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发文量分析
3.1.1 CNKI数据库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从2005-2014年,CNKI的发文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2013年和2014年达到峰值,接近80篇。这段时间可能是该领域研究的高峰期,反映了国内在股骨头坏死领域的科研活动相当活跃。初培罡等[19]认为髓芯减压加钽棒置入较以往单纯的髓芯减压术而言,能够提供支撑,延缓坏死区塌陷,推迟髋关节置换同时还有利于死骨的清除和血运的恢复,有利于股骨头的恢复和重建。然而,从2014年之后,发文量开始逐渐减少,特别是在2020年以后,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到2023年发文量降至接近30篇。这种下降可能是由于研究热点的转移,有研究表明2014年之后,骨关节炎在CNKI数据库中的发文量明显增加[20]。
3.1.2 WOS数据库发文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与CNKI相比,WOS数据库的发文量总体上较低。从2005-2024年,WOS的发文量始终保持在较低的水平,2005年只有不到10篇,而在2014年左右稍有上升,但波动幅度不大。尽管发文量较少,但在2018年之后,WOS数据库中的发文量略有增加,在2022年达到约40篇,这可能表明国际上对股骨头坏死的关注有所提升,但整体增速缓慢。KURIYAMA等[21]认为在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时,股骨头髋臼的覆盖量对于后续的手术治疗和股骨头塌陷影响不大。
3.1.3 两者的对比与解读 CNKI在2005-2014年间的发文量显著高于WOS,表明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或由中国科研人员主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差距逐渐缩小。CNKI数据库中发文量的下降可能意味着中国国内的研究重点开始发生转移,可能是由于该领域的某些关键问题已经被深入研究,或者其他领域开始吸引更多的科研关注。相比之下,WOS数据库的发文量逐步上升,虽然绝对数量依然较低,但这显示出国际研究者在该领域的兴趣逐步增加,这也可能与国际上对股骨头坏死治疗和诊断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关注有关。总之,该领域在国际上的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而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一个高峰期之后有所放缓。
3.2 期刊和共被引期刊分析
3.2.1 期刊排名分析
影响因子与发文数量的关系:将期刊按影响因子和发文数量进行了排名。排名靠前的期刊如J PEDIATR ORTHOPED和CLIN ORTHOP RELAT R具有较高的影响因子(1.56和4.329),但其发文数量分别为35和22篇,说明高影响因子期刊在该领域中的发文量可能并不是最多的。相反,一些影响因子中等的期刊如J ORTHOP SURG RES也具有较高的发文量(22篇),表明研究者可能更多选择这些影响力较稳定的期刊发表文章。
专科期刊的显著性:从期刊列表来看,大多数期刊都是骨科和肌肉骨骼系统的专科期刊,这与股骨头坏死研究的主题密切相关。例如,诸如J PEDIATR ORTHOPED及INT ORTHOP等期刊,显示出在这一专门领域中的重要性。
跨领域期刊的贡献:有一些跨领域的期刊,如MEDICINE虽然不是纯骨科期刊,但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发表平台,这表明股骨头坏死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学科交叉领域的合作,例如YUAN等[22]在HUMAN CELL上发表了一篇股骨头坏死与纳米材料相结合的文章,开辟了非侵入性治疗的新方向并提高了手术效果。
3.2.2 共被引期刊分析
高影响因子期刊的主导作用:从共被引期刊来看,排名第一的J BONE JOINT SURG AM(影响因子4.578)被引次数高达2 316次,显示了其在该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同样,CLIN ORTHOP RELAT R(影响因子4.329)和J BONE JOINT SURG BR也是被引频次非常高的期刊,这表明这些期刊在该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影响力,研究者在撰写文献时常常会引用这些期刊的文章。
被引期刊的多样性:除了高影响因子的期刊,还有一些影响因子相对较低的期刊,如J PEDIATR ORTHOP B尽管其影响因子只有1.26,但仍然有270次的共被引次数,显示出该期刊在特定的细分研究领域中仍具有较大的影响力,NAKAGAWA等[23]在该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小儿Legg-Calve-Perthes病(LCPD),指出腰大肌腱的运行曲线是影响LCPD机械性缺血发展的解剖因素。这可能是因为它在儿童骨科领域的研究非常专业化,因此在该细分领域内得到了广泛引用。
