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细胞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孔 黛, 王新凯, 张文荟, 裴晓杭, 连 成, 牛晓娜, 郭宏岗, 牛俊伟, 朱尊民, 刘忠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 (1): 1-7.   DOI: 10.12307/2024.733
    摘要203)      PDF (886KB)(228)   

    文题释义: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恶性血液疾病、造血衰竭类疾病和一些遗传代谢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残留肿瘤细胞、造血及免疫功能,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根据供者与受者 HLA配型相合程度可分为HLA全相合移植、不全相合移植、单倍体移植。
    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临床常用药物包括血小板生成素肽类似物(罗米司亭),其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竞争性结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血小板生成素非肽类似物(艾曲泊帕、海曲泊帕、阿伐曲泊帕等),不与内源性血小板生成素竞争性结合血小板生成素受体,选择性作用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跨膜区,引起MAPK、ERK1/2、STAT5等多种细胞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改善造血干/祖细胞功能,也因此应用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二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联合治疗等。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手段,术后血小板植入延迟是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并无标准方案来提高血小板植入率和预防血小板植入延迟。
    目的:对比分析口服海曲泊帕与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进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植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0月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6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2 d开始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患者共72例,归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2 d开始口服海曲泊帕的患者共27例,归为海曲泊帕组;未应用海曲泊帕及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64例患者归为空白对照组。对3组植入情况、100 d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及安全性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中位随访时间52(12-87)个月,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12.95±3.88) d,(14.04±3.71) d,(13.89±2.74)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52);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5.16±6.27) d,(17.67±6.52) d,(17.00±4.75) d,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287);②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第60天血小板完全植入率分别为64.06%,90.28%,92.5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亚组分析显示,空白对照组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01),空白对照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与海曲泊帕组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535);③空白对照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组、海曲泊帕组100 d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分别为25.00%,30.56%,25.93%,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752);④巨细胞病毒血症、巨细胞病毒肺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在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⑤随访期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血栓事件;⑥结果表明,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海曲泊帕均可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的植入率,疗效相当且安全性良好。
    https://orcid.org/0000-0002-9345-7098 (孔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
    温建芸, 陈丽白, 何岳林, 冯晓勤, 刘 璇, 徐肖肖, 李 秀, 刘秋君, 吴学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 (23): 4899-4906.   DOI: 10.12307/2025.095
    摘要104)      PDF (925KB)(120)   

    文题释义: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将供者的骨髓细胞或外周血细胞注入受者体内,以代替患者失去功能的病态造血细胞和受损的免疫系统,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实体瘤等疾病,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脑瘤等。
    β重型地中海贫血:是由于调控β珠蛋白的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合成障碍的严重溶血性贫血。患儿出生时无症状,多于婴儿期(多在6个月内)开始出现症状,呈慢性进行性贫血,面色苍白、肝脾肿大、发育不良,常有轻度黄疸,发病年龄愈早病情愈重。严重的慢性进行性贫血需依靠输血维持生命,三四周输血1次,随年龄增长日益明显。

    摘要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最有效的方法,然而仅有不到一半的患者能找到相合的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同胞来源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和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不同的特征,是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移植治疗的一种潜在造血干细胞替代来源。
    目的:探讨应用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β重型地中海贫血患儿48例,男28例,女20例,中位年龄4岁,均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脐血移植前均采用清髓性不含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的预处理方案,脐血移植后均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
    结果与结论:①48例患儿输注的总有核细胞中位数为8.17×107/kg,输注的CD34+细胞中位数为2.40×105/kg,脐血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98个月,44例植入成功,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分别为28 d和31 d,其中37例移植后植入证据检测为供者型完全嵌合,7例移植后早期检测为供受者稳定混合嵌合;②44例植入成功患儿中,4例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为Ⅰ级(n=2)和Ⅱ级(n=2),受累器官均为皮肤,均未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③脐血移植后,48例患儿中5例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及激活,12例发生败血症,3例发生侵袭性真菌病,21例发生口腔炎,8例发生出血性膀胱炎,1例发生肝静脉闭塞;④48例患儿中,47例存活,1例在移植后28 d因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死亡,43例无病存活,3例发生原发性植入失败,1例发生移植后全血细胞减少,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8%和89%,1年时移植相关死亡的累计发病率为2.1%;⑤结果显示,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合同胞新鲜脐血移植治疗儿童β重型地中海贫血的效果良好,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风险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