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2, Vol. 16 ›› Issue (47): 8771-8774.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47.007
• 组织工程骨及软骨材料 tissue-engineered bone and cartilage materials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 征,夏德林,付光新,贾 娟
收稿日期:
2012-01-25
修回日期:
2012-02-26
出版日期:
2012-11-18
发布日期:
2013-03-15
作者简介:
马征★,男,1979年生,四川省眉山县人,汉族,2009年泸州医学院毕业,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口腔种植义齿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kqhmwk@ 163.com
Ma Zheng, Xia De-lin, Fu Guang-xin, Jia Juan
Received:
2012-01-25
Revised:
2012-02-26
Online:
2012-11-18
Published:
2013-03-15
About author:
Ma Zheng★, Master, Attending physician,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uzhou Medical College, Luzhou 646000, China
kqhmwk@163.com
摘要:
背景:目前有关生物源性和无机骨组织替代材料的研究时有报道,但是选择这两种材料对于颅骨缺损病理改变的骨增量和成骨效果的差异尚无定论。 目的:比较兔颅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应用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 方法:建立成年新西兰兔颅顶骨3个直径8 mm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洞型骨缺损区分别采用无机源性Bio-Oss骨粉与生物源性天博固齿骨粉填充并用胶原生物膜覆盖。中间洞型骨缺损区仅用胶原生物膜覆盖不做其他处理,作为对照组。 结果与结论:术后12,16,24周通过Masson三色染色图像分析显示,无机源性骨粉组和生物源性骨粉组较空白对照组新生骨量明显增加,且生物源性骨粉组新生骨量明显多于无机源性骨粉组 (P ≤ 0.05)。可见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粉均可起到引导新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作用,但生物源性骨粉修复骨缺损效果优于无机源性骨粉。
中图分类号:
马 征,夏德林,付光新,贾 娟. 生物源性和无机源性骨替代材料修复颅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 16(47): 8771-8774.
Ma Zheng, Xia De-lin, Fu Guang-xin, Jia Juan.
[1] | 孙 蕾, 张 琦, 张 宇. 绿原酸蛋白微球/聚己内酯静电纺丝膜的促成骨效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877-1884. |
[2] | 吴妍廷, 李 宇, 廖金凤. 氧化镁纳米粒调控成骨与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促进骨缺损愈合[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885-1895. |
[3] | 黎清斌, 林建辉, 黄文杰, 王明爽, 杜间开, 劳永锵. 膝关节周围骨巨细胞瘤病灶扩大刮除后填充骨水泥:软骨下植骨与不植骨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896-1902. |
[4] | 蒋星海, 宋玉林, 李德津, 邵建敏, 徐军志, 刘华凯, 吴应国, 沈岳辉, 冯思诚.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血管化两亲性肽凝胶模块[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03-1911. |
[5] | 高艳果, 郭 旭, 李晓晗, 陈仕琦, 朱海涛, 黄良永, 叶 方, 卢 伟, 王启斌, 郑 涛, 陈 黎. 糖尿病皮肤创面模型小鼠正交实验优选“红黄白”凝胶的处方配比[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21-1928. |
[6] | 闵昌琴, 黄 英. pH值/近红外激光刺激响应型载药系统的构建及在抗口腔鳞癌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40-1951. |
[7] | 邵子瑜, 李 倩, 曲曼姑丽·阿布都克力木, 韩友军, 胡 杨. 三种比例双相磷酸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52-1961. |
[8] | 许 畅, 姜明珠, 刘 鑫, 闫伟军. 种植支抗联合转矩辅弓压低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71-1978. |
[9] | 郑旭颖, 胡洪成, 许礼兵, 韩建民, 邸 萍. 不同载荷形式和内连接形状下两段式粘接固位氧化锆种植体的应力大小和分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79-1987. |
[10] | 周红丽, 王晓龙, 郭 蕊, 姚轩轩, 郭 茹, 周熊涛, 何祥一. 纳米羟基磷灰石/海藻酸钠/聚己内酯/阿仑膦酸钠支架的制备及表征[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62-1970. |
[11] | 刘宏杰, 牟秋菊, 申玉雪, 梁 飞, 祝丽丽. 金属有机框架/羧甲基壳聚糖-氧化海藻酸钠/富血小板血浆水凝胶促糖尿病感染创面愈合[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29-1939. |
[12] | 杨利霞, 刁立琴, 李 华, 冯亚婵, 刘 鑫, 于月欣, 窦茜茜, 谷辉峰, 徐兰举.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改善大鼠光老化皮肤的调控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1988-2000. |
[13] | 董春阳, 周天恩, 莫孟学, 吕文权, 高 明, 朱瑞凯, 高志伟. 二甲双胍联合血水草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作用机制[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2001-2013. |
[14] | 谭 婧, 李 莉, 王亮亮, 秦祥宇. 仿生功能涂层改善钛植入体与皮肤组织界面的整合[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2014-2022. |
[15] | 潘之怡, 黄嘉雯, 薛文君, 徐建达. MXene柔性电子传感器的优势及在糖尿病足创面监测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6, 30(8): 2023-2032. |
生物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与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均能诱导新骨再生,增加骨缺损区骨量,但前者效果更优于后者
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作为一种骨缺损修复的常用技术,已在临床实际中广泛采用。但是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粉材料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中成骨效果的比较研究却较少。Bio-Oss®骨粉是一种天然的具有骨引导作用的多孔的无机源性骨移植材料,是将牛的松质骨中所有的有机成分彻底去除,并保留了精细的骨小梁结构和内部空隙,为成骨细胞的长入提供了支架,并保证了凝血块的稳定和血管的再生。天博固齿骨粉是以特定的珊瑚为原料,经过复杂的热液置换反应得到的羟基磷灰石产品 ,其不但具备了羟基磷灰石良好的生物活性,同时具有天然珊瑚独特的多孔性能以及可吸收性,是生物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的代表之一。本实验通过在引导骨组织再生手术的动物试验中应用无机源性与生物源性骨粉修复骨缺损,组织学研究的方法显示生物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与无机源性骨组织替代材料均能诱导新骨再生,增加骨缺损区骨量,但前者效果更优于后者,为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