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1, Vol. 15 ›› Issue (14): 2641-2644.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1.14.038
• 干细胞学术探讨 stem cell academic discuss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刘 筱1,许 铁2
Liu Xiao1, Xu Tie2
摘要: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同种异基因,甚至异种基因的环境中长期存活,并且保持多向分化潜能。这一独特的免疫学特性,以及来源丰富、避免伦理问题等优点,可能为治疗脊髓损伤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的: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不同途径移植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为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0-01/2010-09期间相关文章,检索词为“mesenchymal stem cells,bone marrow,immunological characteristics,transplantation,spinal cord injury”。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学特性及其治疗相关研究进展。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者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260篇相关文献,选取33篇文献进入结果分析。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独特的低免疫原性,有助于抑制移植排斥反应。通过不同的移植方法、选择合适的移植途径和时机,均可对脊髓损伤的治疗提供有益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神经元替代、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归巢效应等。随着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脊髓损伤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预示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在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修复领域,将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