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干细胞

    改良法原代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
  • 图1|常规法与改良法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形态学特点

    结果: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不同方法获取的原代细胞接种后1 d开始贴壁,形态呈卵圆形;2 d后贴壁细胞数量逐渐增加,形态向长梭形过渡;培养3 d左右,贴壁细胞明显增多,且形态逐渐呈长梭形;在第7天左右,细胞融合至90%左右,生长呈一定的规律性,以组织块为中心,不断向周围生长,呈旋涡状,见图1。


    图5|改良法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100)

    结果:镜下观察见未诱导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镜下形态均一,呈长梭形,当细胞融合至80%-90%时,表现为鱼群样生长,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淡灰色,碱性磷酸酶活性为阴性,见图5A。诱导后的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变为多角形,逐渐成复层生长,部分区域出现点状钙化斑,且钙化斑随着诱导的时间逐渐增大。诱导2周后行碱性磷酸酶染色,成骨诱导组细胞胞浆呈灰黑色,见图5B。


    图6|改良法培养的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诱导2周后油红O染色

    结果:镜下观察发现,成脂诱导 3 d后细胞逐渐由长梭形变为卵圆形、多角形,部分细胞内可见多个小脂滴。诱导2周后油红O染色显示细胞内有大小不一的橘红色脂滴,部分融合成团,大部分细胞胞浆被染成橘红色,见图6。


    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 发布日期: 2022-04-25  浏览: 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