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干细胞

    三维动静态培养软骨源性微组织的细胞行为及软骨形成能力
  • 图1|软骨脱细胞前后DNA含量及基质保留情况比较

    结果:软骨片脱细胞处理后,细胞成分被去除,DNA定量检测显示与脱细胞前相比,脱细胞后DNA含量显著降低(P < 0.001),见图1A。DAPI染色可见脱细胞后几乎无细胞核蓝色荧光,见图1B。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尔新蓝染色、番红O染色分别对脱细胞前后软骨形态和基质进行观察,发现脱细胞后核成分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成分得以很好的保留,见图1C-E



    图2|软骨源性微载体扫描电镜图像

    结果:扫描电镜显示微载体表面大量胶原纤维包绕,脱细胞处理留下大量孔隙结构,见图2


    图4|三维动静态培养软骨源性微组织的光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

    结果:两组微组织在光镜下显示出不同的表观形貌,培养3 d时,三维静态组微组织聚合成球,表面细胞包裹;三维动态组微组织与微组织相互聚合,光镜下可观察到微载体结构,见图4A。两组微组织扫描电镜下显示出不同的微观形貌,培养3 d时,三维静态微组织表面细胞紧密连接,梭形细胞形态不明显,微组织表面有死细胞或代谢产物等粘贴表面;三维动态微组织表面细胞形态可清晰辨认并得到很好的舒展,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基质间已建立广泛连接,见图4B



    图5|三维动静态培养软骨源性微组织1,3,5 d活死染色

    结果:两组微组织Live/Dead 染色结果显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均可黏附在微载体表面。三维动态微组织细胞形态舒展,呈梭状或星状贴附于微载体表面;而三维静态微组织细胞不呈现明显形态。两组微组织表面细胞均匀大量分布,第1,3,5天的死细胞数量均较少,三维动态微组织组表现出更显著的细胞与基质间连接,并能观察到明显的微组织与微组织间相互融合的状态,见 图5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3-11-25  浏览: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