领域内的经典期刊:例如ARCH ORTHOP TRAUM SU(影响因子2.573)和INJURY(影响因子2.683)虽然影响因子并非最高,但共被引次数较高,表明它们可能在股骨头坏死的研究中,提供了基础的、经典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被后续的研究者不断引用,成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来源。
3.2.3 趋势总结
发文期刊与共被引期刊的差异:发文期刊的可视化分析显示出研究者更倾向于在一些专门化的期刊中发表研究成果,尤其是针对骨科和肌肉骨骼系统的期刊。而共被引期刊则集中在一些具有更高影响因子和更广泛读者群体的期刊中,表明在股骨头坏死研究领域,研究者更倾向于引用权威期刊中的经典文献。
研究的国际化与规范化:从表中可以看出,股骨头坏死的研究已经逐渐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学术交流圈,高被引期刊大多是国际知名期刊,显示了该领域的研究正逐步国际化。同时,高被引的经典文献为该领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框架。总结而言,WOS数据库中股骨头坏死研究的发文期刊和共被引期刊的排名分析揭示了该领域中研究的权威期刊和研究者引用的核心文献来源,同时也表明了研究的专科性和国际化趋势。
3.3 共被引参考文献分析
3.3.1 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分析 WANG[24]2012年发表在ORTHOP SURG RES上的文章以313次的全球引用次数位居榜首,这篇文章回顾性的研究了体外冲击波对骨骼肌肉疾病的治疗,被引次数最多也说明该文献在学术界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3.3.2 核心文献的集中分布分析 其他高被引的文献如MONT MA(2010,J BONE JOINT SURG AM)、LI JKA(2006,J BONE JOINT SURG AM)和ZALVARAS CG(2014,J AM ACAD ORTHOP SUR)等也在图中被突出显示,这些文献通常是该领域的基础性或开创性研究,被频繁引用反映了它们在相关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如MONT等[25]未经治疗的股骨头坏死进行综述得出对于有中等大小和/或外侧病变的无症状患者,考虑保留关节的手术治疗可能是有益的;ZALVARAS等[26]则认为对于没有头部塌陷的年轻患者,可以尝试使用血管化骨移植物、无血管移植物、骨形态发生蛋白、干细胞或旋转截骨术进行核心减压等保髋手术但最佳治疗方式尚未确定。而当股骨头塌陷时,关节置换术是首选方案。引用模式从图表的布局可以看到引用频次呈现梯度下降。文献的引用频次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累积,位于顶部的文献通常是早期发表且具有广泛应用的基础研究或综述文章。较新或较为专业化的文献如SHIPMAN SA (2000, PEDIATRICS)和PETKO K (2016, EFORT OPEN REV)引用频次相对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可能被更多研究引用。
3.3.3 共被引现象的意义 共被引文献反映了这些文献在某些研究主题上的共同影响,它们通常是某一研究主题的核心文献,研究人员在撰写相关主题时会集中引用这些文献,反映了它们的基础性和广泛认可。共被引现象还表明,这些文献可能形成了一个“文献簇”,这些文献互相补充、支持,共同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这些文献的共被引情况,研究者可以识别出该领域的重要文献、研究热点和学术趋势,这对后续的科研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3.4 国家和机构分析
3.4.1 WOS数据库中的国家分析 表2显示了不同国家在WOS数据库中的发表数量。中国以141篇文献位居榜首,美国紧随其后,文献数量为131篇,然后是德国、英国、瑞士等国。这种现象表明,中国在股骨头坏死中的研究力度极大,可能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学术界对该领域的重视以及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从而患股骨头坏死风险增加,据一项国内的最新流行病学统计发现,15岁以上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数约为812万例[27]。此外,中国的高发表量也表明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研究成果的关注和引用增加。美国作为全球科研大国,在该领域的表现也相当强劲,反映出其在基础科研和临床应用方面的领先地位。欧洲国家,如德国、英国、瑞士,尽管数量上与中美差距较大,但仍然对该领域有着持续的贡献。
3.4.2 WOS和CNKI数据库中的机构分析
