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7): 1162-1165.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07.005
• 组织构建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n tissue construct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诸葛绪清,郑 谦,徐 雪
Zhuge Xu-qing, Zheng Qian, Xu Xue
摘要:
背景:牵张成骨对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修复效果尚不清楚。 目的:评估牵张成骨对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修复效果。 方法:通过系统检索1998/2009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BM文章库、Medline (ovid)、science direct、ISI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国外学者公开发表的牵张成骨矫治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方面的文献。有关牵张成骨矫治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的临床研究,要求研究方法和测量指标的赋值方式相似,必须包括研究目的、设计、具体统计方法,其研究结果均可提供加权均数差及95%CI或可以换算成OR值及95%CI的基础数据,样本量不少于3例,以患者治疗前后颌面部变化作自身对照。运用Meta分析对牵张成骨前后唇腭裂患者颌面部前后向、垂直向X射线头影测量的软硬组织指标上下牙槽座角、前牙覆盖、颅底-上牙槽座角和鼻唇角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根据资料异质性检验,上下牙槽座角、前牙覆盖指标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其余指标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计算其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及其95%CI。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文献9篇,患者123例。资料的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上下牙槽座角、覆盖的研究具有异质性,而颅底-上牙槽座角、鼻唇角的研究具有同质性。漏斗图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上下牙槽座角、覆盖、颅底-上牙槽座角、鼻唇角的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均小于0,结果均具有显著性意义。此次Meta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口外支持式前牵张对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修复疗效,可为临床医师选择矫治颌骨畸形术式提供一定的指导。分析结果认为,唇腭裂继发颌骨畸形患者经Le Fort Ⅰ截骨、口外支持式前牵张后可有效延长前徙上颌骨,使颅底-上牙槽座角、上下牙槽座角角度增大,上唇曲度变平,鼻唇角趋向增大,矫正反覆盖情况,恢复正常的咬合覆盖关系。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