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瘤因对放化疗较敏感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近期疗效较好,在诊治方面逐渐形成一些相对成熟的规范和常规,如对霍奇金淋巴瘤给予BEACOPP或ABVD方案为主的化疗,以及以CHOP方案为金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干细胞移植目前不但是复发难治性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是预后不良的侵袭性淋巴瘤的一线治疗,也逐渐成为所有恶性淋巴瘤都的最佳治疗方式
[7],甚至对于惰性淋巴瘤患者接受常规化疗后的缓解期短,AHSCT后也能提高生存期
[8]。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有一定效果,安全系数高,国外相关文献报道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移植相关死亡率仅为2.7%
[9],一部分患者在接受AHSCT后会出现复发导致死亡,移植后复发的最主要原因是大剂量预处理并不能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残余肿瘤细胞,因此AHSCT后尝试一些新的治疗途径来提高较长的生存期目前已经较为广泛应用,如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临床有较多的报道
[10-11],亦有陈幸华等
[12]应用大剂量化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生物序贯疗法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王玲等
[13]探讨恶性血液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应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预防复发的治疗,孙志强等
[14]应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CD20阳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而AHSCT后行过继免疫治疗是其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
过继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已经得到较多的临床应用,如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以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都属于这一范畴,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是目前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5],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免疫治疗的首选方案。郭智等[16-17]对难治性淋巴瘤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和树突状细胞的过继免疫治疗,取得了明确的效果,但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治疗受到培养条件及技术影响,临床上难以广泛开展。因此应用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是最简单实用的过继免疫治疗方法[18]。白细胞介素2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是由激活的T 细胞分泌的机体复杂免疫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最重要的淋巴因子,对免疫效应细胞具有广泛的调节作用,能促进T/NK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增强其杀伤性,激活及增强巨噬细胞功能,诱导体内与其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以增强其抗肿瘤作用及间接发挥双向造血调控作用,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到重要作用[19]。Nagler等[20]做了一个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回顾分析,对109例AHSCT后的淋巴瘤患者应用白细胞介素2的过继免疫治疗,与AHSCT单纯治疗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历史对照比较,淋巴瘤患者在AHSCT后被随机到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接受白细胞介素2 连续4周的皮下注射治疗,最后发现治疗组生存优势显著增强(P < 0.05),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病生存率增加,89%患者存活,64%患者无病生存,而对照组中,66%存活,46%无病生存,他认为AHSCT后行白细胞介素2的免疫治疗有显著意义,而且治疗过程中白细胞介素2的免疫耐受性好,AHSCT后行白细胞介素2免疫治疗能加强淋巴瘤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本组结果显示,对AHSCT后的一部分淋巴瘤患者进行了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过继免疫治疗后, 经随访到2010-07,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且选择病历上也有一定的随机性,表明了恶性淋巴瘤行AHSCT后应用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的过继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
AHSCT已是一种日益成熟的治疗手段,在本研究中所有患者AHSCT后造血功能重建良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继续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过继免疫治疗打下了基础。虽然大剂量的白细胞介素2治疗过程中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基本都为一过性,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国外有相关文献报道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治疗后出现严重低血压[21],经多巴胺治疗后脱离危险,有出现过渗漏综合症报道,其临床表现为少尿、低血压、水肿、呼吸困难、紫绀等。但作者的治疗经验表明全部患者都能耐受,安全性高,且AHSCT后白细胞介素2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明显提升,表明移植后患者的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作者相信AH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缓解后继续行大剂量白细胞介素2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免疫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应用,但由于本组病例数量有限,需要更多地进行疗效评价及研究观察,更可靠的结论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临床试验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