血运的韧带、肌腱等“白性组织”。足背清创时需注意,要将各伸肌腱腱鞘全部打开,同时皮下蜂窝组织炎组织也要完全清除。
小腿筋膜切开减压双切口选择[13]:当前方间室、外侧间室受累时,沿腓骨干前方2 cm作纵行切口(同减压切口的位置),内侧切口的位置为胫骨后内缘后方2 cm处,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伤口,先剪除皮肤感染窦道和坏死的皮缘至创缘渗血,由浅入深向深层清创,清创范围主要包括皮下蜂窝组织炎、浅筋膜、坏死感染及无血运肌肉、肌腱。首先去除皮下蜂窝组织炎组织、感染的浅筋膜,切开深筋膜见小腿外侧间室、前方间室内大量“洗肉水”样液体流出,间室内肌肉呈鱼肉样改变,用骨膜剥离器刮除创面内炎性肉芽组织及无活力肌肉致肌肉渗血,界限不清的肌肉阻滞予以保留,感染的肌腱予以全部切除。应用大量碘伏混合双氧水、3 L生理盐水冲洗创面,间断缝合伤口。取适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混合万古霉素,按40 g/3 g比例混合,待骨水泥“面团期”时将其填塞入小腿及足部创面,在骨水泥上钻孔利于引流,“固化期”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降温,缝合固定骨水泥。采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引流:在骨水泥上放置负压引流装置,无菌敷料包扎,石膏外固定。术后7-10 d行第二次清创:取出骨水泥,清理坏死、无血运的组织,填塞骨水泥,骨水泥上打孔,放置负压封闭引流,石膏外固定。
术中彻底清创后取创面深部组织行细菌培养,并行感染组织的病理检查,术后针对培养结果调整应用敏感抗生素。术后观察患者负压封闭引流量情况,术后5-7 d引流量不多时拆除负压封闭引流,渗液处取细菌培养后敷料包扎,隔日换药,至无明显渗液时嘱患者出院并每2周门诊复查。出院后改口服抗生素治疗,出院前宣教患者及家属创面护理要点。若术后出现大量脓性渗液,则考虑再次行清创、抗生素骨水泥填塞手术。
1.5.3 二期手术 二期手术主要为载抗生素骨水泥取出+创面修复术。在一期手术后三四周嘱患者再次入院手术。术前检查及准备同第一次手术,麻醉成功后取出载抗生素骨水泥,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诱导膜完好,大量稀碘伏、生理盐水冲洗,小腿创面予以直接缝合、放置负压引流套装充分引流,足背创面予以植皮覆盖,植皮区负压封闭吸引。术后3周间断拆线,创面无明显红肿渗液时嘱患者出院。1周后在康复科医师的指导下开始行膝、踝关节锻炼。
1.6 主要观察指标 住院时密切观察患者创面引流管通畅情况及引流情况,出院后随访时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及有无红肿渗液发生及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