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膝关节肌力特征 膝关节在滑步、过渡和出手技术动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完成缓冲和蹬伸动作,缓冲主要是缓解人与地面撞击而产生的巨大冲击力,此时膝关节伸肌群被动拉长做退让性收缩,此时也为蹬伸阶段膝关节伸肌群创造适宜的肌肉收缩初长度。蹬伸过程中,膝关节伸肌群做向心收缩,研究表明,下肢3关节中,膝关节在蹬伸动作中贡献率最大
[9]。
希尔方程表明,测试速度越大,肌肉力量越小。从表3可以看出,贾鹏左右膝在慢速时,屈肌群右膝肌力大于左膝,但伸肌群左膝肌力较大;快速时屈肌群左膝较大,伸肌群功率仍是右膝大于左膝。因为右膝在滑步到最后出手时刻需要很强的快速蹬伸动作。峰值力矩出现角度均为右膝较早出现,说明右膝快速动员肌纤维能力强。峰值力矩快慢速均小于其他项目,特别是右侧伸肌群,因为铅球运动员在滑步到出手动作阶段,人体—铅球整个系统的动量主要由右腿的强力蹬伸,然后从下肢向上传递到铅球,质量一定的铅球要想获得较大动量(M.△V)。
根据动量定理M△V=F.t可知,动量的增量等于物体的冲量,增大冲量的方法为增大作用力和作用时间;增大作用力即为增大人体肌肉力量,增大作用时间的方法有2种,其一为降低球的出手速度,此结果又与增加球的速度相悖;其二为增加球的工作距离,依靠增大工作距离来达到增大作用时间的目的,一旦运动员的身高和上肢臂长固定,只有靠运动员在出手前先使人体下蹲,躯干和头先远离铅球的最终出手点而偏向出手点的远端,然后依靠右膝的强力蹬伸来完成出手动作,这就要求右膝具有很强的快速蹬伸肌力来提供。
两侧屈伸肌比值慢速左侧为25.6%,右侧为39.4%,正常人群为50%-55%[10],屈肌群肌力较小,特别是左侧相对较弱,该环节屈伸肌群配备不合理,在训练或比赛中弱侧易导致损伤的发生。快速左侧为28.5%,右侧29.8%,正常人群左右侧屈伸肌比值为55%-60%;左右侧屈肌群肌力仍较小,与其他项目差别较大,此原因与该项目特征需要很强的伸肌群肌力有关,但屈伸比值与其他项目相差近20%,仍需提高。
2.2 髋关节肌力特征 髋关节是下肢肌肉力量最大的关节,在蹬伸过程中首先发力,使身体获得一定的向上速度,来带动膝关节和踝关节的蹬伸。摆动腿的快速上摆可以加速蹬伸腿的蹬伸速度和重心离地速度,它是通过髋关节屈肌群的向心收缩来完成以髋关节为轴的向上提膝动作。
表4可以看出,左右髋关节在快慢速时,右髋伸肌群分别为左侧的2.11和1.87倍,屈肌群为1.25和1.64倍;非常显著性大于左髋,因在滑步到出手阶段主要依靠右腿蹬伸发力有关。从峰值力矩出现角度来看,身体自然位置为0°,均为右髋较早出现,说明右髋快速动员肌纤维能力强于左髋。峰值力矩慢速左右侧屈肌群分别为1.69和3.06倍体质量,伸肌群为2.58和5.13;男子篮球运动员屈肌群为3.51±0.48和4.10±0.69,排球为3.40±0.74和4.66±0.84,左侧小于其他项目,右侧强于其他项目。快速左侧屈伸肌群均小于其他项目,右侧伸肌群强于其他项目。针对快慢速肌力比率,正常情况下,快慢速峰值力矩为慢速大于快速,两者相差在10%-15%,差值过大,应补强快速肌力,差值过小,应补强慢速肌力[11];故应补强右髋快速屈肌群和左髋快速伸肌群肌力。
左右屈伸肌比值慢速左侧为64.2%,右侧为56.3%,正常人群为45-50%。快速左侧屈伸肌比值为55.9%,右侧为33.1%,正常人群为50%左右,比值差别较大;特别是右侧与正常人群差值较大,此结果与该项目主要追求右腿快速蹬伸有关。
2.3 腰背环节肌力特征 脊柱是构成人体躯干的中轴和支柱,它的拱形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具有传递冲击力、缓冲震动的作用,它的这种生理结构使得肌肉屈伸肌力不均衡。铅球运动员躯干肌群的力量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滑步、过渡和最后出手技术动作的发挥,躯干的扭转肌力是否合理是影响运动员上体的转动、上肢运动范围大小以及动量矩由下向上的传递的主要因素,因此,躯干腰背屈伸和扭转肌力在铅球项目中显得非常重要。
由表5可以看出,慢速屈肌群峰值力矩小于伸肌群;屈肌群峰值力矩出现角度为-21°,峰值力矩出现在收缩的前段,即自然位置的后侧;伸肌群峰值力矩出现角度为19°,为自然位置前侧。两者屈伸肌比值为93.3%,通过查阅相关等速文献,发现其他项目对运动员腰背环节研究较少,正常人群慢速为63.4%[12];自由式滑雪为(52.4±4.32)%;屈伸肌比值均大于正常人群和空中技巧项目运动员。
