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题 special topic 栏目所有文章列表

    (按年度、期号倒序)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年度稿约:努力办好与国际组织工程研究热点同步的一流学术期刊和学术技术交流平台
    张 楠, 赵 萌, 王 坚, 王莉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4, 28 (1): 159-164.   DOI: 10.12307/2024.128
    摘要105)      PDF (1392KB)(9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23年稿约 
    张 楠, 赵 萌, 王 坚, 王莉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3, 27 (1): 160-164.   DOI: 10.12307/2023.256
    摘要269)      PDF (954KB)(139)   
    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促进颅脑损伤模型大鼠脑微循环的修复与重建
    徐鹏翔,李 强,许琼冠,罗孟亚男,成 凯,谢镇明,付宙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 (35): 5619-562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1491
    摘要337)      PDF (5114KB)(100)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血管新生:是指在原有血管上以芽生形式形成新血管的过程,成年人的脉管系统在生理状况下极为稳定,但当遭受到譬如脑外伤等外来因素影响时,此过程则显得非常活跃。
    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是一种新的内皮细胞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在大多数正常成年组织中表达下调或不表达。
    摘要
    背景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与创伤性脑损伤的血脑屏障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类表皮生长因子域7(EGF-like domain 7,EGFL7)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尚不可知EGFL7能否通过激活脑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大脑创伤修复。
    目的:探讨EGFL7促进脑损伤后大鼠损伤脑组织中血管新生的具体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2组,颅脑损伤组(n=36)运用改良Feeney法撞击大鼠脑硬膜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n=6)仅暴露完整脑硬膜;依照损伤后取标本时间分为颅脑损伤1,6,24 h以及3,7,14 d共6个亚组,每亚组各6只。经过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可用后,取挫伤灶及周围脑组织进行后续实验。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建立颅脑损伤模型,颅脑损伤1 h后运用立体定向注射仪分别向大鼠脑室内注射腺病毒rAd-vector、rAd-EGFL7及rAd-EGFL7+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每组6只。干预12 h后取材检测。
    结果与结论:①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显示: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EGFL7、CD34表达显著上调,且随损伤后时间的增加而上调,EGFL7在颅脑损伤3 d达到最大(P < 0.05),EGFL7与CD34两者的表达趋势相一致,微血管生成数目在颅脑损伤7 d到达最高;②大鼠颅脑损伤后1 h颅内rAd-EGFL7微量注射12 h后,损伤脑组织中EGFL7、CD34表达显著上调(P < 0.05),同时pAkt、cyclin D1显著增加,FOXO1显著下降(P < 0.05);③大鼠颅脑损伤后颅内同时注射rAd-EGFL7和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12 h后,EGFL7表达变化不明显,但CD34表达显著受抑制(P < 0.05),同时微血管生成数目显著减少(P < 0.05);④结果证实,EGFL7在脑损伤组织中表达上调,其高表达可能与损伤脑组织中血管生成相关。EGFL7过表达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促进损伤脑组织中的血管新生。
    雄激素干预成年雄性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大鼠脑组织Bcl-2、Bax与Cyt-C的表达
    龙艳芳,王新蕾,王明璞,唐兴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9, 23 (27): 4344-4349.   DOI: 10.3969/j.issn.2095-4344.1383
    摘要364)      PDF (22007KB)(100)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而言,挽救缺血半暗带细胞的关键在于尽早缓解血管闭塞程度以恢复脑组织的血流供应,迄今临床上以溶栓为主要的应对手段。然而,脑缺血一定程度之后临床在使血流再通的同时出现难以避免的甚至更为严峻的脑细胞再灌注损伤,这种情况称之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指机体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的是,细胞凋亡不是一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它在生物体的进化、内环境的稳定以及多个系统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
    背景:
    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急性期无论男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激素失衡,在男性则主要表现为睾酮下降、雌二醇升高,随着病情的恢复逐渐趋于正常。
    目的:探讨雄激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cl-2、Bax与Cyt-C表达的影响。
    方法:12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由西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实验方案经西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为20170821026)。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低、高剂量雄激素处理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应用改良Longa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大鼠,假手术组不进行插线操作。据脑缺血2 h后再灌注时间点的不同每组再随机分为5个亚组(6,12,24,48,72 h),每亚组5只。24 h时每组另有5只大鼠用于测量脑梗死体积。应用TUNEL法测原位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与Cyt-C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原位凋亡细胞及Bcl-2、Bax与Cyt-C的表达较少,且无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脑梗死体积百分率、凋亡细胞及Bax与Cyt-C的表达减少,Bcl-2表达增多(均P < 0.05),高剂量组则相反(均P < 0.05);②除假手术组外,其他3组Bcl-2与Bax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6 h表达逐渐增强,并于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③结果说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低剂量雄激素可能通过减少Bax与Cyt-C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进而减少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高剂量则作用相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2017年稿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7, 21 (1): 159-164.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7.01.028
    摘要498)      PDF (800KB)(449)   
    拇外翻发病危险因素与足底压力特征
    黄 萍,钱念东,齐 进,陈 博,邓廉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 (42): 6351-6356.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42.018
    摘要431)      PDF (942KB)(427)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拇外翻:是指拇趾在第1跖趾关节处向外侧过度偏斜移位。一般呈对称性发生。主要表现为拇趾的跖趾关节全/半脱位,内侧关节囊红肿、疼痛,伴或不伴胼胝体形成。
    冲量:是指作用于物体的外力与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它表示了力在一定时间内对足底各区域连续作用所产生的积累效应。所以足底各区域冲量的大小受每个区域的压力值和接触时间两个因素的影响。冲量的大小是疲劳积累的直接原因,对足部易损伤部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
    背景:
    拇外翻具有较复杂的足部解剖畸形,使足底区域的压力发生改变。
    目的:分析拇外翻的发病危险因素,检测拇外翻患者平地自然行走下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方法:采用比利时RSscan INTERNATIONAL公司生产的footscanUSB2平板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检测50例拇外翻患者和年龄、身高、体质量匹配的30例正常人的动态足底压力。所有受试者测试时均脱鞋袜,以个人平常步态自然行走,每人测试3次以上,取得动态足底压力曲线及特征量参数,对曲线及各参数进行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测试的拇外翻患者中,女性占94%(均穿高跟尖头鞋),男性占6%(均不穿高跟尖头鞋),96%有遗传史;②在自然行走步态中,拇外翻患者双足第1跖骨区压力明显增高,与正常人足底压力图形明显不同;③拇外翻患者第1跖骨的平均压力峰值、平均负荷值、平均冲量与正常人相比,均明显增高(P < 0.05或P < 0.01)。④结果说明,除遗传因素外穿高跟尖头鞋是拇外翻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拇外翻患者第1跖骨区压力、负荷、冲量明显增高,促使了拇外翻的发生发展。通过分析拇外翻的发病危险因素以及拇外翻患者动态足底压力情况,可以为拇外翻的预防、治疗、功能康复等提供重要参考。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ORCID:0000-0001-6780-3623(邓廉夫)
    被引次数: Baidu(13)
    组织工程与脊柱外科:修复与重建专题
    刘刚,张亮,李忠海,邵高海,姜红堃,李雷,王岩松,鲁斌,杨波,施建党,朱雪松,徐宏光,李柯柯,宗少晖,王洪伟,刘融,吴星火,叶哲伟,张春霖,吕豪珍,张绍昆,杨振东,崔新刚,杨圣,方国芳,程斌,宋丽洁,谢超,郭伟韬,丁宇,王强,王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53): 8633-8692.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5.53.018
    摘要359)      PDF (7773KB)(955)   