WOS数据库中的机构表现:从表2可以看到,中国的机构,如北京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在WOS数据库中有较多的发表记录,特别是伯尔尼大学(瑞士),位居榜首。这表明这些机构在股骨头坏死等骨科领域的科研产出质量较高,且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圈有广泛的影响。同时,其他国家的机构如纽约市特殊外科医院、曼彻斯特大学等,也在国际舞台上有显著贡献。这些机构通常是各自国家的顶尖科研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推动相关领域的进展。
CNKI数据库中的机构表现:图8反映了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领域中的中国本土机构网络。其中,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占据了图中的显著位置,表明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此外,中日友好医院骨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等机构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从图8的可视化来看,不同的机构通过合作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研究网络,研究热点集中在中医药治疗与手术干预等领域。颜色越深、节点越大,说明该机构在该领域的科研产出和引用率越高。可以推断,CNKI数据库中的机构更侧重于临床应用与中医药结合的治疗研究,而WOS数据库中的机构则可能更侧重于基础研究。
3.5 作者和共被引作者分析
3.5.1 WOS数据库中的作者与共被引作者可视化分析 表3显示了WOS数据库中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以及被引次数最高的作者,例如HE, WEI和SIEBENROCK, KLAUS A.分别发表了7篇文章,位居前列。同时,被引用次数较高的作者包括MONT MA和LIEBERMAN JR,说明这些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表4显示了CNKI数据库中发表文章数量最多的作者,例如,何伟和陈卫衡分别发表了14篇和10篇文章,位居前列,这表明在CNKI数据库中,这些作者在股骨头坏死相关手术治疗领域有较高的科研贡献。图9中信息展示了多个研究团体,颜色不同的节点代表不同的合作团体。比如sugano nobuhik及其相关作者形成了较为紧密的合作网络,显示了在该领域的共同研究。可以观察到,这些合作团体围绕不同的研究方向开展工作,显示出WOS数据库中的国际合作较为活跃,尤其是围绕骨科治疗的研究团队。被引作者反映了他们的研究对后续工作的推动作用,如MONT MA和DELANOIS RE等高频被引作者显示他们的研究是该领域的核心文献,极大地影响了其他研究者的工作。
3.5.2 CNKI数据库中的作者共现分析 图10展示了CNKI数据库中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领域的作者共现网络。从可视化结果来看,CNKI的作者网络相比WOS数据库显得较为松散,合作网络没有形成密集的团体。个别作者及其研究团队之间存在一定的合作,但整体上表现出更多的独立研究。这与中国本土学术机构的特点相符,科研资源和团队之间的合作相对分散。
3.5.3 WOS与CNKI数据库的对比分析 WOS数据库显示了更为全球化的合作模式,许多研究团队跨国合作,且形成了较为密集的科研网络。相比之下,CNKI数据库中的作者多集中于国内机构之间的合作,且合作的强度较弱,网络结构较为松散。这可能反映了中国学术界在股骨头坏死治疗领域中,尤其是手术方面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个别医院或学术机构,国际合作的程度不如WOS数据库中的团队。这些现象揭示了不同数据库中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领域的研究现状,也反映了中国和国际在该领域的研究差异。
3.6 关键词和热点分析
3.6.1 关键词突现分析 通过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可清楚展示该领域在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根据WOS数据库分析可见国外的研究热点从早期的“定期随访、股骨头、截骨术”转变到近期的“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外科髋关节移位”,说明早期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疾病的研究更多集中在保守治疗和疾病的早期干预,如通过随访来观察病情发展,或通过截骨术等手术方法来延缓疾病进程。然而,后期的热点转向“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外科髋关节移位”,表明临床研究可能更多关注手术干预。反映了这些手术方法在治疗髋关节疾病方面的有效性逐渐获得认可,且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手术适应证可能也更广泛。股骨颈骨折成为热点,可能意味着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髋关节骨折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上升[28]。根据CNKI数据库可见国内的研究热点从“髋脱位、骨折、髋臼”到“髓芯减压、保髋手术”,反映了髋关节研究和治疗重点从创伤修复逐渐转向慢性病变的早期干预与保髋治疗。微创手术和保守治疗方法的兴起表明临床更加重视在疾病早期延缓病程、保留髋关节功能,胡鲲等[29]用带血管腓骨移植术与钽棒置入术做对比,发现带血管腓骨移植术的初步临床效果要优于钽棒置入术。
