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干细胞

    长期传代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图1|不同代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100)

    结果:第5,10,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均贴壁生长,第5代细胞表面光滑,呈纺锤形旋涡状生长,类似于成纤维细胞,见图1A;第10代细胞形态和排列方式与第5代基本相同,但局部细胞胞体增大,呈多边形,见图1B;第15代细胞体积增大,边界模糊,细胞呈扁平状或煎蛋状,排列紊乱,见图1C

    图3|不同代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三系分化潜能(×100)

    结果:成脂诱导分化后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第5,10,15代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0.8±2.0)%,(38.7±2.7)%和(34.5±1.9)%,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成骨诱导分化后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第5,10,15代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4.1±5.3)%,(83.4±7.3)%和(82.4±8.7)%,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成软骨诱导分化后番红O染色结果显示,第5,10,15代细胞阳性率分别为(94.3±5.5)%,(86.2±8.8)%和(84.5±9.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第5,10代比较,第1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后细胞密度低,细胞间距较大,见图3

    图4|不同代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100)

    结果:划痕实验结果显示,24 h后,第5,10,15代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71.7±2.7)%,(56.4±3.4)%和(26.8±2.7)%,与第5代比较,第10,15代细胞划痕愈合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Transwell 侵袭实验结果显示,第5,10,15代细胞穿过基质胶到达小室底层膜的数量分别为182.3±18.9,117.3±9.0和19.2±5.0,与第5代比较,第10,15代细胞到达小室底层膜的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见图4

    图7|不同代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衰老特征

    结果: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显示,第15代细胞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为(58.4±4.5)%,与第5代(4.2±1.7)%和第10代(19.4±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第5代细胞p5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9±0.04,与第10代(0.80±0.05)和第15代(1.01±0.0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第5代细胞p2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08,与第10代(1.06±0.16)和第15代(1.33±0.3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第5代细胞p16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29±0.05,与第10代(0.90±0.04)和第15代(0.99±0.06)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见图7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4-01-23  浏览: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