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1, Vol. 15 ›› Issue (48): 8993-8997.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1.48.016
• 骨与关节生物力学 bone and joint biomechanics • 上一篇 下一篇
周冬长1,王丽冰2,曾丽雯2,黄阳亮2,于滨生2
Zhou Dong-chang1, Wang Li-bing2, Zeng Li-wen2, Huang Yang-liang2, Yu Bin-sheng2
摘要:
背景: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应用于骨质疏松患者的腰椎椎弓根钉固定。 目的:评价松动的骶骨钉经后凸成形和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后的固定强度。 方法:纳入9具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新鲜尸体标本。在同一骶骨标本上,分别测试单皮质和双皮质骶骨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后,分别建立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与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模型。在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尾部施加2 000次周期性压力载荷后,进行螺钉最大拔出力测试。 结果与结论:9个标本的骨密度均值为 0.71 g/cm2(0.61~0.77 g/cm2)。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单皮质、双皮质、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骶骨钉的平均最大拔出力分别为203,325,437及565 N。双皮质骶骨钉的拔出力显著高于单皮质钉(P < 0.05);但此2固定均显著低于骨水泥强化组(P < 0.05)。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组的拔出力显著高于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组(P < 0.05)。此外,4种骶骨钉固定技术的最大拔出力与骨密度值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 < 0.05)。结果证实,传统钉道骨水泥强化技术和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技术均可做为骶骨椎弓根钉松动的补救手段,但后凸成形骨水泥强化可获得更为坚强的锚定。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