3.6.2 关键词聚类和趋势主题分析
关键词聚类结构差异:WOS数据库(图13)关键词聚类的结构较为分散,形成多个较为明确的研究主题,这些主题的分布较为均匀,显示出国际上对不同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关注。聚类(#1)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与股骨头坏死直接相关,表明这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聚类(#0)核心减压术 (core decompression),显示了对特定治疗方法的关注;聚类(#3)股骨颈骨折 (femoral neck fracture)和聚类(#8)儿童股骨骨折 (pediatric
femur fractures),表明研究内容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骨折类型。CNKI数据库(图14)关键词聚类较为集中,研究重点更突出于几个核心主题,关键研究方向的聚类更加密集,表明国内学者对少数重点课题的深入研究。聚类5(#5) 微创与保髋手术相关,显示了对保护髋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案的重视,并且保髋手术之后虽然为后续全髋关节置换增加了难度但是从现有的文献报道来说是积极的[30];聚类 (#4) 提到的股骨头,与WOS数据库相似,也是国内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聚类(#7)临床疗效和聚类(#3)外科手术等词汇集中反映了国内更关注临床效果和手术的实际应用。WOS数据库展示了国际上较为多样化的研究方向,涵盖基础研究以及不同手术技术,例如SUNG等[31]发现血清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差异表达蛋白可以作为股骨头坏死早期检测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WATANABE等[32]发明了球形内翻旋转截骨术并对股骨头大面积坏死的年轻患者特别有益。而CNKI数据库则显示了国内学者对特定治疗方案和临床效果的深入探讨。国际和国内研究的差异反映了各自的研究重点:国际上更多地探索新型疗法和机制,国内则更专注于现有治疗的改进和应用。
3.7 不足和展望
此次研究有几个独特的优势:首先,首次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股骨头坏死手术治疗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关注相关研究的学者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其次,同时使用了3种文献计量学工具进行调查,其中两种(VOSviewer和CiteSpace)在文献计量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3],因此数据分析过程很可能是客观的;最后,文献计量学分析比传统的综述更全面地洞察了热点和前沿。
当然,此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数据仅来自WOS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忽略了其他数据库,可能会遗漏一些相关研究;第二,过滤了以英语发表的研究,这可能意味着低估了非英语写作论文;更重要的是,2005-2024年之外的出版物未被纳入。
3.8 结论 股骨头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随着研究文献的不断增加,股骨头手术治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中国和美国是主导国家,但各国和各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仍有待加强。一方面,股骨头坏死的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然不完全清楚;另一方面,对于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标准并不一致且生物标志物的使用仍不成熟;最后,对于股骨头坏死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仍有争议,针对不同时期的股骨头坏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并没有统一的指导意见。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基础研究,类似于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也已进一步运用在股骨头坏死疾病中,为手术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