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系统损伤与修复动物模型 Animal models of endocrine system injury and repair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2型糖尿病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建立
    张 燕,杨秋萍,赵 燕,赵豫梅,谭 洪,杜思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0): 6041-6047.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0.017
    摘要536)      PDF (1671KB)(300)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建立:大鼠卵巢切除所造成的骨质疏松模型是一个优秀的模型,它正确的模拟了成年妇女激素缺乏的临床特性及对激素替代疗法的反应。未交配的6-10月龄的雌性大鼠是预防研究的最佳选择。而10-11月龄的雌性大鼠对研究峰值骨量以后的骨丢失有重要价值。如果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成年人骨病进程的特点,10月龄的雌性大鼠被切除卵巢造成的骨丢失是首选的动物模型,此时它已达骨峰值,且同成人女性骨质疏松有极相似的临床表现。雄性去睾丸及维甲酸诱导的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也是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成熟造模方法。
    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减低,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单位胰岛素产生的生物学效应低于预期正常水平而于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它是2型糖尿病发生和进展的驱动因素,并贯穿于2型糖尿病全过程。
     
    摘要
    背景:目前认为长期高血糖、降糖药物的使用、饮食控制、雌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瘦素、体质量、性别、年龄等因素可能在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探讨2型糖尿病对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为糖尿病组;对照组予相同剂量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一次性左下腹腔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成模4周后,糖尿病组7只,正常对照组13只进入结果分析。采用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骨密度,检测血清空腹血糖、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 空腹胰岛素、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观察骨形态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①糖尿病组大鼠体质量下降、空腹血糖明显升高(P < 0.05),并呈持续状态;②糖尿病组大鼠血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碱性磷酸酶、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升高,而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P < 0.05);③糖尿病组血清磷、血钙、骨钙素、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④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糖尿病组大鼠骨小梁稀疏,数量减少,间隙增大,小梁变细,连续性破坏,常见游离断增多;⑤糖尿病组全身骨密度、腰椎+双股骨+盆骨骨密度,胸腰椎骨密度均明显下降(P < 0.05)。⑥结果说明,高糖高脂喂养5周基础上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5 mg/kg)可以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该模型具有高糖、高脂、胰岛素抵抗及骨密度下降,骨形态学检查呈骨吸收增加改变的特点。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ORCID:
    0000-0002-6808-8614(张燕)
    被引次数: Baidu(6)
    实验性猕猴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宋巧巧,周慧良,镇海涛,王 娜,邓 晶,王金祥,潘兴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0): 6048-6053.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0.018
    摘要397)      PDF (2193KB)(433)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关于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国内外均主要集中于兔、大鼠、小鼠,其方法涉及自发性动物模型、转基因、高脂饲料诱导和化学诱导等,这些动物模型对2型糖尿病的基础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但这些非灵长类种属的动物模型与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改变存在一定差异。非人灵长类动物和人类更为接近,其模型能更好地模拟人类糖尿病病理生理及发病过程,可靠性更高。目前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研究报道很少,尚缺乏标准化制作方法和评价标准。                                                                                                                                                                                                       
    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链脲佐菌素可选择性破坏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能诱发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采用一次大剂量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可导致大部分胰岛β细胞出现损伤,出现稳定的高血糖,但这种高血糖状态更为接近于人类的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具有一定的差距,而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对机体的损伤较小,可提高其药物的生物安全性,减少对动物的不良反应,同时还可缩短单纯高热量饮食诱导糖尿病的造模周期。
     
