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1, Vol. 15 ›› Issue (14): 2619-2623.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1.14.033
• 干细胞学术探讨 stem cell academic discussion • 上一篇 下一篇
黄 炜,吕安林,刘博武,候 婧,李 垚,燕学波
Huang Wei, Lü An-lin, Liu Bo-wu, Hou Jing, Li Yao, Yan Xue-bo
摘要:
背景: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自身特性,被认为是最有潜力修复坏死心肌的干细胞,并已成为心肌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 目的:回顾分析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机制及根据这些机制建立的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永生化方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2010 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Springer、Science Direct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衰老机制及其永生化方法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培养传代过程中存在着细胞老化、干细胞样特征丢失的现象,阻碍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通过对p53-p21及p16-pRb等信号通路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研究者们试图建立永生化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包括将HPV16 E6E7蛋白的基因转入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建立的KP细胞系,或将端粒末端转移酶反转录酶的片段 phTERT -IRES2-EGFP转染入KP细胞,建立3A6细胞系等方法,均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寿命。但由于利用病毒载体进行基因转染方法带来的基因重组和插入突变等风险及细胞的固有抗病毒反应导致转染成功率较低,因而大量研究集中在了寻找非基因干涉方法上,建立标准化的永生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