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hFOB1.19培养及观察 S40转染人hFOB 1.19成骨细胞呈多形态细胞样,贴壁生长。在33.5 ℃环境内细胞分裂较快。细胞形态如
图1。

2.2 Wnt-3a、R-脊椎蛋白1不影响hFOB 1.19细胞增殖 为了研究R-脊椎蛋白1是否影响hFOB1.19细胞的增殖,使用RTCA微电子阻抗技术,利用细胞指数监测动态细胞数目的变化,在RTCA中,其细胞数目越多,阻抗越大,细胞指数值则越大
[11]。在给予相应刺激后,并未发现Wnt-3a、R-脊椎蛋白1对hFOB 1.19细胞数量产生影响(
图2)。从hFOB1.19细胞的细胞指数曲线图中可以发现,50 μg/L的Wnt-3a组对该细胞的增殖影响不明显;在Wnt-3a与R-脊椎蛋白1共刺激组中,hFOB 1.19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及单独Wnt-3a组均未见明显的细胞增殖。添加DKK1的刺激组与其他刺激组相比,也未见hFOB 1.19细胞生长的下降趋势。因此,根据该细胞指数曲线图可以发现,Wnt-3a、R-脊椎蛋白1及DKK1均未对hFOB 1.19细胞增殖功能产生影响。因此,R-脊椎蛋白1并非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增殖而调控该细胞的分化和功能。
2.3 R-脊椎蛋白1在hFOB 1.19中对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2.3.1 单独Wnt-3a上调碱性磷酸酶活性,R-脊椎蛋白1对其无影响 碱性磷酸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细胞内酶。体内50%的碱性磷酸酶均是由成骨细胞分泌,该指标常用于监测成骨细胞分化能力,在骨代谢异常和骨病的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12]。
为确定R-脊椎蛋白1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实验对hFOB 1.19细胞进行相应刺激后,检测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根据所得结果处理数据后发现,Wnt-3a显著上调hFOB 1.19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P < 0.05)。与空白组相比较,碱性磷酸酶活性约提高约98%。单独R-脊椎蛋白1刺激时,未见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在Wnt-3a与R-脊椎蛋白1共刺激时,hFOB1.19细胞上清液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达到最高,较空白组升高108%(
P < 0.001),但与Wnt-3a单刺激相较,碱性磷酸酶活性提高不明显(
图3)。因此,该结果说明R-脊椎蛋白1与Wnt-3a共刺激时仅存在上调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对hFOB 1.19细胞分化能力影响不显著。
2.3.2 R-脊椎蛋白1可以减弱Dkk-1对hFOB1.19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 为了验证R-脊椎蛋白1与DKK1对hFOB1.19细胞分化功能的影响,给予该细胞Wnt-3a与Dkk1共刺激,可观察到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下降,较单独Wnt-3a刺激时,其活性下降约65%(
P < 0.001)。当再加入的R-脊椎蛋白1时,与Wnt-3a、DKK1共刺激组相较,碱性磷酸酶浓度较前提高约82%(
P < 0.002)(
图4)。该结果表明,R-脊椎蛋白1可以减弱DKK1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的抑制作用。即表明R-脊椎蛋白1可逆转DKK1对成骨细胞分化能力的抑制作用。

2.4 R-脊椎蛋白1对骨保护素分泌的影响
2.4.1 R-脊椎蛋白1明显促进骨保护素的分泌,但与Wnt-3a无协同作用 因为成骨细胞被认为是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for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的受体,成骨细胞来源的骨保护素被认为是抑制破骨细胞形成的主要因子。为了检测R-脊椎蛋白1诱导下对骨保护素分泌的影响,实验检测了不同刺激下hFOB1.19细胞上清中骨保护素水平。在单独给予Wnt-3a刺激时,该细胞的骨保护素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升高约53%(
P < 0.005)。在单独给予R-脊椎蛋白1刺激时,骨保护素质量浓度达到最高,与空白组相较约升高73%(
P < 0.005)。然而,当Wnt-3a与R-脊椎蛋白1共刺激时,骨保护素质量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仅21%(
P < 0.01)。此结果说明Wnt-3a及R-脊椎蛋白1均存在促进成骨细胞分泌骨保护素的功能,但两者间并不存在协同作用(
图5)。

2.4.2 R-脊椎蛋白1对骨保护素的增强作用大于DKK1对其的抑制作用 为了明确R-脊椎蛋白1与DKK1影响骨保护素时的关系,予以刺激中添加DKK1。与碱性磷酸酶活力检测结果相一致的是,Wnt-3a与DKK1共刺激时,骨保护素质量浓度也出现明显下降,其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持平,与
单独Wnt-3a刺激组相比下降约34%(
P < 0.05)。而予以添加R-脊椎蛋白1时,其骨保护素质量
浓度也再次升高(
P < 0.05)。但是,如前所提及的结果:单独R-脊椎蛋白1明显上调了骨保护素水平。在该结果中,无法判断Wnt-3a、R-脊椎蛋白1及DKK1联合刺激时所引起的骨保护素质量
浓度升高,是由于R-脊椎蛋白1自身上调骨保护素的作用,还是由于R-脊椎蛋白1逆转DKK1抑制作用的结果(
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