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干细胞

    敲低NIPBL基因调控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的分化
  • 图1|镜下观察c57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

    结果: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前3代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见图1:第2代细胞多呈圆形、三角形、梭形,细胞膜外折光现象明显;随传代次数增多,细胞贴壁牢固,第3代细胞多呈梭形、纺锤形,少见多角形,胞浆丰富、胞体光滑,复苏的细胞3 h后即可贴壁,6 h后细胞由圆形发生形变,生长成形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细胞呈漩涡状紧密排列。


    图2|慢病毒载体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72 h后观察转染效率(荧光倒置显微镜,×100)

    结果:在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慢病毒转染且经嘌呤霉素筛选后的细胞较转染前形态学无明显变化,胞浆丰富,胞体光滑,生长状态良好,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达90%以上,且稳定表达绿色荧光,空白对照组未见荧光,见图2AB;qRT-PCR结果示,以空白对照组的NIPBL mRNA表达量为基准,sh-NIPBL组、sh-NC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061,0.856±0.115,sh-NIPBL组的NIPBL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少于sh-NC组(P < 0.05),sh-NC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见图2C,提示通过慢病毒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抑制NIPBL基因的表达。


    图3|成软骨诱导过程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倒置显微镜,×100) 

    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第3天细胞贴壁牢固,胞体光滑,形态更加细长,多呈长梭形,胞浆丰富;诱导第7天,细胞体积相对缩小,可见细胞由类成纤维状变为圆形;诱导第14天,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可见细胞周围有基质分泌;诱导第21天,可见细胞呈多边形、星形、三角形,并伴有多个突起,见图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团的体积未见显著增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大量扩增后呈放射状分布的团簇集落样生长,似鱼群样、菊花状或漩涡状排列。


    图5|成软骨诱导21 d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阿利辛蓝染色

    结果:荧光倒置显微镜下用白光视野观察,可见与sh-NC组相比,sh-NIPBL组软骨细胞中的酸性黏多糖较少,sh-NC组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见图5。结果表明,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成功诱导为软骨细胞,敲低NIPBL基因可降低成软骨分化能力。


    图6|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蛋白表达

    结果:对3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可见3组细胞核蓝染呈圆形、居中,细胞的胞质均可见Ⅱ型胶原蛋白表达,呈现红色,但与sh-NC组相比,sh-NIPBL组胞质染色强度较低,且sh-NIPBL组胞质与胞核染色比例(0.721±0.022)低于sh-NC组(0.952±0.01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sh-NC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见图6,结果显示,敲低NIPBL基因可降低成软骨分化的能力。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2-09-09  浏览: 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