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7, Vol. 21 ›› Issue (14): 2259-2265.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7.14.021
• 生物材料综述 biomaterial review • 上一篇 下一篇
李海艳,邹 柳,申利贤,周 斌,张 苹,郭 玉
Li Hai-yan, Zou Liu, Shen Li-xian, Zhou Bin, Zhang Ping, Guo Yu
摘要:
文章快速阅读:
背景:随着组织工程皮肤、骨、软骨、血管、肌瓣等组织的再生与修复方面已取得显著的进展,组织工程组织血管化的障碍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目的:总结血管形成的机制(血管生成与血管再生),血管化的策略(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生长因子)以及组织血管化的模型(体内与体外)等与组织血管化相关的研究,为组织工程血管化的基础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6年4月PubMed、Springerlink、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 engineering、vascularization、 scaffolds、 cell growth factors、vasculogenesis、angiogenesis”;并检索中文期刊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血管化、细胞生长因子、血管的再生、血管的生成”。55篇与组织血管化相关的同时反映其最新研究进展的文章被纳入。 结果与结论:体外构建组织内微血管中运用的较多,将支架材料做成具有血管样结构的模型,再种植二维细胞,在生长因子的刺激下,二维细胞朝着血管样结构的形状增殖、迁移,进而形成微小的血管。目前,大多数在体外实验能很好的形成血管的细胞-支架复合物,都沿着移植于体内方向发展。体内血管化模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移植于体内的炎症反应是不可避免的,它直接影响细胞-支架复合物的功能发挥及在体内的存活问题,在组织的再生与康复中,血管化仍是组织工程中一大难题。
ORCID: 0000-0002-5806-4483(李海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