    摘要
    背景:目前国内外关于2型糖尿病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研究报道很少,缺乏标准化制作方法和评价标准。
    目的:建立一种安全、有效的猕猴2型糖尿病模型及评价方法。 
    方法:将12只猕猴随机分为实验组(n=9)与对照组(n=3),实验组高糖高脂饮食喂养4周后,一次性腹腔注射30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第12周,采集外周血血清,测定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水平,通过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检测胰腺胰岛功能,取胰腺、肾脏、肝脏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①注射第12周时,实验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C-肽及胰岛素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②实验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较对照组增大(P < 0.05),C-肽释放试验曲线下面积明显减小(P < 0.05);③实验组胰腺、肝脏、肾脏组织切片显示均发生了典型糖尿病病理改变;④因此认为高糖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猕猴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ORCID: 0000-0003-2669-2546(宋巧巧)
    被引次数: Baidu(11)
    活性维生素D3干预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
    刘莉娜,王志强,朱 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5): 694-700.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5.015
    摘要364)      PDF (682KB)(335)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活性维生素D3:维生素D本身并无生物活性,只有转化为维生素D的代谢产物钙二醇(D2)和钙三醇(D3)后才能发挥激素作用,一般活性维生素D常指活性维生素D3。因为D3较D2具有更高的激素样活性,其对钙、磷代谢的作用高于D2约200倍,对骨盐的形成作用高100倍。D2循环至肾近曲小管部位时,只有在血浆低钙、低磷或高甲状旁腺素的情况下才会被1α-羟化酶作用转化为高活性的D3。肾实质有病时,肾脏内缺乏1α-羟化酶,活性维生素D3生成减少,临床上出现明显的钙代谢紊乱。
    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是研究糖尿病发病机制和临床防治的基础。构建方法主要有实验性、自发性和转基因性模型等,各有优缺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价格低廉,可操作性强,且该模型具有外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轻度受损双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更符合人类糖尿病形成的病理过程,具有转化医学的意义,是目前研究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动物模型。

     

    背景:活性维生素D3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干预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维生素D3干预组,后2组高脂高糖饮食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维生素D3干预组予以0.03 μg/(kg•d)的骨化三醇灌胃(溶于花生油),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以花生油灌胃。8周后麻醉处死,分离血清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留取肝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

    结果与结论:①与糖尿病模型组相比,维生素D3干预组仅有三酰甘油、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P < 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胀、脂肪变性伴炎细胞浸润,JNK和 C-Jun及其磷酸化形式的蛋白表达、JNK和 C-Jun及其下游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mRNA表达均升高    (P < 0.05);维生素D3干预组肝细胞肿胀及脂肪变性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同时上述全部因子的表达亦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 < 0.05)。③结果证实,维生素D3保护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肝脏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JNK/C-Jun信号通路有关。 

    ORCID: 0000-0002-7498-1097(朱筠)

    被引次数: Baidu(4)
    β-酪啡肽7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的肾保护
    高 燕,袁鲁亮,张海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5): 701-70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05.016
    摘要284)      PDF (586KB)(310)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糖尿病肾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约30%的1型糖尿病和20%-50%的2型糖尿病会发生糖尿病肾病。

    链脲佐菌素:是一种氨基葡萄糖-亚硝基脲,是一种DNA烷基化试剂,能通过葡萄糖运转蛋白2葡萄糖转运蛋白独自进入细胞。对胰腺胰岛胰岛素诱发的β-细胞具毒性。链脲佐菌素对葡萄糖运转蛋白2阳性神经内分秘肿瘤细胞有毒性作用。链脲佐菌素可对一定种属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能诱发许多动物产生糖尿病。

     

    背景:研究发现β-酪啡肽7有对糖尿病模型大鼠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氧化及降血糖的作用,但关于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比较少。
    目的:探讨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损伤的作用。
    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以n=10等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β-酪啡肽7组。构建糖尿病模型大鼠20只,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β-酪啡肽7组模型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柠檬酸液,β-酪啡肽7组模型大鼠给予β-酪啡肽7灌胃30 d,模型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
    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尿糖、尿蛋白、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水平以及肾脏中Ⅰ型胶原蛋白和Ⅳ型胶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加。②与模型组相比,β-酪啡肽7组模型大鼠上述指标明显恢复。表明β-酪啡肽7对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损伤有保护作用。  ORCID: 0000-0002-1700-5567(张海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