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冯志萌, 孙 宁, 孙兆忠, 李岳飞, 刘昌震, 李 洒. 影像三维重建安全辅助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5/S1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9): 1876-1882. |
[2] |
王 娟, 王广兰, 左会武. 运动疗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康复疗效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8): 1714-1726. |
[3] |
王昌兵, 赵立连, 傅楚滢, 李彦锦. 关节镜下改良双束修复前交叉韧带ShermanⅠ型损伤[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6): 1192-1198. |
[4] |
熊波涵, 王国梁, 余 洋, 薛文强, 余 鸿, 刘津瑞, 阮朝晖, 李雅娟, 刘昊龙, 董开颜, 龙 丹, 陈 钊. 内减张技术辅助前交叉韧带重建促进滇南小耳猪跟腱移植物韧带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4): 713-720. |
[5] |
王 锋, 曹春风, 何 超, 张 涛, 周子弦, 朱凤臣. 关节镜下全内技术与传统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和放射学结果的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35): 7629-7638. |
[6] |
王凯刚, 郝东升, 马 沛, 周 硕, 李睿敏. 对比不同生物支架用于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效果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34): 7447-7460. |
[7] |
徐 鑫, 乌日开西·艾依提, 吕 刚, 买买艾力·玉山, 马志强, 马 超. 复杂髋臼双柱骨折4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33): 7063-7071. |
[8] |
刘梦玲, 李永杰, 刘洪举.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步长增加对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不对称性步态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33): 7109-7115. |
[9] |
魏志亨, 关天民, 刘 青, 弓 爵, 向先祥. 3D打印精确化截骨导板在胫骨平台后倾角异常增大的前交叉韧带翻修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33): 7130-7136. |
[10] |
朱哲越, 张 晨, 葛 莹, 薛 晗, 李若尘, 吴光伟, 马 瑞. 新型关节韧带数字体查仪量化评估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后的膝关节松弛度[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7): 5795-5801. |
[11] |
王 霞, 薛博士, 杨 辰, 周志鹏, 郑亮亮. 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神经肌肉功能对落地动作生物力学损伤风险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6): 5556-5562. |
[12] |
石丽娟, 韦 建, 张 旋, 何凌霄, 江小茜, 聂敏海, 陈佳娜, 刘旭倩.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等效物的血管化特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2): 4748-4760. |
[13] |
李贵花, 和雨洁, 史 君, 李 琨, 张少杰, 刘 路, 李志军, 王 星. 13-18岁青少年颈椎关节突关节发育特征的数字化三维形态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1): 4486-4491. |
[14] |
张思卓, 刘骁蒨, 王广兰. 视觉干扰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运动者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20): 4223-4229. |
[15] |
王 磊, 王 清, 张申申. 有限元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力学差异[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 29(15): 3101-3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