    8634 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与应用
    8636 髓核间质干细胞动员修复重建退变椎间盘
    8637 新型甘油基溶胶凝胶赋形材料:性能及体内评价
    8639 腰椎退行性病组织特异性干细胞功能活性及表观遗传调控
    8640 神经营养因子3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神经元分化的信号通路
    8641 纳米支架拓扑结构对种子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8642 细胞-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研究热点
    8643 局部药物缓释材料在脊柱结核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8644 椎体成形填充材料:应用现状与未来前景
    8645 终板软骨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8646 脊髓损伤中的免疫炎性细胞因子
    8647 微创椎弓根螺钉置入中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应用
    8648 寰枢椎椎弓根螺钉3D导向器的研制及安全性
    8650 非弹性与弹性组合式膨胀椎间支撑器的研发与应用
    8651 伤椎不同置钉方式修复胸腰椎骨折:体外生物力学分析
    8652 椎弓根螺钉置入损伤下颈椎并发症的预防分析
    8653 可靠的骨性融合与脊柱结核修复
    8654 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修复胸腰椎爆裂骨折
    8655 腰椎融合修复中可膨胀式融合器的应用
    8656 同种异体椎间融合器的研发及其应用
    8657 脊柱修复术后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检测
    8658 神经鞘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8660 立体微创修复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8661 椎体强化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8662 后路单侧截骨椎体切除内固定修复胸腰段后凸畸形

    组织工程与骨关节损伤:置换与修复
    段宏,高辉,郭晓东,关静,郭传友,黄岚峰,黄世桥,金成哲,郎赟,李澎,李瑞玉,李少华,李晓辉,李亚军,李毅中,刘璐,马文鑫,买合木提•亚库甫,钱文伟,朴成哲,商冠宁,宋科官,孙明启,王广积,王国伟,王骞,杨茂伟,宋克东,杨渊,詹玉林,张浩伟,张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48): 7832-7871.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5.48.021
    摘要631)      PDF (11709KB)(1163)   
    - 文题导读 -
    7832 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的选择
    7833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机制及治疗
    7834 骨质疏松患者的髋关节置换假体
    7835 髋部骨折的手术修复及围手术期处理
    7837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选择: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7838 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修复
    7839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效果分析:关节置换还是内固定
    7841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7842 膝关节损伤的修复与置换
    784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
    7845 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管理
    7846 膝关节置换中的3D打印技术
    7847 胫骨平台骨折与全膝关节置换
    7848 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外科治疗:内固定还是肩关节置换?
    7850 中西医结合补肾活血法对关节损伤置换与修复的思考
    7851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短柄假体的设计特征与临床应用
    7853 骨关节肿瘤型假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7855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
    7856 3D打印模块与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7857 关节软骨的玻璃化冷冻与保存
    7859 骨关节结核:骨病灶药物分布特点及缓释材料
    7860 骨缺损仿生支架的研究与思考
    7861 制备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7862 生物反应器内工程化软骨的三维动态构建
    7864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基质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7867 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7869 计算生物力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7870 骨外固定技术在下肢关节外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