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0, Vol. 14 ›› Issue (7): 1187-1190.doi: 10.3969/j.issn.1673-8225.2010.07.011
• 组织构建与中医药 tissue constructio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上一篇 下一篇
付国建,靳安民,李 森,王鹏程
Fu Guo-jian, Jin An-min, Li Sen, Wang Peng-cheng
摘要:
背景:肩袖损伤中以冈上肌腱损伤最为多见,其修复的难点在于骨-肌腱界面的重建,目前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以及确切的治疗方法。 目的:建立兔肩袖损伤修复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MRI观察持续被动活动对肩袖骨-肌腱界面损伤重建术后骨-肌腱界面早期修复的作用,为肩袖损伤修复术后康复制定一个合适的康复程序。 方法:8月龄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6只,构建双侧冈上肌腱急性损伤模型后重建其在肱骨大结节上的止点,随机分为自由活动组(n=4)和持续被动活动组(n=12)。持续被动活动模型与重建组运动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自制兔肩关节持续被动活动器,以2,4,10 (°)/s不同持续被动活动速度进行屈伸75°~75°运动。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第1,2,4周观察各组动物一般情况及不同持续被动活动速度时兔肩袖骨-肌腱界面的MRI影像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大体观察可见重建2周后切口愈合良好,拆线后未见切口感染、血肿、裂开等;MRI检查结果显示:术后各组肩袖骨-肌腱界面逐渐愈合,术后第1,2,4周不同时间点与自由活动组相比, 持续被动活动组在不同屈伸角度下骨-肌腱界面修复迅速,每屈伸75°~75°运动速度为4 (°)/s时,骨-肌腱界面的修复明显好于自由活动组。证实该动物模型能够很好的满足实验的需要,兔冈上肌腱损伤重建术后第2天开始,不同速度持续被动活动屈伸运动,可促进骨-肌腱界面的修复,以4 (°)/s的持续被动活动速度最佳。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