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题释义:
细胞外基质材料: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成分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层粘连蛋白、蛋白聚糖及透明质酸等,构建了交错复杂的网络结构,不仅为细胞和组织提供机械与结构支持,还可通过结合可溶性配体与跨膜受体调节信号空间传递,调节细胞的增殖、迁移与分化,维持组织稳态与功能,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促进组织修复。
羊膜细胞外基质:羊膜附着在胎膜最内层绒毛膜或绒毛上,由与羊水接触的单层上皮、基底膜、致密层、成纤维细胞层与连接绒毛膜的海绵层组成,具有抗微生物、抗纤维化与抗炎特性。羊膜细胞外基质材料去除了羊膜中的细胞成分,显著降低了羊膜材料移植时潜在的免疫原性,甚至在异种移植中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已被证实可用于宫腔粘连的治疗。
背景:大量研究已证实,羊膜细胞外基质与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均可作为干细胞载体用于子宫内膜损伤的治疗,但是有关两种材料的比较研究相对少见。
目的:对比羊膜细胞外基质与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作为干细胞载体治疗子宫内膜损伤的差异。
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纯化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制备SD大鼠羊膜细胞外基质与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然后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材料表面,检测细胞增殖与黏附情况。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除假手术组外,子宫内膜损伤组、羊膜细胞外基质组、膀胱细胞外基质组均通过机械干预的方式建立子宫内膜损伤模型,分别将羊膜细胞外基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膀胱基质细胞外基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移植至羊膜细胞外基质组、膀胱细胞外基质组大鼠损伤内膜部位,移植后14,28 d取材检测,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子宫内膜组织形态,酶联免疫吸附法分析子宫内膜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子宫内膜组织中波形蛋白与CD34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两种细胞外基质材料均有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相较于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羊膜细胞外基质材料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②相较于假手术组,子宫内膜损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降低(P < 0.01),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发育不良,内膜厚度与腺体数量减少,波形蛋白与CD34阳性表达减少(P < 0.01);相较于子宫内膜损伤组,羊膜细胞外基质组、膀胱细胞外基质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升高(P < 0.05或P < 0.01),子宫内膜组织形态明显改善,内膜厚度与腺体数量增加,波形蛋白与CD34阳性表达增加(P < 0.05或P < 0.01),并且羊膜细胞外基质组的改善作用优于膀胱细胞外基质组(P < 0.05);③结果表明,相较于膀胱细胞外基质材料,羊膜细胞外基质材料作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载体可进一步促进损伤子宫内膜的修复。
https://orcid.org/0009-0005-2625-1187 (孔小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口腔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缓释材料;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