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干细胞

    黄连素在高糖环境下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 图1|不同代数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情况(×40)

    结果:在原代培养时杂细胞相对较少,并于1周左右长满瓶底,随着细胞的传代,杂细胞数目逐渐减少,细胞形态逐渐均一化,为经典的长梭形并呈鱼群状、漩涡状排列。图1为SD大鼠BMSCs的原代(P0)、第1代(P1)、第2代(P2)、第3代(P3)的生长情况。

    图3|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能力(×40)

    结果:BMSCs多向诱导分化21 d的结果如图3所示,图3A中可见红染斑块,即为矿化结节,证明该细胞具有成骨分化的能力,图3B中水滴样红染即为脂滴,证明该细胞具有成脂分化的能力。由此证明此次提取的SD大鼠BMSCs具有与干细胞相符的多向分化特性。

    图6|各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荧光染色(×40)

    结果:图6,7显示了不同环境下BMSCs内的活性氧水平。如图6所示,高糖组的荧光强度较高,说明在高糖环境下BMSCs内的活性氧水平较高。正常对照组的荧光强度较低,说明在正常环境下BMSCs内仅有少量的活性氧。高糖+黄连素组的荧光强度较高糖组大幅度降低,与高糖+NAC组相似。高糖+黄连素+AMPK抑制剂组的荧光强度较高糖+黄连素组的荧光强度大幅度升高,与高糖组相似。如图7所示,半定量分析显示高糖组的平均荧光强度相比于正常对照组大幅度提升(P < 0.05)。高糖+黄连素组和高糖+NAC组的平均荧光强度比高糖组显著降低(P < 0.05)。高糖+黄连素+AMPK抑制剂组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高糖+黄连素组和高糖+NAC组(P < 0.05)。高糖+黄连素组的荧光强度与高糖+NAC组相似(P > 0.05)。

    图8|各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21 d的茜素红染色大体观和镜下观(×40)

    结果:图8显示了BMSCs在不同条件下经21 d成骨诱导后分泌矿化结节的情况。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红染结节数量较多、颜色较深,且被染色的面积较大,具有良好的矿化结节形成能力。高糖组的红染结节数量较少、颜色较浅,且被染色的面积较小,矿化能力不佳。高糖+黄连素组的红染结节多于高糖组,且染色更深。高糖+黄连素+AMPK抑制剂组的染色情况与高糖组相似。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3-09-27  浏览: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