快速屈肌群单位体质量峰值力矩大于伸肌群。从快慢肌群胚布是否合理上看,伸肌群慢速平均功率与快速相差小于10%,原因是在过渡和出手环节,为了获得较大的出手速度,则加强了伸肌群的快速收缩能力。
图1左侧2条曲线代表屈肌群平均力矩,右侧曲线代表伸肌群平均力矩,在每组的平均力矩曲线中,上面一条曲线代表实际屈肌群平均力矩曲线,下面一条代表贾鹏屈肌群平均力矩的最佳曲线;可以看出,屈肌群在-20°左右达到最大峰值,然后肌力基本保持一致;伸肌群在15°-20°范围内达到峰值,接着出现递减趋势,在-20°左右肌力又出现上升趋势;峰值力矩为伸肌群较大,整个屈伸动作来说为屈肌群平均功率相对较大。
2.4 肩关节肌力特征 肩关节是上肢与躯干的连接部位,与肘连接使手定位并有效发挥其功能。包括肩肱、肩锁和肩胛胸壁关节以及肌肉结构。在投掷运动中,三角肌负责早期的肱骨的上举和外展,接着冈上肌牵拉肱骨头向肩盂,冈下肌和小圆肌向后牵拉肱骨头,肩胛下肌同时防止肱骨过度外旋,并以离心收缩缓解肩前部应力[13]。
由表6可以看出快慢速肌力屈伸肌群均为右肩大于左肩,快速肌力左右肩差距大于慢速,与投掷臂为右肩有关。峰值出现角度除右肩快速伸肌群大于左肩外,其他均小于左肩,与投掷铅球最后出手时刻角度相对应。慢速右肩屈伸肌比值为55.9%,左肩为59.2%,男子优秀游泳运动员屈伸肌比值为102%,女子为106%;快速为46.6%,左肩为64.0%,游泳运动员男子屈伸肌比值为107%,女子为102%[14],与游泳运动员相差较大,与项目特征有关,铅球运动员追求的是伸肌群肌力较大,而游泳运动员追求的是屈肌群肌力较大为目标。
针对快慢速肌力配布情况来看,右肩伸肌群为快速肌力大于慢速,此结果不符合慢速大于快速肌力的原则;左肩屈伸肌群快速肌力与慢速肌力相差均小于10%,应加强左肩关节屈伸绝对肌力的训练。
2.5 膝、髋、躯干、肩关节肌力配布特征 根据运动生物力学人体运动环节人体模型参数(郑秀媛中国人体模型)男子环节相对总量,对人体膝、髋、躯干、肩关节各环节所占整个人体的相对质量进行计算。其中,膝关节相对质量为双侧小腿+双侧足的环节相对质量,髋关节相对质量为(双侧)大腿+小腿+足的环节相对质量;肩关节相对质量为(双侧)上臂+前臂+手的环节相对质量。计算结果为膝关节为0.145。髋关节为0.345;躯干为0.479;肩关节为0.101;以上结果按膝关节为基准求出膝、髋、躯干、肩各环节相对质量为1∶2.38∶3.30∶0.70。
针对本测试结果,在单侧60 (°)/s时也按膝关节为基准膝、髋、1/2躯干、肩关节相对峰力矩的比值,左右侧屈肌分别为1∶3.45∶2.45∶1.47,1∶5.27∶2.07∶1.88,左右侧伸肌分1∶1.5∶0.73∶0.73,1∶3.16∶0.77∶1.02。
单侧180 (°)/s时以膝关节60 (°)/s时为基准,膝、髋、1/2躯干、肩关节相对峰力矩的比值,左右侧屈肌分别为0.67∶2.64∶2.08∶1.60,0.64∶3.58∶1.76∶1.78,左右侧伸肌0.70∶1.13∶0.57∶0.71,0.63∶2.76∶0.63∶1.08。
对上述比值和图2进行分析,1组为正常人体四环节相对质量比值,按照各环节肌肉相对质量来比较,躯干所占比值最大,其次为髋关节,肩关节最小。但实际测试结果均为髋关节肌力最大,造成躯干实际肌力较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躯干为腔性结构,其内部有胸腔和腹腔各器官的质量;另外就是躯干肌力胚布的屈伸肌群肌力相对较薄弱。其中第5、8、9组为躯干肌力最小,由此可得出贾鹏的躯干肌力在右侧最大力量伸肌群、左右侧快速伸肌群非常薄弱,由铅球运动技术来看,在投掷技术环节,需要右侧下肢进行强有力的快速蹬伸,然后是躯干的快速伸展,通过人体链型结构将肌肉力量传递到上肢,从肌力配布来看,其一:躯干为动力链型传递的核心中枢结构,此结构肌力不足,会造成动力向上传递的效率;其二:人体通过先背弓然后进行强有力的伸展躯干,如果躯干伸肌群伸展性不足,将影响躯干快速伸展的弹性势能的效率。所以,应该进行躯干伸肌群特别是快速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训练。
由上图还可得出,第4、8组的左侧伸肌群的最大肌力和快速肌力配布均明显较小,在铅球投掷技术环节中,人体以左侧各环节为支点,如果左侧各环节伸肌不足,则会因各环节刚性不足而造成力量传递效率的损失影响成绩,故应加强左侧各环节伸肌群肌力。另外,从肌力配布可看出,各环节右侧肌力均强于左侧,因为该运动员为右手掷铅球,长期的训练导致右侧肌力较强,这是该项目特征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