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供肾短缺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亲属活体供肾移植重新成为移植界关注的热点。活体肾移植的长期人/肾存活率均明显优于尸肾移植,这一事实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证实。但是,活体肾移植不仅关系到受者的预后,而且所有移植医师、患者家庭和社会更加关注的是供者的健康和利益。所以活体供肾必须保证供者的安全,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4] 。因此,在活体肾脏捐赠前,所有的肾脏捐赠候选者必须接受完整的医学和心理学评估,以确保捐赠者的安全。
本中心通过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01/2008-03开展的77例亲属肾移植供者术前医疗评估的临床资料,证实合理充分的移植前评估是亲属活体供肾者安全性的重要前提。且从12个方面进行循序渐近的系统评估过程中,发现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三方面的评估存在较多的争论,故作者主要从这三方面进行讨论。
3.1 糖尿病的评估 所有捐赠者需测定空腹血糖。WHO和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在确定某人糖耐量分类前,在不同日期重复测定空腹血糖
[7] 。空腹静脉血糖> 7.0 mmol/L表示糖尿病,不适合捐赠。空腹血糖在6.1~ 7 mmol/L之间提示空腹血糖损害,需进一步评估。葡萄糖热值在此范围,且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同胞或父母),5年患糖尿病的发生率为35%,禁忌捐赠
[8] 。对于活体捐赠者,空腹葡萄糖损害,需行标准的2 h口服糖耐量试验。餐后2 h血糖> 11.1 mmol/L表明为糖尿病
[7] ,禁忌捐赠;> 7.8 mmol/L表明葡萄糖耐量降低,需综合分析。糖尿病患者除外,应对捐赠者临床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讨论
[9-10] 。
1型糖尿病的风险:1型糖尿病的风险主要出现在儿童期和成人早期,50%患者在20岁前发病
[9] 。1型糖尿病患者直系亲戚发病率增加15倍。而且,合并糖尿病肾病的1型糖尿病的直系亲属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
[11] 。然而,因为1型糖尿病相对较少且大多数在适合捐赠年龄前已表现出来,所以对该病的关注较少。
2型糖尿病的风险:2型糖尿病大部分为老年性疾病,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被遗漏。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个体患病率较高(相对危险度为3.0)。因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型糖尿病,故疾病的绝对发生率高(寿命风险为38%)。肥胖(体质量指数> 30 kg/m2)合并糖尿病家族史者,2型糖尿病在后半生有较高的发生率
[12] 。有家族病史和/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高风险因素捐赠者应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如果口服糖耐量正常,可考虑捐赠。口服糖耐量正常的个体,5年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为1%,并依据种族和肥胖发生变化。如果有暂时妊娠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非常高,不建议捐肾。如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对于捐肾者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进展性肾病的风险率。50岁以后2型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增加,平均年龄为60岁。在欧洲2型糖尿病发展为终末肾病的发生率低于1%,但在其他种族中发病率较高
[13] 。然而,2型糖尿病患者20年后蛋白尿发生率为50%,对于超过平均预期寿命并希望活到80岁的捐赠者这无疑是个问题。对有2型糖尿病风险因素的捐赠者的评估一定要谨慎。
总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者是活体捐赠的绝对禁忌证,不能作为候选供者。
3.2 高血压的评估 高血压是不适合捐赠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15] 。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率密切相关。最近,英国高血压协会和欧洲高血压协会制定的指南将在没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或其他器官损伤的依据下将血压高于140/90 mm Hg定义为高血压
[15-16] ,同时强调高血压的治疗必须考虑到全部所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15-17] ,并依据英联邦协会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图合理的预测捐赠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率,见图1。且在活体供肾评估过程中,应更深层次的考虑,如肾切除后高血压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18] 。
众所周知,正常人群血压也会随年龄增加而增高;性别相关的高血压阈值也有所不同
[19-20] 。老年捐赠者可接受的收缩压阈值为140 mm Hg。但血压的测量与情绪、精神等相关,故对血压的测量应多次并随机进行
[21] ,并推荐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15-17, 22-23] 。对于血压高于140/90 mm Hg,但低于药物治疗临界值的捐赠者的医疗鉴定是最难抉择。如果有终末器官损害的证据,如高血压视网膜炎病变、异常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或胸片,证实捐赠者有高血压,禁忌捐赠。如没有终末器官损害,重复测量和24 h持续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故分类总结:①如超过上述高血压阈值,肾脏捐赠应延缓,治疗血压下降后再考虑捐赠。②对于有临界高血压的捐赠者,应提醒其肾切除后可加速高血压疾病发展的可能。③合并终末器官病变、恶性高血压和需多种药物协同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禁忌捐赠。
3.3 肾脏功能的评估 肾功能的精确评估对于确保捐赠者残存肾功能正常,及受者移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对肾功能的评估是活体移植最具挑战性的领域。对肾功能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且经随机试验验证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可信的。交叉试验研究显示正常肾功能的范围较广,但40岁以后肾功能可以预测性的模式下降
[24] 。依据英国核医学会活体肾移植指南,1.73 m
2标准体表面积校正后的正常成人平均肾小球滤过率为103 mL/min,40岁以后平均每年下降0.9 mL/min
[25] 。这对活体供肾有两方面暗示:①19~61岁供者残存肾脏可代偿性增加,术后可维持移植前肾功能的75%
[26] 。②捐赠后肾功能的下降与未捐赠原双肾功能下降无明显差异
[27] 。但应注意:年龄相对较大的捐赠者肾切除后肾功能恢复速度及程度较年轻者慢,但对于60岁以上捐赠者不具有显著性意义。如可保证捐赠者在80岁时尚能具有有效的肾小球滤过率(1.73 m
2标准体表面积校正后80岁时肾小球滤过率为37.5 mL/min是最低标准),捐赠者年龄可不受限制。
表1为供者肾小球滤过率和年龄相关性的具体数值,如1.73 m
2标准体表面积校正后80岁时肾小球滤过率为37.5 mL/min。

应用英国核医学协会肾小球滤过率指南推荐的检测方法(51Cr-ETDA)对428例活体捐肾者的肾小球滤过率检测分析结果见图2[
25] 。阈值在图2用含数字线标识,与以前的研究具有紧密相关性
[28] 。

关于肾小球滤过率最准确的评估方法推荐使用核素扫描(兼有51Cr-EDTA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和99Tcm-DMSA)。以血清肌酐清除率为基础的其他检测方法不够精确,如没有提示双侧肾脏体积有较大差异或解剖上有显著性变异,该种检测结果是可信的。
如双肾解剖和功能无明显差异,推荐肾小球滤过率低者作为供肾。
总之,合理、有效的活体评估程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证活体供者的利益、保护医务人员本身的医疗安全及活体移植的伦理和医学认知,同时,也可为国内活体肾移植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操作平台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